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詞(其一)」※ 以楊柳意象串連春日柔情與別緒 ※ 經典名詩

Willow Branch Song (No. 1)

杨柳枝词(其一) - 刘禹锡

輕煙花堤,春風楊柳綻放浪漫情懷

楊柳春風自蕩漪,
Willows in spring breezes ripple the waters,
輕煙金穗拂花堤。
Light mist and golden tassels brush the flowered embankment.
勸君折取一枝綠,
I urge you to pluck a single green branch,
莫待西風悵別離。
Lest the western winds bring forth a sorrowful parting.

這首〈楊柳枝詞(其一)〉運用楊柳、春風與河堤的鮮明意象,營造出春天裡溫柔而又略帶離情的氛圍。詩人首句「楊柳春風自蕩漪」以「春風」推動水波,象徵春回大地、生意盎然;「輕煙金穗拂花堤」進一步添加了色彩與細節,描繪出岸邊朦朧的煙霧與搖曳的金穗,帶來一種既浪漫又清新的感官衝擊。

第三、四句則轉向對人情的呼喚:「勸君折取一枝綠,莫待西風悵別離」,既是對珍惜當下的提醒,也蘊含著時序流轉所帶來的離愁暗示。楊柳本身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便常被視為「依依惜別」的象徵,不論是折柳送別或是楊柳拂堤的畫面,皆能喚起人們對分離、相思的回味。詩人在此同時捕捉了「盡享眼前春意」與「未來難料別離」的矛盾心情,令全詩的情調充滿微妙的張力。

此外,此作也體現了劉禹錫文風中的清麗與明快:篇幅簡短,但景物與情感卻相互呼應。從「春風」到「金穗」,再到「西風」,詩人巧妙串連了溫暖的春景與即將到來的秋涼,或暗示更遠的季節轉折。讀者不僅在視覺上感受到一幅春日盛景,也能從暗藏的離別意象中,體悟人生聚散無常的幽微感受。整首詩在溫柔與傷感間流轉,如同楊柳之姿,輕柔卻不乏韌性,給予人們在春日凝望、駐足沉思的情感出口。

重點

一、楊柳在傳統詩歌中常與離情別緒相互關聯。
二、結合春風與「金穗」「輕煙」等元素,烘托浪漫且朦朧的春日氣息。
三、透過折柳、惜柳暗示時間流動與人事易散,提升詩中情感張力。
四、劉禹錫以清新短句表現深刻情懷,展現唐詩「小中見大」的意境魅力。

意見評論
  • 杰倫

    短短的詩行中隱含了淡淡的感懷,可見劉禹錫對時光和生命流轉的關注,並在楊柳意象裡寄託期盼。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我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城市推動「水岸改造計畫」,讓居民能親近河道、欣賞柳岸風光。若劉禹錫在世,也許會寫出更多以楊柳為靈感的作品,歌頌都市裡僅存的自然美。

  • 林國華

    光看詩名就知道是以楊柳為題材,但其實裡面還有作者對人生感慨的投射,正是古典詩歌迷人的地方。

  • 建宏

    最近外地求學返鄉的朋友,在車站見到家門口搖曳的柳樹,就忍不住想起《楊柳枝詞(其一)》,感嘆小小一株樹也能寄寓思鄉情懷,真是詩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 子晴

    劉禹錫在此作延續了他對生活細節的留心,短短詩句卻捕捉到楊柳的輕盈姿態與江邊風光。那種似惆悵又帶點暖意的氛圍,讓人回味無窮。若想聯想到現代,或許就像我們漫步於河濱公園,看著落日餘暉下的搖曳樹影,感受流光易逝的微妙心境。

  • 嵇雪柔欣沛藍

    有時走在市區河畔,看到柳樹新芽綻放,總令人想起劉禹錫的這首詩,感覺春回大地的美好依舊不減。現代人也許離詩歌漸遠,卻依然能在這些景致中找回古人的柔情。

  • 周以倫

    一讀《楊柳枝詞(其一)》,腦海裡浮現輕風拂過岸邊楊柳的畫面,柔中帶著絲絲愁緒。

  • 芳瑜

    與劉禹錫的《秋詞(其一)》相比,前者展示的是昂揚不悲秋的風采,後者則以楊柳枝的溫柔筆調營造江南春景,兩篇分別點出他對不同季節的獨到詮釋。前者豪放,後者婉約,各有風姿。

  • 惠雯

    若跟他寫的《竹枝詞(其一)》相比,兩者同樣散發民間風情與地域特色,但《楊柳枝詞(其一)》多了絲綢般的柔軟,似乎更貼近江南水鄉那份溫婉。

  • 士林官邸瑰展芳香鼻漫

    詩中那句細描楊柳柔姿的神韻,讓我彷彿聽見輕風拂過枝頭的簌簌聲;雖只有幾行,卻充滿春日情調。

  • 花蓮海洋公園東觀光去

    楊柳往往象徵離別,但在詩裡卻也蘊含著春意盎然的生機,讓人在哀愁之餘又多一分希望。

  • 紀文豪

    上週看新聞報導,說某河岸古道被整建,導入綠植景觀,不少市民前往拍照打卡。我突然想起《楊柳枝詞(其一)》提到的柳色,似乎和現代都市綠蔭風貌契合,讓人期待能在忙碌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

  • 阮靜宜

    在這首詩中,劉禹錫沒刻意渲染悲愴,而是用柔和的筆調描繪柳枝與流水相映成趣,就像生活裡的種種別離與重逢,表面看似平常,實則蘊含無限深情。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