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奧登)」※ 一首關於愛與平靜的現代搖籃曲解析 ※ 經典名詩

A serene nighttime scene with a dimly lit bedroom, soft glowing moo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delicate curtains, a wooden rocking chair beside a crib, and a gentle aura of warmth and calmness filling the room.

Lullaby (Auden) - W.H. Auden

搖籃曲(奧登) - W.H. 奧登

寧靜夜晚的溫柔歌謠

Lay your sleeping head, my love,
將你沉睡的頭,我的愛,
Human on my faithless arm;
靠在我這不忠的手臂上;
Time and fevers burn away
時間與高燒燃盡了
Individual beauty from
個人的美麗從
Thoughtful children, and the grave
深思熟慮的孩子們身上,而墳墓
Proves the child ephemeral:
證明了孩子的短暫:
But in my arms till break of day
但在我的懷抱中直到天亮
Let the living creature lie,
讓那活生生的生命躺著,
Mortal, guilty, but to me
凡人,有罪,但對我來說
The entirely beautiful.
卻是全然的美麗。
Soul and body have no bounds:
靈魂和身體沒有界限:
To lovers as they lie upon
對於躺在其上的戀人們
Her tolerant enchanted slope
她寬容且迷人的斜坡
In their ordinary swoon,
在他們平凡的昏厥中,
Grave the vision Venus sends
莊重地接收維納斯送來的幻象
Of supernatural sympathy,
超自然的同情心,
Universal love and hope;
普世的愛與希望;
While an abstract insight wakes
當抽象的洞察力喚醒
Among the glaciers and the rocks
在冰川和岩石之間
The hermit's carnal ecstasy.
隱士肉體的狂喜。
Certainty, fidelity
確信,忠誠
On the stroke of midnight pass
在午夜鐘聲敲響時消逝
Like vibrations of a bell,
如鐘聲的震動一般,
And fashionable madmen raise
而時尚的瘋子們發出
Their pedantic boring cry:
他們迂腐乏味的叫喊:
Every farthing of the cost,
每一文錢的代價,
All the dreaded cards foretell,
所有可怕的卡片預示,
Shall be paid, but from this night
都將付出,但從今晚起
Not a whisper, not a thought,
沒有一絲耳語,沒有一個念頭,
Not a kiss nor look be lost.
沒有一個吻或眼神會失去。
Beauty, midnight, vision dies:
美麗、午夜、幻象消逝:
Let the winds of dawn that blow
讓黎明的風吹拂
Softly round your dreaming head
輕柔地環繞你的夢想之頭
Such a day of welcome show
展示如此歡迎的一天
Eye and knocking heart may bless,
眼睛和怦怦跳的心可能祝福,
Find our mortal world enough;
發現我們的凡人世界已足夠;
Noons of dryness find you fed
乾燥的中午發現你被喂養
By the involuntary powers,
由不由自主的力量,
Nights of insult let you pass
受辱的夜晚讓你度過
Watched by every human love.
被每一份人類的愛守護著。
  • 翻譯過程中保留了原詩的標點符號與結構,儘量以貼近原文的方式呈現。
  • 某些詞彙如“faithless arm”根據上下文進行了意譯,表達出‘不忠’的內涵。
  • 詩句中的抽象概念例如“soul and body have no bounds”等,依中文語境進行調整以符合詩意。

詩歌背景與主題

W.H. Auden的《搖籃曲》是一首描繪愛情、人性和存在意義的抒情詩。這首詩雖然以"lullaby"(搖籃曲)為名,但其內容遠超出一般哄睡的溫柔歌謠,深入探討了人類存在的本質、愛情的力量以及生命短暫的現實。

第一段解析

詩的第一段以親密的語氣展開:"Lay your sleeping head, my love"(把你的睡頭靠在我身上,我的愛)。這裡呈現了一幅溫柔的畫面,詩人邀請愛人依偎在他"不忠的手臂"上。這個矛盾的描述暗示了人類的缺陷性。

  • 時間與生命的流逝: "Time and fevers burn away / Individual beauty from / Thoughtful children" 描述了時間如何摧殘個人的美麗。
  • 死亡的必然性: "the grave / Proves the child ephemeral" 直接指出生命的短暫。
  • 當下的珍貴: 然而,在這些沉重的現實中,詩人強調"till break of day"(直到天亮)的時刻應該專注於眼前所愛之人的美好。
第二段解析

第二段轉向更哲學性的思考,探討靈魂與肉體的關係:

  • 無限的愛: "Soul and body have no bounds" 表明在戀人相擁時,身心的界限消失。
  • 神話意象: 詩中提到維納斯(Venus)送來的視覺,象徵著超自然的同情心和普世的愛。
  • 對比意象: 在冰川和岩石間的隱士體驗到的肉體狂喜,與戀人們的經驗形成有趣的對比。
第三段解析

第三段處理了確定性和忠誠的主題:

  • 時間的流逝: "Certainty, fidelity / On the stroke of midnight pass" 比喻這些價值如同鐘聲般消逝。
  • 社會批評: "fashionable madmen" 指的是那些追求時尚卻空洞的人們。
  • 當下的承諾: 從今夜開始,"Not a whisper, not a thought, / Not a kiss nor look be lost" 強調要珍惜每一個瞬間。
第四段解析

最後一段將前面的主題收斂:

  • 美的消逝: "Beauty, midnight, vision dies" 承認美好的事物終將消逝。
  • 日常生活的美好: 然而,詩人希望愛人能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滿足("Find our mortal world enough")。
  • 生命力的持續: 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得到"every human love"(每一份人類之愛)的守護。
藝術特色與深層意義

這首詩融合了多種文學手法:

  • 矛盾修辭法: 如"faithless arm"與"entirely beautiful"的對比。
  • 神話典故: 維納斯的形象增添了古典深度。
  • 自然意象: 風、冰川、岩石等元素豐富了詩的意境。
  • 時間主題: 從夜晚到黎明,從短暫到永恆的思考。
總結

Auden的《搖籃曲》超越了傳統情詩的框架,既表達了對愛人的深情,也探討了更廣泛的存在議題。詩人在承認生命短暫和缺陷的同時,強調了當下時刻的重要性,以及在平凡中尋找意義的可能性。這種將個人情感與哲學思考結合的方式,使得這首詩成為現代英語詩歌中的經典之作。

重點

這首詩以優美的文字撫慰人心,提醒我們即使在混亂的世界中,愛與純真依然能帶來安慰與希望,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深度與智慧。

意見評論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