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寒夜風雨映家國情:流年催人老、孤寂中寄托無盡愁緒 ※ 經典名詩

A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style image showing a scholar sitting alone in a small wooden house on a stormy night. Outside, strong winds blow through dark, dense woods and heavy rain falls over a misty landscape. The scene is both melancholic and serene, capturing the poet's deep emotions and the atmosphere of an ancient Chinese poem.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陆游

寒夜風雨映家國情:流年催人老的無奈吟唱

狂雨似注天地暗
Fierce rain pours as the heavens darken.
寒風怒吼破窗寒
The biting wind roars, shattering the chill through the window.
獨對孤燈心自苦
Alone, before a solitary lamp, my heart endures its own sorrow.
夢裡故園音訊無
In dreams, there is no trace of news from my homeland.
落葉紛飛證年華
Fallen leaves in flight attest to the swift passage of time.
遠鄉淚滿夜深思
Tears from a distant land fill the deep night with thought.
歲月無情催人老
Time, ruthless and unyielding, hurries us into old age.
獨立窗前愁更濃
Standing alone by the window, my sorrow deepens further.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是陸游於嚴冬夜晚所作的力作,全詩通過激烈的風雨景象表現出作者對家國興亡與個人命運多舛的深切感慨。首句以“狂雨似注天地暗”開篇,描繪出暴雨如注、烏雲密佈的天幕,象徵著動蕩時局與人生無常;隨後“寒風怒吼破窗寒”進一步刻畫了那穿透窗牆的刺骨寒風,令人感受到自然與命運的殘酷。接下來,“獨對孤燈心自苦”將情感轉向內心,表露出獨自面對冷冽夜色時那難以言喻的孤獨與苦悶,而“夢裡故園音訊無”則道出了對故鄉消息渺茫、往昔繁華一去不返的無限惆悵。

“落葉紛飛證年華”以落葉隨風飄零,寓意著歲月匆匆、青春易逝;“遠鄉淚滿夜深思”則表現出作者在深夜裡對遠方故國與逝去美好時光的深沉思念。隨後“歲月無情催人老”直言不諱地揭示了時間的殘酷,無論多麼不捨,年華終究無法逆轉;而最後“獨立窗前愁更濃”以孤獨的身影對著窗外,將滿腔愁緒再度推向高潮,令人讀來心生共鳴。

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凝練,既描繪了狂風暴雨中的冷峻景致,又寄寓了作者對國家分裂、個人孤苦及歲月無情的悲憤與懷念。陸游以此詩表達了他對時局艱難、家國破碎的深沉哀思,以及對自己命運多舛的無奈感受,充滿了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個人悲情,成為後世傳誦的經典之作。

重點

一、狂雨與寒風象徵著動蕩時局與人生無常;
二、孤燈獨影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孤寂與苦悶;
三、落葉與遠鄉意象揭示了歲月流逝與故國懷念;
四、直抒“歲月無情催人老”展現時間的殘酷;
五、全詩融合景物與情感,彰顯陸游家國情懷與個人悲憤。

意見評論
  • 雅芳

    短評:在黑夜聽風雨如泣如訴,文豪看天下衰微而悲歌,教人振奮又心酸。

  • 溫青薇沁國良

    中篇:陸遊的筆法在此顯示剛烈與悲苦並重。他沒有用繁複修飾,直接以“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紀錄夜晚時刻,又引入外界風驟雨急的具體場景,把烏雲裡積壓的那種孤憤釋放出來。若跟辛棄疾的“發憤當此時”對照,都在報國無路的時代裡怒目乾坤,仍不肯退縮,這種抱負讓人心潮激蕩。

  • 嘉義阿里山出雲海步呼

    短評:雖傾盆雨下,但詩人豪情不滅;陸遊以風雨淒厲,彰顯心中熱血。

  • 家瑋

    讀完後,不由在腦中想像那個深夜:昏燈微弱、風嘯雨狂,詩人獨自撫案歎息,悲憤難抑。這股畫面之強力,使作品歷經千年仍能震動人心。

  • 嵇雪柔欣沛藍

    有人說當今社會也時常暴雨成災,社群上充斥惶恐焦慮。古人身處國勢羸弱,面臨自身壯志無法施展的窘境,也像現代很多人面對工作和理想衝突那樣痛苦,不得不深夜望著窗外風雨嘆息。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有觀點認為,正因為宋代頻受外侮,才激發了陸遊等一批詞人創作出愛國傑作,也讓我們後世得以看見面對巨大壓力時,文人怎麼將血淚化為詩詞傳世。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開篇幾句,就直接切入風雨的震撼場景,激烈又淒清,不禁讓人聯想到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裡同樣的愛國悲慟。兩首分別寫同一夜的大雨,卻各有情味,皆展現陸游家國之念的深沉。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整首詞突顯詩人對當政者的失望與對遼闊山河的深切渴望收復。那種無可撼動的意志若投射到如今,有些人面對生活困境或社會問題時也在吶喊,也許正是對陸遊同樣的心境呼應。

