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以山中清幽與禪意象徵人生寓意 ※ 經典名詩

Mountain Rocks

山石 - 韩愈

於山林幽境寄寓人生深思

山石嵯峨行徑微,
Rugged stand the mountain rocks, the path is hardly traced;
黃昏到寺蝙蝠飛。
At dusk I arrive at the temple, as bats flit in flight.
升堂坐階新雨足,
I climb the hall and sit on the steps, fresh rain has just fallen;
芭蕉葉大梔子肥。
Plantain leaves spread wide, gardenias grow lush.
僧言古壁佛畫好,
The monk says an ancient mural of Buddha graces the old wall;
以火來照所見稀。
He brings a torch to reveal scenes rarely beheld.
鋪床拂席置羹飯,
He lays a bed, dusts off a seat, and serves a simple meal;
疏糲亦足飽我飢。
Even coarse fare suffices to fill my hunger.
夜深靜臥百蟲絕,
Late at night, in quiet repose, all insects cease their calls;
清月出嶺光入扉。
The clear moon rises beyond the ridge, its light entering my door.
天明獨去無道路,
At dawn I depart alone—no marked path appears;
出入高下窮煙霏。
I roam up and down among drifting mists.
山紅澗碧紛爭煉,
Crimson hills and emerald streams vie in vivid splendor;
鬥角奇峰不可梯。
Peaks jut skyward in angles no ladder could ascend.
俯視已是傾府邑,
Gazing down, the county seat appears small and distant;
不謂此山頗自奇?
Who would have guessed such marvels dwell in these mountains?

《山石》一詩中,韓愈借山川寺院的淨域,描繪出一幅孤高清遠的意境,也體現出他在旅途或遊歷中的心靈體驗。開頭兩句以嵯峨險峻的山石與蝙蝠飛舞的暮色場景營造出暗示隱約的神祕氛圍,突顯出大自然之雄偉與人跡的稀少。第三、四句則將視線轉至寺院階前,剛降下的新雨令地面濕潤,芭蕉與梔子茂盛,為原本蕭疏的環境注入生機,也暗示著詩人在困頓中感受到一絲安慰。接著,僧人以火把照亮古壁佛畫,這一動作象徵了人對未知境界的探索與追尋。鋪床與疏糲之食既顯現質樸的待客之禮,也透露詩人已遠離塵囂、不再苛求物質享受的心態。

夜深百蟲無聲,清冷月光穿破山嶺而入,詩人靜臥之時反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天地的廣大與人事的微小。晨曦初現,詩人無路可尋,卻仍毅然獨行,在高低錯落的山徑裡上下往返,彷彿也在象徵生命歷程中的高峰與低谷。隨後,他見到山色愈顯絢爛,澗水泛著碧色,巍峨奇峰難以登攀,表面寫實地呈現山水的壯麗,內裡亦蘊含人世崎嶇與理想未易登臨的寓意。最後透過俯視城市景象而感嘆此山的奇絕,巧妙地收結全詩:登臨者方知天地之浩大,也體悟人世的侷促與心靈的超脫。

韓愈素以雄闊的文風著稱,在這首山水詩中,一方面展現了他善於借景寓情的才華;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對人事不平、朝廷失意後的心靈寄託。整首詩不僅刻劃山色、雲霧、寺院、僧侶等意象,更通過對夜宿與獨行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面對人生逆境時的坦然與從容。由此可見,這首詩既是一次山水巡禮,也是一段內在心靈的探索旅程,令讀者在探索山中幽景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寧靜超然、超脫塵世的境界。

重點

一、通過寺院與山中景致,展現人生探索與自我省思。
二、簡單飲食與夜宿,突顯淡泊名利、返樸歸真的心態。
三、山色雄奇難登,如人生高峰不易企及,但仍不輕言放棄。
四、以動靜對比烘托詩人的孤高與靜思,令人感受到自然之大與個體之小。

意見評論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字句間暗含對自身處境的投射,似乎在巖石上看見自身影子,也看見人生走到絕境時該如何突破。

