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
東客衣雨,問歸何日,心先欣悅
這首《長安遇馮著》是韋應物與故人邂逅在長安時,對話間流露出的欣喜與眷戀。前兩句透過“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描繪出一位帶著雨意的旅人忽然出現,既點明旅人的身分與行程,也在詩境中增添一絲清新濕潤的氛圍。
後兩句核心在“問我幾時歸,未對心先喜”,將詩人與客人重逢的激動與思歸之情結合:對方關切地詢問歸期,詩人尚未開口,便已從心底湧起歡喜。這種喜悅不僅源自久別重逢,也因對故鄉的念想被再次喚起,彷彿看到了返家的希望。於是,整首詩雖短,卻以鮮明的視覺與情感互動,帶出唐代文人於長安重逢老友時的深情厚意,既有客旅漂泊的滄桑,也蘊含心靈深處對安定與鄉土的渴望。
重點
一、通過濕衣與細雨的意象,強化初遇時的鮮活感與不期而至的驚喜。
二、“未對心先喜”真切刻畫出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以及老友詢問時的共鳴。
三、精鍊四句便將場景和情緒緊密結合,體現韋應物擅長點到為止的敘事手法。
四、在仕途或異地漂泊的情境中,互道歸期成為文人之間最溫暖的問候,也映射出唐代士子對故園的深刻眷戀。
意見評論
- 梁宥涵銘姿蓮
比起杜甫的〈客至〉,這首更帶著淡淡的寂寞和出人意料的相逢之喜。
- 怡如
幾行詩就勾起了思鄉與友誼的微妙情緒,餘韻不斷。
- 楊書芳
現在外縣市打拚的人真多,在都市裡遇到鄉親,那種情感跟詩裡很像。
- 陳嘉怡若櫻花
想起杜牧的〈江南春〉裡那繁華熱鬧的景象,卻與韋應物此詩的邂逅之喜形成對比。前者讓人想起萬家燈火的歡騰,後者則是人海中相視一笑的知音。兩種場景,都折射出唐代都城生活的多彩面貌。
- 欣怡
韋應物的詩常被拿來與孟浩然相比,兩人同樣以淡雅著稱,但孟浩然更著重山水清幽,韋應物則多了幾分世事滄桑。這首〈長安遇馮著〉就像將人世的聚散融進了微雨與城廓之中,讀來讓人又驚又暖。
- 子晴
每次讀〈長安遇馮著〉,我都會聯想到那些在大都市裡形色匆匆的身影。詩人用短短幾句,勾勒出長安的繁華與異鄉人的漂泊。從「客從東方來」到「衣上灞陵雨」,彷彿看見被雨水浸濕的衣袂,還帶著遠方土地的氣息。後面與馮著相遇時,或許面上還帶著風塵僕僕的神色,但目光卻閃著意外的驚喜。那種情感,就像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忽然聽到有人喊出你的名字,回頭一看,竟是闊別已久的老朋友。一瞬間,所有喧囂都退去,只剩下彼此的存在。這首詩大概正想傳達這樣的溫暖時刻吧。
- 江禾明
就像疫情隔離許久後,突然在街角碰到老友的那種震撼吧。
- 芷柔
跟韋應物另一首〈淮上喜會梁川故人〉相比,〈長安遇馮著〉的背景更顯都市繁華,卻同樣流露出意料之外的重逢之喜。當詩人把「灞陵雨」這些細節放進字裡行間,一個小小場景瞬間蘊含千里奔波與故舊情誼。
- 魏佑琪葳翠蘭
我常把這首〈長安遇馮著〉和李白的詩作放在一起讀。李白好似豪情萬丈,筆下的長安常常是宏偉盛大的城市,然而韋應物卻能以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人在繁華都城之中,內心的孤獨與不期而遇的驚喜。在詩的開頭「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位遠道而來的故人,肩上還沾著微涼的雨水。這個場景非常生動,帶著微微的滄桑,也將相遇的瞬間渲染得更加鮮明。不同於李白的奔放,韋應物像是靜靜地述說,在一片喧囂的長安,卻只關注這個友人,與他的一身風塵。這種對友情的細微刻畫,真的讓人感受到古人之間那種純粹又踏實的牽絆。
- 梅花香自苦寒來傲骨雪
當時的長安或許既繁華又陌生,身為異鄉客的詩人,心裡同時充滿期待與失落。然而在偶遇故人那一刻,一切惆悵彷彿都化為欣慰。韋應物的筆觸不灑脫、不張揚,卻能在普通的場景中注入令人動容的深情。
- 士豪
客從東方來,想像長安街頭的交錯人潮中那份驚喜。
- 柏宇
很喜歡「衣上灞陵雨」這句,淋得不是雨,而是鄉愁與回憶。
- 思穎
讀著〈長安遇馮著〉,彷彿看見一個旅人披著灞陵的細雨,帶著遠方的氣息來到繁華都城。那種離鄉背井又在不經意間與友人重逢的激動,格外令人心動。詩不長,但隱隱透出思鄉和漂泊的不安,卻又有在相遇的剎那間找到歸屬的溫暖。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前陣子看到新聞報導有許多遊子回鄉過節,令我想起〈長安遇馮著〉。那種歷經漫長旅程卻在鬧市中遇上熟人的激動,或許跟現代人在車站偶遇老同學的感受相似。
- 苗栗客家化區驗多元俗
比起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更針對送別,這首在遇見時的欣喜又添幾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