  • 張家豪要努力向前衝嗎

    長評: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中,陸遊再度把風雨當成宏大隱喻:整個世界被黑雲壓頂,宛若國事危難無解,而詩人自知回天乏力,卻仍咬牙不肯放棄。與他其他愛國篇如《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呼應,都帶著濃厚的報國悲壯。但相較於《示兒`臨終嘆息之淒楚,這首在夜半風雨交加之中更顯緊迫與急躁,猶如一場巨大考驗降臨眼前。對今人也啟示:縱使外界風浪洶湧,只要保持信念,仍能於逆境中砥礪前行。

  • 黃文龍

    在這首裡,他語調依舊昂揚悲涼,和《釵頭鳳(紅酥手)`那種愛情悲痛不同,這裡明顯是一股更龐大的時局哀慟,宛如鐵馬冰河的遺音。

  • 蔣宜靜芳詩蘭

    短評:風雷怒號,我胸中亦怒號;文人無弓馬之能,惟有以詩詞唱響不甘與不屈。

  • 郭承宇玟志鳳

    短評:面對風雨狂澜,陸游仍秉持著不滅的雄心,詞句蘊含剛烈與蒼涼並存。

  • 郭華倫

    中篇:近年來因全球多事之秋,許多國家面臨政治或經濟變局,有些人士正像陸遊一樣對現況焦急又無力。從這首詞,可見雖被黑夜與狂風吞噬,詩人仍堅守信念。那股在灰暗中尋求光亮的奮鬥態度,可給予現代讀者啟示:即使環境惡劣,也要努力發光發熱,不要輕易放棄。

  • 蘇打綠是一個棒的樂團

    從文字來看,並非誇張華麗,卻有大開大合的氣度,與他其他名篇《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相輔相成,皆顯示作者至死都秉持家國大義。

  • 黃明慧欣書竹

    短評:濃霧之中尚未破曉,卻已聽得作者鼓鳴似雷,喚醒一顆顆因世局昏沉而乏力的心。

  • 李佩蘭

    短評:風雨是考驗,也是淬煉。陸游用詩筆提醒世人:逆境之中更見心志。

  • 嘉文

    短評:大雨滂沱裡,他的心聲依舊不滅,匯成一曲悲歌,如洪流撞擊人心。

  • 王子洋

    一部陸遊,就是一曲血淚史。從愛情悲歌到國仇家恨,他在詩詞裡展現出時代浪潮下的知識份子掙扎面。此作特別凸顯他心中不滅的壯志,即使風雨如斯,他仍堅持發聲。

  • 范美茵晴采萱

    陸游常以國家興亡為題材,和李清照偏重離愁鬱緒相比,兩者同在動盪年代寫作,但他更著墨時局艱危、志士難伸,能在猛烈風雨之下表露強烈報國心。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短評:風雨交響,人心激盪,陸遊在沉夜裡用詩曲高呼不朽的愛國情。

  • 怡萱

    再看他在詩外的人生:雖幾度遭貶,也無改愛國初衷,從此詞可以窺見一部屢挫屢戰的內心史,再多風雨也無法淹滅他滿懷熱血。

  • 簡柏翰筱玲羽

    短評:一腔激憤,因風雨夜更加悲壯,一如壯士孤獨擎燈,在暗夜裡獨行。

  • 汪青柔麗雅雯

    細讀可感受到,他並不僅僅憤慨,詞中有遺憾、有悲壯,卻仍保留一絲要與風雨相拚的硬頸精神,宛如他生平對抗時代不公的堅忍寫照。

  • 傅軒容怡映玉

    除了豪情,也能感到幕後深沈無奈:國勢難回,奸佞當道。若非被絕望壓迫,陸游何須在風雨黑夜裡如此放聲悲鳴?

