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Out That Moon - Thomas Hardy
隔絕那月光 - 湯瑪斯·哈代
Shut Out That Moon - Thomas Hardy
隔絕那月光 - 湯瑪斯·哈代
《Shut Out That Moon》是英國著名詩人兼小說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作品,創作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首詩表達了對過去的深刻懷念以及對失去的痛苦,透過月光作為情感的觸發點,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哀傷和矛盾。
這首詩的核心主題圍繞著記憶、失落與逃避。月亮在詩中被描繪成一個強大的象徵,它不僅代表美好的回憶,也成為痛苦的來源。詩人選擇將月亮視為一種威脅,因為它的光芒喚起了過去的記憶,特別是那些已經消逝的歡樂和希望。
第一段:
詩的第一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詩人的請求——「關閉那輪月亮」。這裡的「月亮」並非單純的自然景象,而是承載著情感的象徵物。它提醒人們分別的時刻,帶來冷酷與寒意,並讓曾經年輕勇敢的人流下眼淚。這些描述暗示了時間流逝所帶來的無情改變,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
第二段:
詩人在第二段進一步闡述了為什麼要阻擋月光的原因。他認為月光的銀色光芒會「嘲弄我們的損失」,以甜蜜的回憶刺痛當下的痛苦。這種矛盾的情感揭示了人類面對過去時常有的掙扎:一方面渴望重溫美好的時光,另一方面又害怕因此加深眼前的悲傷。
第三段:
在第三段中,詩人用更為具體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的影響力。「她每晚變得更加明亮」,並喚起「從墳墓中浮現的幻影」,這些幻影包括「消失的歡樂」和「消失的希望」。這裡的「墳墓」象徵著過去已被埋葬的事物,而月亮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封存的記憶之門。
第四段:
第四段將月亮的光芒比喻為「帶著火焰的箭」,這些箭穿過看不見的裂縫,直擊人心。這樣的比喻強調了記憶的力量如何悄無聲息地侵入人的內心,重新點燃舊日的悲傷。這種情感的復甦既猛烈又尖銳,讓人無法逃避。
第五段:
最後一段總結了詩人的態度和選擇。他呼籲「拉上窗簾,關上門」,完全隔絕月光的欺騙性光芒。寧可坐在徹底的黑暗中,也不願面對那些夜復一夜湧現的幽靈。這表明詩人最終選擇了逃避,而非繼續承受記憶帶來的痛苦。
《Shut Out That Moon》是一首充滿情感張力的詩作,通過月亮這一象徵,探討了記憶、失落與逃避之間的複雜關係。詩人托馬斯·哈代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觀來傳遞內心的掙扎,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時間流逝所帶來的不可逆轉的改變,以及面對過去時的矛盾心理。
這首詩透過將月亮擬人化,表達了主人公試圖逃避回憶和情感時的矛盾心理;詩中強調了人類在面對痛苦記憶時,常選擇自我封閉以尋求平靜,但也暗示這種逃避可能帶來更深的孤獨感。讀者能從中體會到壓抑情感所造成的內心衝突,並反思如何更健康地面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