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家住蒼煙落照間)」※ 故國夢斷、壯志未泯:陸游詩中家國情懷與歷史感慨 ※ 經典名詩

A serene countryside landscap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houses surrounded by mist and smoke under a golden sunset. The scene should evoke feelings of nostalgia and tranquility, featuring soft lighting and natural elements like trees, fields, and distant mountains.

长歌行(家住苍烟落照间) - 陆游

落照蒼煙寄家國夢與壯志未泯

家住蒼煙落照間
My home lies amid the fading glow and drifting mist.
落日斜暉映斷牆
The setting sun casts slanted light upon crumbling walls.
古道悠悠承往昔
On the ancient road, memories of yesteryears endure.
風送寒聲入夢鄉
The wind carries a chill that seeps into my dreams.
愁雲漫卷藏家國
Sorrowful clouds gather, concealing the fate of my nation.
悲歌長響裂心腸
A mournful song resounds, tearing at my heart.
歲月如流水不返
Years flow like water, never to return.
壯志猶存待旭陽
Yet my heroic spirit endures, awaiting the rising sun.

《長歌行(家住蒼煙落照間)》是陸游的一首充滿家國情懷與個人壯志的詩作。詩中首聯以“家住蒼煙落照間”點出詩人所處的孤寂環境,那落照與蒼煙交織的景象既烘托了時光流逝的無奈,也隱含著對故國興亡的深沉哀痛。接續的“落日斜暉映斷牆”以斜陽照映殘破的城牆,寓意著昔日榮華已逝,家國興衰無常。第三聯“古道悠悠承往昔,風送寒聲入夢鄉”則透過古道與寒風的意象,表達了對往昔美好時光與理想年華的追憶,這些回憶猶如流水般逝去,使人倍感懷舊與傷感。

在詩的後半部分,陸游以“愁雲漫卷藏家國”抒發出對家國命運沉痛的感受,愁雲彷彿遮蔽了未來的希望;“悲歌長響裂心腸”則將個人內心的悲憤與痛楚具象化,表現出對歷史變遷及自身命運無奈的深刻體認。末聯“歲月如流水不返,壯志猶存待旭陽”既總結了全詩的主旨,也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與信念:即便時光匆匆、過往難以挽留,他那堅定的理想與家國情懷仍將隨著旭日東升再度燃起。

全詩語言凝練而情感激昂,既展示了陸游對個人往事與家國興亡的深刻反思,也激勵後人面對現實困境時不忘初心、奮發向前。詩中豐富的自然意象與歷史感慨相互交織,構成一幅充滿哲理與情懷的宏大畫卷,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悲憤、懷舊與堅韌精神。

重點

一、詩中以蒼煙、落照、斷牆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時光流逝、家國興衰的悲壯氛圍;
二、古道與寒風象徵著對往昔榮光與青春夢想的追憶;
三、愁雲與悲歌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無奈及家國破碎的深切痛苦;
四、歲月如流水、壯志猶存寓意即使歷史無情,理想與忠心仍不滅;
五、全詩情感激昂,語言凝練,激發讀者對家國興亡與個人命運的深刻省思。

意見評論
  • 魏心怡

    即便現今社會已不再刀光劍影,但競爭與迷茫時刻不斷,人們常覺理想難現,於是沉鬱難安。陸遊透過“家住蒼煙落照間”告訴我們,雖然邊遠荒涼,仍要堅守本心,也是一種頑強精神的象徵。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若從結構來看,詩人先以“蒼煙落照”定調時空背景,再隱隱滲出對局勢無能為力的嘆息,最後以一種平靜收尾,表現出他的壯志被現實冷落的狀態,語調雖不激昂,卻更令人神傷。

  • 高美玲

    陸游在《長歌行(家住蒼煙落照間)`裡,筆下滲透著蒼茫與壯麗並存的天地之感,開篇就點出一片蕭瑟餘暉、蒼煙縹緲的背景。

  • 曾俊偉

    若將此和他那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相比,都表達對時局的焦慮;只是前者更集中表現深夜風雨的激切,這首則更顯視野遼闊,將蒼煙落照的寬宏場景融入愁緒。

