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ware
verb (intransitive)
To be cautious or vigilant about something; to be on guard against potential danger or harm.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式
表示提醒或警告他人保持戒備,避免潛在危險或不利後果。在實際運用 beware 時,最常見的是在句首或句中作為警示語,如「Beware of the dog.」或「Beware of slippery floors.」,表達「請小心」或「當心」的含義。這些用法常見於告示牌、公共空間或口頭提醒,希望讓人們注意可能的傷害或不便。若想在日常對話中提醒朋友注意某人或某事,例如某位同事總是帶著不可告人的意圖,可說:「You should beware of him. He’s not always truthful.」這樣就能傳達明確的警戒含意。此外,beware 也能形容自己在面對特定情況時保持謹慎狀態,例如「I must beware of overspending this month.」暗示要對個人消費行為有所節制。運用時,beware 與介系詞 of 搭配最為常見,亦可配合其他短語或副詞,如「Beware deeply of hidden agendas.」用更強烈的語氣警告聽者小心隱藏動機。相較於更一般性的 “watch out” 或 “be careful”,beware 帶有更正式、莊重的感覺,常應用於需要明確提醒潛在風險的場合。也因此,無論在寫作或口語表達裡,只要有意強調「此處暗藏危險」或「必須嚴加防範」,便可考慮使用 beware,讓讀者或聽眾迅速意識到事態的可能嚴重性。
替代選項
在英語中表達「小心」、「注意」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 beware,還可根據溝通對象與情境更換詞彙或片語。若想用口語化且短促的方式提醒他人,可以說 “Watch out!” 或 “Look out!” 強調即刻可能的危險並帶點緊迫感;若需要更具禮貌或委婉些,可用 “Be careful.” 來輕描淡寫地示意對方留心周遭。有時候,也能採用 “Mind (something).” 這種英式英文用法,如 “Mind your step.”,在上下樓梯或地勢不平的地方提醒他人看好腳步。如若想提醒對方提防某人或某種行為,可以用 “Be wary of…” 來替代 beware of,例如 “Be wary of strangers offering deals that seem too good to be true.”,帶有溫和但持續警覺的意味。另外,當你想加強示警力度、營造更嚴重後果的感覺,可採 “Proceed with caution.”,常見於正式公告或技術文件,表現較莊重且帶有官方色彩。若是你想提醒他人專心某個細節,則可用 “Pay attention to…” 或 “Keep an eye on…” 比較不那麼生硬,也更適合日常溝通。依照場合、對象和危險程度選擇合適的詞彙或句型,不僅能保持溝通精準,也兼具禮貌與有效性,讓警示達到最佳效果。
寫作
在寫作時使用 beware 能增添句子的警示氛圍,特別適用於需要讀者高度關注危機、風險或暗示緊張情節的文本。假使你在撰寫懸疑小說或恐怖故事,能以 beware 開場提示讀者將有重大危險出現,如「Beware the shadows that lurk in the old mansion.」,先營造懸疑張力。或在寫冒險故事時,角色臨行前收到警告:「The villagers told him to beware of the mythical beasts roaming the forest.」等句子便能渲染神祕和風險的氛圍。在非文學領域,例如報告或論文,beware 偶而也能用來向讀者提出特別提醒或警告。比方在分析某個社會議題或經濟現象時,你可以寫道:「Policymakers must beware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when implementing such reforms.」強調政策制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隱藏風險。在商業文件中,也能用以提醒利害關係人留意市場變動:「Investors should beware of high-volatility stocks in a fluctuating market.」這類句子能給予讀者一種直覺的危機感,幫助他們理解當前形勢的嚴峻性。運用 beware 時,建議搭配其他描述性字詞或例子說明箇中的風險或潛藏後果,讓讀者更清楚地掌握你所要指涉的危險。如此一來,就能在行文中兼顧臨場感與邏輯性,強化整體警示效果。
日常對話
在日常生活的對話或閒聊中,beware 因帶有較正式或強烈的警告性質,出現頻率較低,但仍可在特定情況下靈活運用。例如,你在講一段旅行經驗時,可帶點驚險色彩地補充:「When you visit that remote village, beware of pickpockets—they’re quite skilled.」此時便能增加故事的戲劇性。若想讓對話感覺更自然,也可以混搭口語化的提醒方式,例如先說 “Beware…” 後接上 “Seriously, watch your step in that area—it’s super slippery.”,這種說法適合好朋友或家人之間,既不失警示力,也保留較親近的交流感。當然,如果只是輕鬆聚會討論某些小狀況,或提醒朋友某處步道較陡峭,一般情況下還是用 “Be careful.”、“Watch out!” 或 “Look out!” 就足夠了。如果要帶有些許幽默感,例如看到朋友打開電子郵件中看似詐騙連結,你可半開玩笑地說:“Beware, that email might not be legit!”總之,beware 在平時閒聊裡比較少見,但在想強調危險性或塑造一絲緊張感時,還是能成為點睛之筆。只要留意語氣與場合,不要讓對方誤以為情勢真的過於嚴峻,就能在日常互動中適度展現這個詞的獨特魅力與警示力。
詞源
beware 源自中世紀英語「be ware」,意即「要留意」、「當心」之意,其中 ware 在古英語和其他日耳曼語言中多指「警惕」、「小心」。隨著英語的演變,原本的 be ware 逐漸融合成單字 beware,但其核心含義並未改變,仍著重強調人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戒,以免遭受外在危害。在古時候,戰亂不斷與居住環境相對危險,人們對於盜匪、猛獸或戰鬥傷害都需維持警惕。這種生存態度深植在語言習慣裡,使得文獻和口傳中常有各種警示語。到了中古世紀晚期與現代早期,beware 漸漸被廣泛應用於官方公告、法律條文與公共場所警示牌,如「Beware of the dog.」「Beware of pickpockets.」等。這類用法延續至今,演變為更標準化的警告形式,在都市或觀光場所更時常見到類似標語。另外,在文學或戲劇中,beware 往往帶有預言或暗示,如莎士比亞戲劇常出現 “Beware the Ides of March” 這類懸念台詞,點出角色將面臨的暗湧危機。當英語逐漸普及到全球後,beware 亦和西方文化的神話、預言等結合,使其在警告危險同時,也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於是,無論在現代都市或過去的封建社會,beware 這個字皆以凝緊人心的提醒方式,貫穿了人們對「看不見的威脅」所保持的警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