  • 程俊偉美欣蓉

    光是想像那些巨石岌岌立於深谷邊緣,就讓人熱血沸騰,也深刻感到韓愈看見世道險阻的嘆息。

  • 洪偉忠雅燕如

    韓愈常用犀利文風來論世道,但在此詩中,他對山石的描摹卻多了點柔和細膩,猶如把鋒芒收斂於荒山古道。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詩的末尾若收得簡潔,卻帶餘韻不斷,仿佛在提醒讀者:山石雖無言,卻宣示了古今不變的堅毅高風。

  • 洪偉忠雅燕如

    整首詩不僅只是自然景物寫生,更包含作者對世間坎坷的暗喻:人若無堅定意志,恐怕難抵狂風巨浪的考驗。

  • 柯曜任

    有人比較過韓愈的〈南山詩〉,那裡多寫群山壯麗,而《山石》則更近距離刻畫岩壁崢嶸,少了大尺度的磅礡,卻更顯險峻與冷峭。(比較1)

  • 曾柏毅麗雪芬

    韓愈的文字常帶“硬派”風格,但這首描寫山石中,依然有一些詩意的柔軟,如在巖縫裡發現細小野花,暗示生命力的頑強。

  • 高佩蓉子筠柔

    詩中多次出現“險峻”“崩塌”等字眼,卻也不失清冷之美,讓人感到作者在遊覽險境時所衍生的興味與崇敬。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若將〈山石〉跟韓愈的議論文如〈馬說〉對比,〈馬說〉面向現實批判,而此詩則將感悟融入自然描寫,卻同樣震撼讀者心靈。(比較4)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在當代,大家時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失敗者故事”,提醒人要像山石一樣堅定,這也和韓愈想法不謀而合。(今昔對照5)

  • 歐維嘉淑麗晴

    讀《山石》時,腦中立刻浮現層巒疊嶂,山勢如虎踞龍盤般雄偉,卻又帶著隱隱的神秘感。

  • 柯曜任

    或許,我們在經歷寒冬或困境時,都該想起這首《山石》——即使荒蕪險惡,也要像岩壁一樣直挺、矗立天地間。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最近讀到新聞報導許多登山客喜愛挑戰險峰,似也在實踐韓愈所寫的那種“山石剛毅”精神,在現代社會裡表現出迎難而上的態度。(今昔對照1)

  • 冠廷

    如果跟李白那些對山水浪漫讚頌相較,韓愈在此詩裡更凸顯“硬朗”,將山石作為“堅毅”代名詞,而非單純的美景。(比較5)

  • 佳蓉

    今人面對職場挑戰或經濟風浪,也許都需要一點“山石精神”:再多沖擊也要如岩壁般直立不倒。(今昔對照4)

  • 胡正安

    想著現代網路上不少年輕人喜愛極限運動、攀岩、穿越洞穴,與韓愈當年面對險境的無畏態度頗有相似之處。(今昔對照3)

  • 傅珊彤黛淇琳

    從第一句開始就能感到作者凝視那嶙峋石壁,好像試圖探究其背後的堅硬與沉默。有如觀察世間百態,他透過山石形象,映照出人們在高壓環境下仍然頑強不屈的精神。

  • 采蓉

    不少人讀完此詩,都能感到一股不服輸的力量,好像世事艱險也無法動搖內心的定力,正是韓愈要傳遞的精神。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平時讀韓愈議論文居多,看到這首《山石》才體悟他能把“剛正之氣”融入景物寫意中,令人心生敬畏。

  • 謝文樂

    詩裡那種“巍峨高絶,孤然獨立”的情調,既顯示山川壯美,也流露韓愈對天地蒼茫的敬畏感。

  • 宥任

    他雖未明言“逆境”二字,但讀者無不從險峻山石裡感受到作者對不平世道的隱隱抗爭,激勵人心。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現今也有不少企業家或運動員強調“堅毅”與“不放棄”,跟韓愈筆下“山石頑強不易動搖”的概念如出一轍,頗具啟發性。(今昔對照2)

  • 許京翔柔希玲

    若再參照他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裡的貶謫艱辛,此詩仿佛也蘊含著那份逆境中仍要堅挺的呼喊。(比較2)

  • 梁宥涵銘姿蓮

    有人拿此詩和杜甫描寫奇峻山勢的詩相比,杜甫往往融入家國悲思,而韓愈更著重“剛正不屈”的氣韻,兩者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較3)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