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ACTRESS]: 女性演員

actress

actress

noun (countable)
UKˈæk.trəsUSˈæk.trəs

a female performer who acts in plays, films, or television shows (though ‘actor’ is commonly used for all genders in modern usage)

同義詞典
同義詞

使用方法

指在戲劇、電影或其他舞台媒介中飾演角色的女性表演者。

在傳統定義中,「actress」是專門用來稱呼女性演員。若你在介紹或評論某部作品並想強調該演員是女性,就可使用「She’s a talented actress in this film.」。然而,在現代英語裡,部分人更習慣於使用中性詞「actor」來泛指所有演員,無論性別;也有人會在正式場合或頒獎典禮中仍沿用「Best Actress」或「Leading Actress」此等稱號,強調女性在戲劇、電影等領域的表現。對於演出過程,女性演員與男性演員並無本質差別,皆需要透過聲音、表情、肢體來詮釋不同角色,帶給觀眾情感共鳴與戲劇張力。在國際與本土影壇中,通常仍保留「actress」這個用法,尤其在頒獎典禮(如奧斯卡獎、金球獎、金馬獎)上常設「最佳女演員」這樣的獎項分類,以凸顯不同性別組別的評比傳統。若你在描述某位女性表演者的演繹風格、突破和成就,也可直接稱其為「actress」。然而,隨著性別意識的抬頭,部份人主張消弭性別分野,習慣用「actor」統一稱謂。具體運用哪個詞,取決於所處文化環境、活動類型及個人或組織的用詞偏好。

替代選項

若想在更廣泛脈絡談論女性演員或表演者,可參考下列詞彙:1. **female actor**:強調中性用法,帶出性別,但保留與男性相同的「actor」標籤;也呼應現代趨勢。2. **leading lady**:多用於戲劇或電影裡的女主角,語感較輕鬆,顯示出『女主角』地位。3. **performer**:更廣泛,指在舞台或螢幕上進行各種表演的人士,不限性別與表演形式。4. **cast member**:較中性且含群體概念,可用於同時介紹多位演員時,如「She’s one of the core cast members.」。5. **thespian**:文學或古典用法,男女通用,突出戲劇藝術的傳統與學院氛圍。哪個詞合適,主要視場合、文體和你想強調的面向。若在正式頒獎或媒體報導中習慣沿用「actress」,就可維持該稱謂;如強調平權與無性別區隔,則以「actor」統一稱呼所有表演者。

寫作

在寫作時,若需凸顯角色性別與社會背景,可直接稱呼某位女性演員為「actress」,進行深入描述,如:「The actress delivered a powerhouse performance, bringing the complex character to life.」。在文學與影評分析裡,你能進一步討論她如何詮釋角色轉折、展現多層次情感,或闡明她在業界受到的評價。若涉及頒獎季或歷史成就,也可聚焦該「actress」在特定時代的突破與貢獻,並對比過往女性表演者面臨的限制與刻板印象。同時,建議在相同文本中不要反覆使用「actress」而缺少細節。可依照需要加入角色名稱、表演風格或拿過哪些獎項,以豐富寫作層次。例如,你可在一篇影評中先提及女主角的戲劇背景,然後評價她的演技顯著特點(如台詞節奏、情緒層次),最後呼應該角色對劇情推動的重要性。這能讓讀者對「actress」的形象更加立體。

日常對話

在日常閒談裡,如果有人問你對某位女性表演者的看法,你可直呼:「She’s a remarkable actress!」,表示她演技優秀、讓你印象深刻。或在討論最新上映電影時,朋友想知道卡司,你可說:「They cast a famous actress for the lead role.」,告知對方此片備受矚目。若涉及性別問題或平權話題,也可以補充解釋:有些地方仍習慣區分「actress」與「actor」,另一些場合則用「actor」統一。有時你或身邊人也會逗趣地談到自稱「想當女演員」之語境,如:「I’ve always dreamed of becoming an actress since I was little.」,表達童年期特別嚮往舞台光環。當然,在不少影視產業裡,性別區分是舊時慣例,例如頒獎禮設置男、女演員獎項。但隨社會觀念轉變,若個人想顯示性別平等立場,也可直接用「actor」代表一切表演者。視乎你的交談對象與氛圍,可靈活拿捏用詞。

詞源

「actress」來自「actor」後加「-ess」詞綴,用於在英文中具體標示女性身分。此種詞形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相當常見,拉丁語系和日耳曼語系裡都有加上「-ess」、「-trix」等結尾,以區分女性從業者或身分角色。英語裡,如「waitress」(女服務生)、「hostess」(女主人)也屬同類型詞彙。然而,隨著 20 世紀後半葉女性主義與平權運動興起,部分社群開始批評這種詞形有造成『性別分類』之嫌,因而倡議統一用「actor」涵蓋所有性別的表演者。21 世紀之後,尤其在西方媒體與頒獎典禮上,有演員表示更偏好自己被稱「actor」以示平等。然而,「actress」並未完全消失,許多獎項依舊保留「Best Actress」「Leading Actress」等傳統分類。現今可視人們對職稱中性化程度的需求、文化背景或個人偏好,決定是否使用「actress」或直接稱「actor」。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