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noun (countable)
Amplitude Modulation, a method of radio broadcasting using varying the amplitude of the carrier signal.
同義詞典
同義詞
使用方法
指 12 小時制中午夜至正午前的時間段,全名源自拉丁語 “ante meridiem”。在日常生活和多國時間表示制度裡,「AM」主要用於 12 小時制,標示從午夜 (00:00) 開始到正午 (12:00) 之前的時段。也就是說,當你在約時間時,如果你說 “8:00 AM”,便指早上八點(淩晨到中午之間)。此用法簡潔明瞭,常見於電子時鐘、日常口語與書面格式上,尤其在北美及其他使用 12 小時制的地區相當普遍。與「AM」相對應的是「PM (post meridiem)」,代表下午到深夜的時段(正午 12:00 到午夜 24:00 / 00:00)。若在正式文件或航班、飯店預訂上,需要精準呈現時間,就會同時標示「小時 + 分鐘 + AM/PM」。在比較正式或需要 24 小時制(也稱軍事時間)的場合,則常使用「00:00 至 23:59」的標記方式,以避免凌晨和正午時的混淆。然而,在日常口語和傳統排程裡,「AM」仍是一個簡易直觀、廣受使用的時間標誌。
替代選項
為避免重複使用「AM」,你可以依情境選擇其他表達方式:1. 「morning」:口語化,一般指淩晨至中午之前,如 “The meeting is at 8 in the morning.”2. 24 小時制:以數字 00:00 ~ 11:59 代表淩晨至中午前,如 “08:00” 即上午八點。3. 「ante meridiem」:拉丁文全寫,較正式且古典,用在學術或歷史文獻中。也可改用相應習慣說法,如 “daybreak” (拂曉)、 “sunrise” (日出前後) 等,強調大約時段而非精準鐘點。
寫作
在正式寫作或國際通用規範上,有時需要明確對讀者表達時間段,因而「AM」常出現在行程表、邀請卡、行銷文案與新聞稿等。例如,你可以寫道 “The conference will commence at 9:00 AM,” 並配合具體日期與地點,以確保參與者能準時抵達。如果要提及較長時段的規劃,如工作時間,能用 “Office hours are from 9:00 AM to 5:00 PM,” 順帶呈現完整的日間營業範圍。若在較嚴謹的學術或科學文本裡,或有軍事及航空領域之需求時,則轉用 24 小時制更為精準。寫作時,還須留意在文字中同時使用「AM/PM」與 24 小時制時,勿混淆讀者。建議選擇一種主要表示方式並在首度出現時做簡短註釋。若寫國際通用或跨文化文獻,記得簡述地域差異,以及 AM/PM 與 24 小時制對時間範圍劃分的不同點,以確保溝通無誤。
日常對話
在日常對話或非正式情境裡,你最常直接說 “It’s 10 AM” 以表達現在是上午十點,而不會特別提「ante meridiem」。若你計畫約朋友早餐,也可能說 “Let’s meet around 7 AM, okay?”,同時顯示你們想在上午早些時候見面。偶爾,在閒聊時人們也會簡化說 “at 10 in the morning” 完全不提「AM」,根據上下文亦不會造成誤解。因為個人與職場習慣不同,可能有人僅使用 24 小時制,或以 “morning” 這類詞彙表達大致時間段。透過溝通互相確認,可避免約錯時段。其他如對凌晨與傍晚分不清楚的朋友,能以對照日常生活作息再確認,如 “Is that 7 AM meaning right after you wake up?” 輕鬆確定雙方談論的是早上還是晚上。說到底,「AM」在口語中仍是一種便利工具,只要雙方語意能互通即可。
詞源
「AM」為拉丁文「ante meridiem」的縮寫,“ante”意為「在……之前」,“meridiem”則指「正午」,因此合起來是「在正午之前」。在古羅馬時代,人們觀測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將一天切分為日出到日落、日落到日出等階段,衍生出相對應的計時方法。後來,為因應跨地域的統一與更精準的行事曆,歐洲中世紀逐漸確立「12 小時制」,將夜晚與白天各分成 12 小時區段,而「AM」與「PM (post meridiem)」便隨之產生並至今通行全球。在現今 24 小時制(從 00:00 到 23:59)也普及的情況下,依舊有許多國家及日常習慣保留使用「AM/PM」,畢竟這種方式簡單易懂,也便利一般生活與社交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