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辭:制止哀悼」※ 精煉詮釋愛與別離的優雅之作 ※ 經典名詩

A serene and elegant scene showing two intertwined golden rings resting on a dark silk cloth under soft candlelight, symbolizing eternal love and spiritual connection.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 John Donne

告別辭:制止哀悼 - 約翰・唐恩

深情的靜默,勝過悲傷的泣訴

As virtuous men pass mildly away,
當德行高潔之人安然辭世,
And whisper to their souls to go,
並悄聲向靈魂訴說該遠行,
Whilst some of their sad friends do say
當憂戚的親友們低聲耳語,
The breath goes now, and some say, No:
有人說「他已斷氣」,也有人說「不然」:
So let us melt, and make no noise,
因此,我們也該靜靜融合,不必鼓噪,
No tear-floods, nor sigh-tempests move,
無需洪流般的淚水,也無需狂風般的嘆息,
'Twere profanation of our joys
宣揚彼此的快樂乃是一種褻瀆,
To tell the laity our love.
若向俗世之人宣示我們的愛。
Moving of the earth brings harms and fears,
地震帶來危害和恐懼,
Men reckon what it did, and meant,
人們衡量它造成的影響與意義,
But trepidation of the spheres,
然而天體的震動,
Though greater far, is innocent.
雖然幅度更大,卻無所傷害。
Dull sublunary lovers' love
凡俗世間情侶的黯淡愛情,
(Whose soul is sense) cannot admit
(以感官為靈魂)無法接受
Absence, because it doth remove
離別,因為它奪走了
Those things which elemented it.
構成他們愛情的一切要素。
But we by a love so much refined,
但我們擁有更精煉的愛,
That ourselves know not what it is,
甚至連我們自己也難以言喻,
Inter-assured of the mind,
彼此心靈早已互證,
Care less eyes, lips, and hands to miss.
對缺少眼神、唇語、或觸碰也無所謂。
Our two souls therefore, which are one,
因此,我們的兩顆靈魂原為一體,
Though I must go, endure not yet
雖然我必須遠行,卻不會
A breach, but an expansion,
分離,而是一種延展,
Like gold to airy thinness beat.
猶如黃金被擊打至輕盈的薄層。
If they be two, they are two so
即使它們真是兩個,也猶如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
那堅定的指南針雙腳:
Thy soul, the fixt foot, makes no show
你的靈魂如固定的一腳,看似不動,
To move, but doth, if the other do.
但當另一腳移動時,它也隨之牽動。
And though it in the centre sit,
雖然它端坐中心,
Yet when the other far doth roam,
當另一腳遙遠漫遊,
It leans, and hearkens after it,
它便傾斜、關注,
And grows erect, as that comes home.
並在對方回歸時重新立正。
Such wilt thou be to me, who must
對我而言,你也將是如此,因我必須
Like th' other foot, obliquely run;
像另一腳般斜行天涯;
Thy firmness makes my circle just,
你的堅定使我的軌跡圓滿,
And makes me end where I begun.
使我能在起始之處再度落腳。

《告別辭:制止哀悼》是約翰・唐恩針對離別時的愛情與靈魂所作的深刻詩篇。詩中以天體運行、地震、黃金延展及指南針兩足等豐富意象,巧妙地彰顯了真摯且超越感官的愛。作者以平和的語調暗示,愛侶的分離並非斷裂,而是心靈的延伸。與一般流於外在哀傷的離別不同,唐恩強調真正深沉的情感並非需要淚水與嘆息去證明,而是在彼此心靈的共鳴中愈發堅固。

在前幾節,唐恩以德行高潔者臨終的景象做開端,強調了溫柔、安靜的態度。他將世俗的驚恐,如地震般的劇烈喻為表象的騷動,而真正宏大的天體「震盪」卻顯得溫和無害。這個對比讓讀者看到,愛的本質並不是外顯的嘆息或眼淚,而是一種無形卻堅定的牽繫。

接著,他將愛情對比為精煉後的黃金,既輕盈又延展,不會因距離或離別而受損。唐恩更提出著名的指南針比喻,將相愛的靈魂視為固定腳與移動腳之間的互相牽引。無論如何遠行,中心都會隨之傾斜,最後回到原點,象徵靈魂相繫的密不可分。這種對於愛的理解既富理性,又深具情感,讓讀者在體悟詩中比喻之妙時,也感受到抽象卻不容置疑的情感力量。

唐恩的用詞華麗卻不失精巧,語句中蘊含宗教與形上學的思維。他強調靈魂層面上的結合,超越了肉體的存在。這種高度的靈性連結,使離別不再是痛楚或失落,而是一段能將愛延伸到更高層次的過程。此詩不僅是對相愛之人的勸慰,也反映了唐恩自身對愛與永恆的思索,讓人看見他在宗教與形而上學領域的獨到見解。

綜觀全詩,唐恩巧妙地將抽象思想轉化為易於想像的具體形象,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詩歌結構的嚴謹與情感表達的優雅。透過安靜的力量,他的詩句引領人們思考,何謂真正的愛?何謂靈魂的交融?從而產生對離別與人生更深層的省思。

重點

• 愛情不僅是感官與外在表徵,也是一種深層的心靈契合。
• 離別未必帶來斷裂,而可能使感情獲得更高層次的昇華。
• 透過天體、黃金與指南針的象徵,唐恩向讀者展現了愛的堅韌。
• 安靜、內在的理解,有時更能顯示情感的深度與厚度。
• 此詩提供了一種面對離別與思念的全新角度,鼓勵人們在靈魂層面上相互支撐。

