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ABOLISH]: 終結陋習與制度

abolish

abolish

verb (transitive)
UKəˈbɒl.ɪʃUSəˈbɑː.lɪʃ

to officially end or stop something, especially a law or system

正式或法律上地廢除、廢止(法律、制度或習俗)。

例句

  1.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abolish outdated regulations.

    政府計劃廢除過時的規例。

  2.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abolish the old membership rule.

    委員會決定廢除舊有的會員規定。

  3. The university abolished all fe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ast year.

    這所大學去年廢除了所有國際學生的費用。

  4. A movement has been launched to abolish the use of single-use plastic.

    已有一項行動旨在廢除即棄塑膠的使用。

  1. It's crucial to abolish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to foster a fair and inclusive environment.

    在職場上廢除歧視以營造公平包容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2. The new policy aims to abolish restrictions on cross-border trade, boosting the economy.

    新政策旨在廢除跨境貿易的限制,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3. The activists worked tirelessly to abolish the unjust law that severely impacted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dedicating countless hours to educating the public and lobbying legislative bodies.

    社運人士不辭勞苦地致力廢除對弱勢社群影響深遠的不公法律,花費大量時間教育公眾並向立法機構進行遊說。

  4. Once more people recognized how harmful the practice was, the council finally moved to abolish it entirely, passing reforms that guaranteed a safer, more equitable system for everyone involved.

    當更多人了解到這種做法有多麼有害後,議會終於全面廢除該措施,通過改革以確保所有參與者均能享有更安全及更公平的制度。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法

意指正式廢除法律或制度,結束不公。

在使用「abolish」時,首先要明確標示出欲廢除的事物及其背後的意義。通常「abolish」用於法律、制度或傳統規範,強調透過正式途徑或立法程序,令有害或不公的條文與慣例失去效力。例如在討論社會政策時,若某條法例造成嚴重不平等,你可表示「We should abolish this outdated regulation」,以表達你希望完全終止其合法地位。寫作時,可先闡述該制度引發的問題、影響人群範圍,再論述為何「abolish」是必要之舉,藉此凸顯行動的正當性。若在演說或辯論場合運用「abolish」,須特別注意語氣與理據,並以數據或歷史案例支撐,才能更有說服力。當你想突顯堅定決心或改革精神,「abolish」一詞能精準傳遞將「不合時宜之事」徹底終結的意味。使用此詞時,亦需衡量其嚴肅程度—「abolish」相較於「remove」或「do away with」更加正式和強烈。如果只是想表示「取消」一般活動,或撤除非正式規範,過度使用「abolish」可能顯得誇張。因此,將語境、對象和立場考慮周全後,再決定是否選擇「abolish」,才能展現準確且有力的溝通效果。

替代選項

當你想表達「廢除」或「終止」特定條文、制度或習俗,除了「abolish」之外,也可考慮其他詞彙。第一,「repeal」往往指透過合法程序廢止現行法律或法規,較多用在正式法律場合;第二,「annul」則強調宣布原有規定在法律上無效,多見於公文或法律聲明中;第三,「rescind」也具備撤銷之意,著重於撤回已頒布的命令或合約,多用於行政或商業條件;第四,「invalidate」帶有否定某事合法性或有效性的色彩,常用於判決、契約與證明等領域。此外,「do away with」雖然口語化,但在強調把某事「完全擺脫」時也有類似功效。根據你想表達的嚴肅程度、正式程度以及所面對的對象,可挑選最合適的用詞。若你想在日常對話中顯示改革或大刀闊斧之決心,則「abolish」依然是好選擇,但謹記它蘊含較強烈的動作意涵,適合描述深遠影響或社會制度的重大改變,而非輕微的取消。

寫作

在寫作中使用「abolish」時,關鍵是展現其嚴謹性與背後的改革意涵。首先,你可透過舉例與數據,突顯即將被廢除的制度對社會或個人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不公平對待特定族群或引發資源分配不均。如此能有理有據地強調「abolish」的必要性,而非僅以情緒性字眼訴諸讀者感受。其次,若要加深說服力,可以比較不同做法的優劣,或引述成功廢除相似制度的實例,展現改革的可行性。第三,選詞要精準,切勿在輕描淡寫的情境裡濫用「abolish」,避免使文字顯得誇大或與文意脫節。若主題涉及人權、社會公義或重大歷史事件,運用「abolish」能凸顯文章的深度與行動訴求。另外,你也可搭配具有類似概念的詞彙,如「reform」、「restructure」或「overhaul」,以提供更多面向的思考方式,展開更完整的論述。總體而言,在正式論述或學術寫作中,適度運用「abolish」能使文字更具深度與影響力,同時表現出對不合理現象的積極抵抗。

日常對話

在日常非正式對話時,「abolish」並非最常見的詞,但偶爾也會被用來形容想要「徹底取消」或「結束」某種情況。例如,你可能聽到有人開玩笑地說:「I want to abolish Monday mornings!」帶點誇張地表達對週一的煩厭;或者在朋友聚會上,若談及學校舊有規定時,也有人會說:「They should abolish that rule, it’s outdated.」這些用法雖不一定牽涉正式立法或社會大變革,但賦予話題一種戲劇性與堅決感。需要注意的是,由於「abolish」本身在大部分語境中帶有嚴肅而正式的基調,日常聊天若使用過多,可能顯得過於激烈或誇大。若只是想簡單表示「取消」或「停止」,你可以考慮使用「cancel」或「stop」等更常見的字詞。在需要強烈表態時,「abolish」仍能成為表達決心的有力武器,尤其當你想凸顯不合理制度的根本性問題,就能適度引用,以示對改變現況的堅持。

詞源

「abolish」源自中世紀拉丁語「abolēre」,意為「破壞、遏制或停止」,後經古法語演變成「abolir」,最後進入英語成為現代拼寫的「abolish」。在歷史上,該詞多用於法律和社會層面,特別是針對奴隸制度或其他不公條令的廢除,可見「abolish」在政治與法律討論中佔有重要地位。18至19世紀,歐美國家開始高呼「abolish slavery」,成為當時強調廢奴運動的關鍵口號,透過倡議者們的宣傳與辯論,終於在部分地區成功結束奴隸制度。這個詞見證了許多改革者為人權和公平奮鬥的過程,蘊含強烈的道德與人文色彩。因此,「abolish」除了是一個日常或法律用語,也在歷史舞臺上扮演著推進社會正義的角色。時至今日,無論在政治場域或民間活動中,當人們提到「abolish」時,往往伴隨著改革的呼聲與對既有不公體制的堅定抗議,凸顯了它從古到今一貫的使命感。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