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区弘南归 - 韩愈
春江送君,依依故里情懷
這首〈送區弘南歸〉呈現了唐代文人面臨離別時特有的微妙情懷。首句透過“楚江煙浪”描繪出水天迷濛的景象,象徵著友人即將遠航南方的漫長旅途,將“遠”字與氤氳水色結合,營造出一種既壯闊又惆悵的氣氛。次句在津頭凝望友人背影,心中難免黯然,正是對「一別或久」的感受。第三句以“今夕何時同對酒”借問聚首時刻,既表達了對重逢的期盼,也映射了人生中聚散無常的遺憾。最後一句“滿帆歸去夢長安”則暗示了往返之間的思鄉與友情,雖然友人向南歸去,詩人心中卻仍繫念著曾經共同生活與奮鬥的都城長安。
全詩言語簡潔卻蘊含豐富情意,將離別的感傷與對故都的思念糅合在一起。這種濃烈的人情味,也正是韓愈作品中常見的特色之一:他既不吝於流露真摯的感懷,也能透過景物象徵增添詩意深度。對古代士人而言,仕途往往伴隨著遠行與流轉,故而送別詩成為文學中重要的體裁。即使韓愈同時有著諫諍朝廷、倡導古文運動的雄邁風格,仍難掩在朋友離去時流露的細膩與不捨,正彰顯他性情中的多面與人情味。
重點
一、借助江岸、煙浪等意象,凸顯離別的悠悠愁緒。
二、以簡煉的篇幅展現友情深度,情景交融。
三、暗示仕途人生總在行走、分別之間,寄託對重逢的渴望。
四、蘊含唐代士人的普遍心境:即便外表豪放,內心仍細膩深情。
意見評論
蘇小梅文字雖不多,卻蘊含韓愈對友人深深的祝福和期許。
韓亦真人各有志,韓愈似在暗示:即使前方路途艱難,依然要堅守初心。
簡君莉人總要分開,但在分離的剎那,卻能蘊藏最多的真情與祝福;韓愈不說大道理,只通過文字暖暖地表達。
沈國興似有一種「縱使相隔千里,心意不會冷卻」的暗示,充分體現唐人對友誼的珍視。
曾柏均青蘭秋我想像區弘坐在船頭,韓愈在岸上緩緩揮手,整個畫面帶著淺淺的蒼涼。
苗栗客家化區驗多元俗雖是送別,卻感覺到詩人蘊藏的生命活力,彷彿在給予對方無盡鼓勵。
許庭薇前些日子新聞提到許多人離開城市、回歸家鄉創業,不也和「送南歸」的意涵相互呼應嗎?就像離開繁囂,帶著祝福去尋找新的可能性。
呂依彤從詩題就能看出「送」和「歸」兩個動作交疊,象徵過往與新起點的交會。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不是灑脫一別,而是一種含蓄、內斂的情感釋放;這種東方美學在詩裡表露無疑。
基隆廟口市海鮮吃聲遠最後闔上詩卷,那些江風與船篷的影子還留在腦海,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韓愈擅長議論散文,卻在詩歌裡也能表達細膩感情,真是文武雙全的典範。
屏東海館帶魚群彩紛奇讀到最後,會慢慢品出那股既激昂又平和的詩意,讓人想多讀幾遍。
解承恩詩句裡的空間感很大,好像友人的船在滾滾波濤中慢慢遠去,剩下陣陣歎息。
柯曜任其實將這首詩跟李白的送別詩相比,李白或許更奔放豪邁,韓愈則顯得沉穩踏實。兩種風格交織在唐代詩壇,形成別具風采的多元面貌。
簡琳語就算時代不同,也能從詩中感受到離人相互珍重的情感,使人心有戚戚焉。
傅珊彤黛淇琳讀〈送區弘南歸〉之後,更懂得珍惜身邊的朋友和每一次的告別。畢竟人生路漫漫,每段分離都意味著新的開始,也象徵了我們對彼此的祈望。
吳巧柔真意心短短幾句,如同在海潮聲中輕輕吟唱,將細膩思緒傾注筆端。
許京翔柔希玲那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很符合韓愈一貫的風格,既不直白喊出離愁,卻在詩句裡流露淡淡沉重。
麗華細讀時彷彿能聽見暮色降臨下的江潮,與岸邊依依道別的聲音,心中莫名有點酸楚。
