英漢字典[ATTACK]: 衝突與打擊的行動

attack

attack

verb (transitive)
UK/əˈtæk/US/əˈtæk/

To take aggressive action against someone or something.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noun (countable)
UK/əˈtæk/US/əˈtæk/

A sudden onset of illness or medical condition.

同義詞典
同義詞

使用方式

展開突襲或動用力量以施加傷害或壓制的一種行為。

「attack」在英語中可指實際動作上的攻擊,也能表示言語或策略上的抨擊。當你使用「attack」時,通常蘊含著想要打敗、傷害或削弱對方的強烈意圖。若在軍事或體育競技的脈絡下,它明確表示進攻方採取主動行動;如「The troops launched an attack at dawn.」顯示軍隊在黎明發動攻勢,意在擊敗或遏制敵人。政治辯論或社群媒體貼文裡,則可能使用「attack」來形容言語抨擊或激烈批評,比如「She felt attacked by the harsh comments.」。在日常溝通裡,若想凸顯對方采取了負面或強勢的舉動時,也會用「attack」來表達「被針對或被冒犯」的狀態。例如,有人可能說:「I didn’t mean to attack you; I just disagree with your opinion.」,表明並非意圖傷害,而只是不認同觀點。在更抽象的領域,像網路安全或資訊領域,「attack」也可指駭客入侵、散布惡意程式等行為。這些語境都顯示「attack」在英語中帶有直接或間接施壓、威脅或破壞的涵義。只要掌握好語境差異並適度調整語氣,你就能在不同場合運用「attack」來描述實際的衝突或比喻性的抨擊。

替代選項

若想在英語語境裡使用其他詞彙替代或補充「attack」,可以考慮幾個面向。首先,若要形容「語言上或文字上的激烈批評」,可以用 “assault” 或 “lash out at” 來表達較劇烈的言詞攻擊;“criticize” 則較為中性,強調具體指出問題,而不一定帶有惡意或破壞性。如果你想凸顯「持續性或反覆性攻擊」,可以用 “harass” 或 “besiege” 來強調施壓、困擾或不斷緊迫的感覺。在戰術或戰略場域裡,可運用 “advance” 來表示向敵方陣地推進的意味,較傾向積極出擊;若只是發出首波衝擊,也可使用 “strike” 來突顯快而準的打擊。若你想在辯論中強調「指控對方疏忽或錯誤」,可以採用 “accuse” 或 “charge” 等字,以表明你主張對方有可責難之處,但不一定帶有實體衝突的意味。此外,想表達「保護自己而展開對抗」時,可以選擇 “counterattack”,顯示帶有反擊意味;或用 “retaliate” 描述報復或以牙還牙的行動。這些詞彙都與「attack」存在內涵或力度上的差異,能使你在不同情境下更精準地傳達意圖。同時,你也可根據上下文需要,使用複合式動詞或短語,例如 “take on”(挑戰對方)或 “go after”(緊追對方),讓表達更加多元豐富。

寫作

在寫作中使用「attack」,最重要的是在語境裡清楚顯示衝突或對立的關係。若是科學或歷史報告,例如描述某一場戰役,你可以寫道:「The army launched a surprise attack at midnight, overwhelming the enemy positions.」這樣能精準強調行動的突然性與敵我態勢。若是針對評論或文章的批判性撰寫,你也可以寫:「The author launched a fierce attack on th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s policies.」,藉此表達對方採取嚴厲、毫不留情的批評。在更有文學或戲劇色彩的文本裡,你可以透過細膩語言或意象強化「attack」的衝突感。例如:「Her words were like arrows in an unrelenting attack, piercing everyone’s defenses one by one.」以類比或隱喻的方式帶入情緒場景。若在較通俗的敘事中,也可以用反問或段落對比來凸顯攻擊行為的震撼。「attack」在英語寫作裡常代表絕對的衝突或否定,因此句子結構和篇章鋪陳,也需要與此種張力相互呼應,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衝擊性。同時,要謹慎使用,不要在不適合的文本裡誤用「attack」,以免破壞敘事焦點或偏離主題。

日常對話

在日常聊天或社交媒體中,「attack」常常被用來形容不平等或不愉快的互動。例如,有人覺得自己受到他人不公平的指責,可能會說:「Why are you attacking me? I didn’t do anything wrong.」這是一種帶情緒的語句,隱含遭受語言或情感傷害的感受。有時,人們也會用誇張的說法描述事情的壓力,比如:「I feel attacked by all these deadlines!」雖然是誇張,但能立即傳達出緊迫、壓迫感。「attack」在口語裡也可能帶點幽默或誇張,用以表達受到大量問題或要求的「圍攻」狀態,例如:「My inbox is under attack by spam emails!」顯示被大量垃圾郵件「侵擾」。在朋友之間的輕鬆對話中,如果有誰的玩笑言論過於尖銳,也可能有人半開玩笑地說:「Stop attacking me with those harsh jokes!」,以明示對方言論讓自己感到不舒服。這些日常用法大多傾向誇飾或非字面上的真正「攻擊」,但仍能為談話注入一種情緒張力或幽默效果。

詞源

「attack」一詞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末,源自法語的 “attaquer”,其早期拉丁語根源則是 “tacca”,意思可能與拍打或衝撞相關。最初多用於指稱軍事行動上的衝擊或突襲,後來逐漸延伸至言語與其他形式的侵犯或抨擊。隨著歐洲語言的互相借用與交融,「attack」成為英語中一個常見且相對強烈的動詞或名詞。從歷史角度來看,「attack」一詞出現的時代,正是歐洲陷入多場軍事衝突的時期,各國在戰略文獻、戰爭檔案中頻繁使用這類描述突襲與衝擊的字彙。後來,隨著英語在全球擴散,「attack」不只侷限於軍事報導或政治批評,也引申到科技(如駭客攻擊)、體育(如進攻戰術),甚至心理與社交層面(如言語攻擊、情緒攻擊)。它的演變脈絡展現了語言與時代背景的深刻交織,也反映了人們在面對各種衝突和競爭時的多元表達方式。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