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 - Emily Dickinson
我听见苍蝇嗡嗡飞过——当我死去时 - 艾米莉·狄金森
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 - Emily Dickinson
我听见苍蝇嗡嗡飞过——当我死去时 - 艾米莉·狄金森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去》是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我”在临终时刻的场景和感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狄金森探讨了死亡、永恒以及人类对生命终结的思考。
第一段: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去——
房间里的寂静
就像风暴间隙中
空气中的静止——”
诗歌开篇便直入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即将死亡的场景。“苍蝇的嗡嗡声”这一细节看似平凡,却极具冲击力,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对死亡庄严、肃穆的刻板印象。苍蝇作为一种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出现,暗示了死亡的平凡性与不可控性。
接下来,“房间里的寂静”被比作“风暴间隙中的静止”,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尽管表面上一切归于平静,但这种安静却充满张力,仿佛下一秒就会被某种力量打破。
第二段:
“周围的眼睛——已经哭干了泪
呼吸逐渐平稳
为了那最后的来临——当‘国王’
将在房间里现身——”
这一段转向描写房间内其他人的状态。“周围的眼睛”指的是陪伴在临终者身边的亲友,他们的眼泪已经流尽,表现出深深的悲痛与无力感。“呼吸逐渐平稳”则进一步强化了此刻的凝重气氛。
“国王”的出现是一个关键隐喻,可能指代上帝或死神,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终极审判或救赎的象征。在这里,狄金森并未明确说明,而是留给读者自行解读,从而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第三段:
“我分配了我的遗物——签署完毕
属于我的那一部分
可以交付的——然后
一只苍蝇介入其中——”
这段文字展现了临终者的心理活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我”开始处理自己的后事,包括分配遗物和签署文件。这表明“我”试图掌控自己所能控制的一切,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一只苍蝇介入其中”。这里的“苍蝇”再次成为焦点,它不仅打断了临终者的安排,更象征着死亡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第四段:
“带着蓝色的——不确定的蹒跚嗡嗡声
在光亮——与我之间
然后窗户关闭了——然后
我再也看不见去看见——”
最后一段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蓝色的——不确定的蹒跚嗡嗡声”描绘了一幅模糊且令人不安的画面,苍蝇的飞行轨迹似乎阻挡了“我”与光明之间的联系。这种阻隔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暗示着生命与死亡之间的界限。
“窗户关闭了”意味着生命的彻底终结,而“我再也看不见去看见”则表达了一种绝对的黑暗与虚无。这样的结尾既让人感到恐惧,又引发深思:死亡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彼岸的世界?
1. 死亡的平凡化: 通过引入“苍蝇”这一普通甚至令人厌恶的形象,狄金森颠覆了传统文学中关于死亡的浪漫化描述,将其还原为一种自然且不可避免的现象。
2. 人类对死亡的无力感: 无论是临终者的努力,还是亲友的悲伤,都无法改变死亡的到来。苍蝇的出现更凸显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
3. 对永恒的质疑: 诗中没有提及天堂或地狱等宗教概念,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探讨死亡的本质。这种模棱两可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去》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它通过对死亡瞬间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生命终点时的脆弱与无助。同时,这首诗也鼓励我们反思死亡的意义,并接受它的自然属性。正如狄金森一贯的风格,她用简单却深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超越时空的永恒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苍蝇在死亡时刻的微小声音,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宁静与冲突,提醒我们关注生命终结时那些常被忽视的细节,以及平静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