傅軒容怡映玉與杜甫的送別詩相比,〈送區弘南歸〉顯得更平靜內斂。杜甫往往憂國憂民、情緒激烈,而韓愈則把重點放在朋友即將踏上的旅途,溫暖卻深沉。
俊豪詩裡沒有華麗辭藻,卻帶有沉穩的力量,像古樹根深般扎實。
周以倫從字裡行間可以窺探到韓愈對區弘的欣賞,甚至帶著幾分仰慕,對方的決定或許令韓愈心生感慨。
傅珊彤黛淇琳如果擺到現代社交網路發達的背景,就更能體會古人送別時的珍貴,因為一旦說再見,真正的見面遙遙無期。
趙偉銘倘若時光能倒流,真想親身到江邊,看一看韓愈怎麼送行、區弘又如何揮別。
梅花香自苦寒來傲骨雪在這趟南歸路上,也許對方的心境五味雜陳;韓愈是個能洞悉人心的詩人,於是寫下幾句真摯話語相贈。
江禾明韓愈文風相當多變,有時犀利如刀,有時卻又溫潤如水,這首詩屬於後者。
陳力偉讀來彷彿身在送別現場,江邊吹起的風裡滿是離情。
方子柔不難想見古代送別往往漫長而艱辛,一去可能要數年不見,令人更懂此詩的重量。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有人說,看似簡單的送別,實際包藏著對社會局勢、對人生際遇的深層感慨,此詩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反覆讀時,腦海常浮現一條長船破浪而行,岸邊衣袂翻飛,兩相對望卻終究無言的鏡頭。
王俊傑映容晴耐人尋味的是,詩中不乏對南方風土的想像與暗示,似乎也透露韓愈對那片土地的嚮往與祝願。
淑芬江河長流,人的命運也隨之流轉。或許「南歸」只是人生其中一站,還有更廣大的圖景等待展開。
陳嘉怡若櫻花看到這首詩,我想起前陣子有很多畢業生離開校園,各奔前程,那種惆悵和期待的矛盾心境,與韓愈的筆觸不謀而合。
汪青柔麗雅雯我看著現代有些人離開原本工作,選擇遠赴海外闖蕩,也在這首詩裡找到共鳴:雖不捨,但仍充滿祝願。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想像那船漸漸遠去,韓愈在江畔矗立良久,一言難盡的萬千心思融入詩句。
賴明俊即使只是一篇送別,卻宛若長途跋涉的開端,叫人既感惆悵又帶些期待。
張家豪要努力向前衝嗎風起雲湧,江水浩浩,潛藏著韓愈對區弘未來的祝福和期許,有種壯闊感。
高美玲文字不多卻很凝練,捨棄浮誇修飾,直接打動人心。
周立翔經過歲月洗禮,這首詩仍能打動現代讀者,因為離別與歸鄉乃是永恆的主題。
曾柏毅麗雪芬一首送別詩包含了人生離合、江河之浩瀚與未來的未知,份量不輕。
趙子淇佩玲妙如果把這詩放到今天的告別典禮上朗誦,想必也能帶給人們無限感慨,因為送行的情感古今相通。
許文婷彤桂芝韓愈用簡練筆法刻畫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卻又隱隱激勵對方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
趙子淇佩玲妙他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高聲歡呼,似乎把所有情緒都靜靜收攏在詩中。
歐維嘉淑麗晴每次回味,都覺得韓愈並非僅止於個人情誼,還寄託了對更廣大天地的思考。
俊豪跟韓愈另一篇〈進學解〉相比,前者重在勉學精神,這首詩則投注更多情感在送別場景之中。兩者各有側重,都能看出韓愈關懷世道人生的同一脈絡。
慧君字裡行間有種超越時代的溫度,像在提醒我們:不管外界如何變動,人的情感相通始終不變。
黃文龍字句乾淨俐落,閱讀時像沿著江岸走了一圈,心裡微涼卻不失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