意見評論
  • 解承恩

    讀著John Donne這首詩,猶如見證一對真心相愛的靈魂,以超然心境面對分離,形象新穎、概念深遠。

  • 采蓉

    若和莎士比亞〈第116號十四行詩〉相比,後者強調愛情不為時間與改變所動,這裡則特別放大“空間上的分離”對愛的考驗。兩者都展現經典英詩對真愛堅不可摧的信念。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短評:用最溫柔的語調,闡述最堅固的靈魂相繫,宛如在告訴世人:離別並非愛的盡頭。

  • 簡柏翰筱玲羽

    中篇:從整首詩的結構,可見他將離別視為一次“測試”,真正相知相惜的靈魂不會因身體距離而消退。對比他在〈跳蚤( The Flea )〉的輕鬆怪誕,這裡則莊嚴而溫柔,呈現Donne多元風格:既有奇思亦能深情。對當代讀者而言,面對兩地分隔、出國留學或移民等狀況,也能找到對「分離不破愛」的共鳴。

  • 雅雯

    不少人提起疫情期間,許多家人或戀人無法相見,卻依賴線上溝通維持感情,也像詩中所言:若是真心靈契合,就不必害怕距離。

  • 邱慶龍

    短評:幾何圖案中亦可安放愛情之火,正是唐恩打破傳統詩意象的迷人之處。

  • 陳小美

    短評:彼此生命雖有距離,但感情穩固如重疊的圓規支點,不管旋轉多遠,都會回到同一中心。

  • 承恩

    中篇:他以一種超然態度告訴即將分離的愛侶:不必流淚,不必聲嘆,因為我們超越尋常的愛能平靜面對。這也暗示他深信愛情在理性、靈性與肉體層次都有所超脫。對今日的人們來說,在物欲橫流或速食愛情的世界裡,能保持如此純淨的心境殊為難得。

  • 美玲

    有人回顧疫情封城時期,有些情侶或夫妻因此滯留異地,但若感情強韌,經歷如此困境反而更牢固,正好驗證了Donne在詩裡闡述的:真正的愛必能跨越表面艱難。

  • 台中國劇代建藝術髓驚

    短評:在對照馬維爾催促“馬上享受愛”,Donne更看重愛的靈魂層次長存,不急於肉欲,而在深層心靈契合。

  • 蕭孟辰愛雪妮

    Donne在這詩裡的譬喻如「圓規」最為人津津樂道,畢竟在當時是個獨特而大膽的類比,也奠定他在形上詩(玄學派)中的非凡地位。看似理性論證,卻飽含深情。

  • 曾雅妮高爾夫球場揮杆

    在今時今日,很多夫妻或戀人因工作被迫分隔兩地,常感擔憂感情是否會淡去,然而若真如詩裡所言「我們的靈魂不會分離」,那麼時空不再構成最大阻礙,正呼應此詩的核心。

  • 吳美婷參加校園歌唱賽

    跟他在〈聖餐頌( Holy Sonnets )〉裡對宗教的熱情相比,〈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則是高舉世俗之愛的神聖性,兩者都展現Donne對“超凡境界”的探索,只是方向一個指天、一個指人。

  • 小英

    中篇:最受人談論的經典譬喻便是「圓規」:兩條腿雖分開卻仍共享同一中心,象徵靈魂伴侶之間的精神連結不會因空間距離而斷裂。這也是形上詩中典型的“智性譬喻”,展現Donne“奇思”與“理性”相交融的創造力。

  • 龍山寺火鼎盛年傳統拜

    短評:離別不等於斷裂,只要心念相牽,就能把地理阻隔化為無形。

  • 洪芷晴

    觀其與Andrew Marvell的〈致害羞的情人(To His Coy Mistress)〉相比,後者強調“抓住當下”對抗時間的流逝,Donne此詩則將分離化為超越肉體的靈魂感應,兩者皆開創英國詩歌的新格局。

  • 張志強

    長評:總體而言,《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可說是John Donne的形上詩代表作,將抽象的靈魂交融與理性譬喻運用到極致。從開頭安撫“不要悲傷”,到後面圓規隱喻的高潮,都在指向一個主張:愛情若已升華至深層的精神聯結,則外在分離並非一場大恐慌,而是一種考驗。同時也突顯Donne對傳統詩歌“愛必悲離必哭”的反動,用冷靜姿態、高智性思維展現更崇高的愛情觀。對今人經常因微小變動就感情脆弱崩塌,有相當啟發:或許別再依賴淚水展現悲痛,應該沉穩處之,因真正的愛能超越一切表象隔閡。如此古典名篇,即使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仍能洗滌人心,告訴我們:別為暫時離別大哭,因愛的靈魂早已凝成堅韌的化石,不因距離或時間而破碎。

  • 正雄

    全詩溫柔勸慰讀者:若你正面臨分別,請勿嚎啕大哭,因我們的愛不局限於表象。這種穩定、不悲不亢的理性情思,在當代快節奏情感中也有教化意義,提醒我們愛可純粹、高遠。

  • 蔡依林唱跳魅力四射棒

    《臨別贈言:莫使憂傷》從篇名就能感受到唐恩要我們放下悲戚,以深摯之愛跨越空間與時日。

  • 周立翔

    中篇:詩的核心是“真愛不畏距離”。他強調離別是暫時的身軀分開,心靈卻仍牢牢相連,如同一對圓規腳般無論多遠都維持共鳴。這跟Donne另一首〈死神莫驕(Death be not proud)〉裡挑戰傳統觀念相似,都呈現他打破世俗恐懼或悲慟的超然思維。對現代人而言,在全球化與遠距戀愛盛行的時代,更能體悟這種「彼此分隔但心靈永繫」的理念。

  • 魏心怡

    短評:愛若堅固,別離只是一場短暫考驗;Donne用優雅的詩句化去不必要的悲傷。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