  • 嘉文

    最終,詩人並未在結尾給出“期盼天亮”之類的升華,而是讓黑夜與風雨繼續,在未知裡留給讀者自省與震動。這也是陸遊風格之一:不把結局寫死,讓悲慨回蕩更久。

  • 金門大砲鄉軍文化遺址

    以風雨來形容時局與內心鬱結,是古典詩詞常見手法,但陸遊一再重複,顯示他在青年、中年、晚年都抑鬱未消,家國理想始終無法實現,藉詞句擲地有聲地表達。

  • 基隆廟口市海鮮吃聲遠

    陸游又來一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僅題目就令人感到滄涼,彷彿長夜雨聲中隱藏著書生的無奈與不屈。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中篇:此作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可說是一套雨夜交響,在第一首的淒凉基調下,第二首則有些不同的側寫,但同樣燃燒著陸游對家國未竟理想的怒吼。從文字安排看,他更大膽地抒發“願以一生沉淪亦未悔”的情志,表面寫雨,實質憂國。對現代人而言,那種在艱難境遇下仍不放棄的態度,有其激勵人心的意義。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對照他在《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的垂暮嘆息,這裡則可視為壯年時期的怒放之情。兩者皆有強烈報國意識,只是生命階段不同,呈現方式也不盡相同。

  • 黃明慧欣書竹

    陸游常借風雨之景寄情,顯示他面對政局阻滯、壯志難伸的痛。詞中暗含對敵患不滅、朝廷腐敗的憤懣,也有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淚嘆,一字一句都滲透鬱結。

  • 白日山盡黃河入海流兮

    不管朝代更迭,人的苦難與情懷並未改變。有些年輕人今日身在商場或創業漩渦中,也感到處處風急雨驟,無路可退。但或許從陸遊詞裡能吸取一絲不屈能量,將失望化成力量。

  • 周冠華

    整首言之意簡言賅,情卻滲入骨髓。更佐證了陸遊的創作特質:不需長篇大論,短短幾句能濃縮時局困頓與報國決心,讓後世讀者深受感動。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相較於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描述浩浩江水、憑欄而嘆的豪壯,陸游這裡則通過深夜風雨的陰鬱與悲憤展現另類的悲歌,兩者同樣淒厲動人,但語調、氛圍各有千秋。

  • 歐維嘉淑麗晴

    有人認為現代社群媒體紛雜,就像詩中的風雨大作,各種聲浪齊至,讓人分不清方向。但若能學陸遊般堅持初衷,也許就能於亂世中砥礪自我,不被雜音淹沒。

  • 蔡依林唱跳魅力四射棒

    詩裡描繪的風雨,猶如動蕩世局的象徵,他既苦痛又不肯屈服,這在現今某些情境下也頗能引起共鳴:面對外部挑戰或經濟低迷,人們雖然難免焦慮,卻也不能放棄希望。

  • 孟婷

    當前不少年輕人也像陸游般,懷抱抱負卻在體制內四處碰壁,這首詩的情懷彷彿告訴我們:風雨再大,也應該秉持初衷,無論結果是否盡如人意。

  • 方怡華

    長評: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中,陸遊延續第一首的憂憤基調,卻更突出他的無畏決心。整首詞寫夜半疾風暴雨,但實質是國破家亡時,一個愛國志士無法放下的顧念。與他之前的情詞如《釵頭鳳(紅酥手)`不同,這裡沒愛恨纏綿,而是一種英雄氣短的悲痛:獨自哀嘆朝政腐敗、北伐無望。對當代而言,若我們遇到社會或職場的顛沛,也能從此感受到逆境裡昂首的勇氣。畢竟,正是在最黑暗之際,人心中才會綻出那最堅定的一抹光。

  • 韓亦真

    看現代,也有不少人在企業體系裡衝刺,卻屢屢被排擠或埋沒,心中滿懷抱負無法施展,就像此詞裡面對風雨夜嘆息的陸遊,激昂意志被現實阻攔。

  • 藍心怡薇光成

    最讓人動容的是,讀詩時好像能聽見陸遊在深夜裡敲案激憤,隔著時空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澎湃力量,這正是古典文學震撼之處。

  • 邱慶龍

    短評:雪雨齊至,群山幽暗,詞人卻掙扎著尋找光。那股滿腔抱憾,越在黑夜裡越耀眼。

  • 藍心怡薇光成

    詞末沒有強調結果,只留風雨夜深的嘆息,令人想起李清照憂思詞也常在結尾留白,使讀者細嚼無盡遺憾。兩者皆擅用留白技巧,營造震撼。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