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絕那月光」※ 一首描繪內心掙扎與逃避情感的抒情詩 ※ 經典名詩

A serene yet melancholic night scene with a large glowing moon partially hidden behind thick dark clouds, casting dim light over an empty countryside road surrounded by barren trees. The atmosphere should evoke feelings of isolation and emotional struggle.

Shut Out That Moon - Thomas Hardy

隔絕那月光 - 湯瑪斯·哈代

拒絕月色的孤寂夜晚

Shut Out That Moon
遮蔽那月亮
Shut out that moon which brings to mind
遮住那喚起思緒的月亮
The hour of parting, harsh and cold,
那分別的時刻,嚴酷而冰冷,
And fills with tears the eyes of those
並讓那些人眼中充滿淚水
Who in the past were young and bold.
他們曾經年輕且勇敢。
Let not her silver beams intrude
別讓她的銀色光輝侵入
To mock our loss with memories sweet,
用甜蜜的回憶嘲弄我們的失落,
Nor pierce the gloom of present pain
也別刺穿當下痛苦的陰霾
With visions of a bygone treat.
以過去歡愉的幻影。
For every night she waxes bright,
因為每個夜晚她都變得明亮,
And calls up phantoms from the tomb,
喚起從墳墓中升起的幽靈,
Of vanished joys and vanished hopes,
消逝的歡樂與消逝的希望,
That hover round each vacant room.
徘徊在每一間空蕩的房間。
Her rays are arrows tipped with fire,
她的光芒是帶火的箭,
That pierce the heart through cracks unseen,
透過看不見的裂縫刺入心臟,
And stir the embers of old griefs
激起舊悲傷的餘燼
Into a flame both fierce and keen.
化為熾烈尖銳的火焰。
So draw the blind, and close the door,
所以拉上窗簾,關上門,
And shut out moonlight's treacherous gleam;
遮蔽月光的狡詐微光;
Better to sit in utter dark
寧可在完全的黑暗中靜坐
Than face such ghosts as nightly stream.
也不願面對夜夜湧現的鬼魂。
  • 翻譯保留了原詩的情感和意象,儘量使用貼近台灣傳統中文的表達方式。

詩作背景與概述

《Shut Out That Moon》是英國著名詩人兼小說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作品,創作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首詩表達了對過去的深刻懷念以及對失去的痛苦,透過月光作為情感的觸發點,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哀傷和矛盾。

主題分析

這首詩的核心主題圍繞著記憶、失落與逃避。月亮在詩中被描繪成一個強大的象徵,它不僅代表美好的回憶,也成為痛苦的來源。詩人選擇將月亮視為一種威脅,因為它的光芒喚起了過去的記憶,特別是那些已經消逝的歡樂和希望。

逐段解析

第一段:

詩的第一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詩人的請求——「關閉那輪月亮」。這裡的「月亮」並非單純的自然景象,而是承載著情感的象徵物。它提醒人們分別的時刻,帶來冷酷與寒意,並讓曾經年輕勇敢的人流下眼淚。這些描述暗示了時間流逝所帶來的無情改變,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

第二段:

詩人在第二段進一步闡述了為什麼要阻擋月光的原因。他認為月光的銀色光芒會「嘲弄我們的損失」,以甜蜜的回憶刺痛當下的痛苦。這種矛盾的情感揭示了人類面對過去時常有的掙扎:一方面渴望重溫美好的時光,另一方面又害怕因此加深眼前的悲傷。

第三段:

在第三段中,詩人用更為具體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的影響力。「她每晚變得更加明亮」,並喚起「從墳墓中浮現的幻影」,這些幻影包括「消失的歡樂」和「消失的希望」。這裡的「墳墓」象徵著過去已被埋葬的事物,而月亮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封存的記憶之門。

第四段:

第四段將月亮的光芒比喻為「帶著火焰的箭」,這些箭穿過看不見的裂縫,直擊人心。這樣的比喻強調了記憶的力量如何悄無聲息地侵入人的內心,重新點燃舊日的悲傷。這種情感的復甦既猛烈又尖銳,讓人無法逃避。

第五段:

最後一段總結了詩人的態度和選擇。他呼籲「拉上窗簾,關上門」,完全隔絕月光的欺騙性光芒。寧可坐在徹底的黑暗中,也不願面對那些夜復一夜湧現的幽靈。這表明詩人最終選擇了逃避,而非繼續承受記憶帶來的痛苦。

藝術特色
  • 象徵手法: 月亮作為核心象徵,貫穿全詩,既是美好回憶的載體,也是痛苦的根源。
  • 比喻運用: 詩中多次使用生動的比喻,如「帶著火焰的箭」、「幽靈般的光芒」,增強了情感的表達。
  • 語氣與節奏: 整首詩的語氣沉重而壓抑,節奏緩慢,營造出一種憂鬱的氛圍。
結論

《Shut Out That Moon》是一首充滿情感張力的詩作,通過月亮這一象徵,探討了記憶、失落與逃避之間的複雜關係。詩人托馬斯·哈代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觀來傳遞內心的掙扎,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時間流逝所帶來的不可逆轉的改變,以及面對過去時的矛盾心理。

重點

這首詩透過將月亮擬人化,表達了主人公試圖逃避回憶和情感時的矛盾心理;詩中強調了人類在面對痛苦記憶時,常選擇自我封閉以尋求平靜,但也暗示這種逃避可能帶來更深的孤獨感。讀者能從中體會到壓抑情感所造成的內心衝突,並反思如何更健康地面對過去。

意見評論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