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ARRIVE]: 抵達與到達意涵

arrive

arrive

verb (intransitive)
UK/əˈraɪv/US/əˈraɪv/

to reach a destination or come to a particular place; to happen or occur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式

指出發後抵達目的地或完成旅途的動作,強調行程結束時刻與預期時間點。

在英文中,“arrive”用來表示「抵達」、「到達」或「來到」。常見用法中,會依照地點性質或上下文情境選擇不同介系詞。例如,抵達較大範圍如城市、國家或地區時,多使用 “arrive in”,如 “arrive in Taipei” 或 “arrive in Japan”;若要指特定場所、建築或更精細的定位,則採用 “arrive at”,如 “arrive at the station”。同時,也可用於抽象情境,例如 “arrive at a conclusion”,強調從討論或思考過程中得到定論。在使用時,請注意時態與第三人稱單數變形(如 “arrives”),並確保主詞、動詞與受詞或介系詞短語的搭配正確。若要呈現比預期更早或更晚抵達,可在 “arrive” 前後插入副詞,如 “finally arrived” 或 “arrive early”,展現抵達時機或過程中的情緒轉折。在口語與書面表達裡,也常見以時間副詞修飾,如 “arrive right on time” 或 “arrive around noon”,方便凸顯準時或大約抵達的狀況。綜合而言,選擇恰當的介系詞、時態與副詞能讓表達更精準,也讓整體語氣在敘事或說明時更具層次感。

替代選項

若想傳達與“arrive”類似的「到達」概念,可依情境選用多元近義字與片語,讓語句更具變化性。例如,在較口語的情境裡可用“get to”表達平易近人的語感,如 “I got to the party at eight.”;若是強調經過歷程終於抵達,可使用“reach”,如 “We finally reached the summit after a long hike.” 另外,“turn up”或“show up”則傾向強調「突然出現」或「意料之外的到來」,特別適用在非正式或帶有驚喜感的場合。此外,當談及船隻或飛機降落,可用“dock”或“land”強調交通工具與特定動作的連結;若指進入停靠點或抵達車站,也能使用“pull in”帶出移動過程。“arrive at”亦能指結論或結果,如 “arrive at a decision”,凸顯思考過程的終點。綜合運用上述字彙,可因應不同場合、文體與情緒,讓對話或文章更生動、多樣,也更能呈現細膩的抵達情境與觀感。

寫作

在正式寫作與學術論文中,運用“arrive”能增添敘事與描述的精準度。例如,若想記錄實驗進程,可說 “Participants were scheduled to arrive at the laboratory by 9 a.m.”,明確勾勒時間與地點。需要表達研究討論的成果時,也能使用 “arrive at a conclusion” 詮釋智識累積與結果獲得。此外,如欲談及統計或實驗數據,可改用被動式,如 “The results were arrived at through multiple rounds of testing.” 表現過程的客觀性。撰寫技術報告或白皮書時,請留意介系詞的精準性:如 “arrive in Europe” 指地理疆域,而 “arrive at the conference” 針對活動或會場。同時,為避免文章過度重複,可和“reach”、“obtain”或“gain”替換使用。透過善用副詞(如 “unexpectedly” 或 “punctually”)或精準時態,可更豐富地呈現抵達的條件與時機,強化細節敘述。記得結合上下文闡述,以確保讀者能輕鬆理解所欲表達的核心重點,也讓文本兼具專業性與可讀性。

日常對話

在日常生活裡,“arrive”通常被用於指示某人或某事抵達特定地點,比如“I just arrived home.”,直覺上就可體現完成或剛結束移動的狀態。若想表達輕鬆計畫或見面安排,也能說“I'll arrive around six, is that okay?”,瞬間傳遞大略的時間預估。對於聚會或約會而言,“When will you arrive?” 可以快速確認對方動態,亦讓彼此掌握時間。在日常對話中,也能為語句添加些微情緒,如“Finally, my package arrived!” 展現對期待包裹的興奮心情。人們也常會以“arrive safely”或“arrive in one piece”帶出對平安抵達的祝福或玩笑語。由於“arrive”讀來簡單易懂,且兼具明確意義,因此在非正式聊天中能自然融入各種情境,不管是閒聊行程、打電話詢問路程進度,或與朋友交換消息,都能用它輕鬆搭起溝通橋樑。

詞源

“arrive”源自古法語“arriver”,此詞又可追溯至拉丁語“ad rīpā”,意指「抵達河岸」。在中世紀的歐洲,海運與河運興盛,使“arriver”在商業、航行等實務場合極為常見,最初多指船隻於岸邊靠泊或順利登陸。後來,語彙隨著歐陸文化交流傳入英語,並逐漸擴展至任何形式的抵達,不再侷限於航運情境。至近代,因人口流動增長與交通發達,“arrive”成為描述人員、貨物、消息乃至抽象成果抵達的重要字彙。此外,探險家與旅行者在文獻中頻繁採用此字,強調歷經萬里跋涉後最終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其後在科學與學術領域,“arrive at a conclusion”或“arrive at a theory”也得到廣泛延伸,顯示從前置研究至獲得成果的過程。從航海背景到現代的日常應用,“arrive”自古至今都扮演著宣告終點、揭示到達的關鍵角色。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