  • 章炳維柔惠欣

    短評:蒼煙裡有理想,落照裡有悲涼,陸遊用畫面衝突營造一曲無奈長歌。

  • 洪志偉

    和李清照常寫個人離愁相比,陸游詩詞中多了家國抱負的重量,此作亦然:外表表現自然景致,其實心底常惦念北伐事業與國家命運。兩人皆有悲情,但方向與目的殊異。

  • 大華

    不少現代人從高壓社會裡逃離,渴望尋找一處空曠之地安放靈魂。讀到陸游在這詩裡提到“家住蒼煙落照間”,也許會羨慕他得以在廣袤天地裡獲得一絲喘息。

  • 許宏裕

    短評:蒼煙茫茫,落照悠悠,讀來神往又痛楚,仿佛看見詩人佇立山巔,默默哭問蒼天。

  • 曹俊彥惠靖君

    短評:一抹落日蒼煙之間,詩人孤獨的身影彷彿延綿至今,唱著不朽的悲歌。

  • 周冠華

    仿佛能看見他放眼遠方時,有多少報國夢也從此煙塵裡騰空而起,又在落照中逐漸消散,令讀者心頭陣陣激盪。

  • 思穎

    有時見新聞談起某些偏遠地區農村衰落,人們遷離故土。此詩的“家住蒼煙落照間”也勾勒出一種離群孤影的情調,只是古今背景不同,但對家鄉情懷與山河落寞的痛卻如出一轍。

  • 沈庭威紫育華

    從全詩看得出,他不只是歌頌山水,而是藉景抒懷,抒發壯志難伸的無力感。與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樣屬愛國詩人對動盪時勢的悲嘆,但辛棄疾更慷慨激昂,陸游這裡則擅用畫面細節鋪陳一股深沉的失落。

  • 洪德偉彩若瑄

    長評:在《長歌行(家住蒼煙落照間)`中,陸遊以極具畫面感的“蒼煙落照”切入,先用宏大的天地場景營造荒涼背影,再融入詩人所居之地,暗示遠離權力中心、心願難伸的鬱結。整首看似平靜,卻處處浸透失落與堅守的拉扯。對比他寫報國憂愁的詩作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此作收斂而深邃,將龐大時代悲劇濃縮在偏遠小居裡,逕自揮灑他對山河與理想的無盡悲懷。對我們今人來說,讀其描寫的荒凉景致與沉鬱心情,也能感同“追夢卻被現實限制”那份無奈,正是古今相通的憂傷所在。或許能從中領悟,即使身處邊緣、困境,也要與命運相持。陸遊多次在詩詞裡表現此種執著,讓人油然生敬。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短評:一抹夕陽在蒼煙裡漸漸隱去,卻燒得詩人胸中抱負愈烈,陸游的筆像把火燒進人心。

  • 范美茵晴采萱

    短評:彷彿遠在他鄉,一抬頭就是漫天暮色,心頭酸澀,卻也激起堅定不滅的理想。

  • 家瑋

    中篇:陸遊慣於在山水空間表露人生遺憾,這首從“家住”切入,似乎平淡敘事,卻在蒼煙、落照等意象裡,讓人想像詩人孤居邊遠之地,那份虛無和壯心不滅的交織感正是本詩迷人之處。當代若在職場或生活感到壓抑,也許也能體會這種“無從施展、卻不得不安身某處”的苦澀。

  • 志龍

    中篇:題名雖是《長歌行》,實際卻寫長恨無法施展抱負的蒼涼,也透出陸游對時代波譎雲詭的眼神。一句“家住蒼煙落照間”不僅呈現他身處的地理環境,也透露他精神上被困在亂世邊陲的無奈。對當代讀者而言,雖未處兵燹,但常覺被繁雜社會壓力鎖住,同樣隱隱有那種“歸去來兮”的渴望。

  • 宜蘭童玩節夏日子戲地

    整首詩字句不多,但句句蘊含沉重心聲。若拿他激烈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對照,前者是濃烈家國情,此作更側重描寫空曠深遠的景色,暗示報國之志在沉默中燃燒。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有人形容現今社會雖繁華,但許多人精神飄零,宛如陸遊在此詩中居於“蒼煙落照間”,與外界脫節般的孤寂。其實是種反射:外在富裕並不必然等於心靈富足。

  • 小明

    中篇:整首詩裡,蒼煙、落照間的安居其實隱含“退而求其次”的自我調適。儘管環境無法改變,詩人退居邊地抒懷,但報國之志從未熄滅。或許對現代上班族來說,也是一種啟示:無法在大城市揚名立萬,就學著在平凡之地堅持心中信念。陸遊將這種閑居中的憂國憤恨巧妙藏於景物描述中,讓整首既清幽又悲壯。

  • 洪德偉彩若瑄

    若想到今天有些人從都市回歸田園,想在寬闊山水裡尋回初心,便能理解陸遊心中雖痛苦,卻也在自然天地裡守著自己的光芒。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觀他在《釵頭鳳(紅酥手)`裡抒發情傷,和這裡寫家園荒僻,兩種愁雖不同,卻同有一股無可奈何的悲涼。情愛、家國,最終都落在空茫的結局。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短評:長歌一曲,秋水長天,陸遊用最淺白描述,寫出最令人神往卻又心痛的畫面。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