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诗] 1939年9月1日 - 一首剖析战争、人性与希望的现代主义经典诗歌

A dimly lit urban street in late 1930s Europe, with vintage buildings and old-fashioned lampposts casting long shadows. In the background, faint silhouettes of people walking hurriedly under a cloudy night sky filled with tension. A glowing light shines through a window, symbolizing hope amidst despair.

September 1 1939 - W.H. Auden

1939年9月1日 - W.H. 奥登

反映二战前夕社会与个人挣扎的深刻诗篇

I sit in one of the dives
我坐在一家地下酒吧里
On Fifty-second Street
在第五十二街上
Uncertain and afraid
不确定且害怕
As the clever hopes expire
当那些聪明的希望破灭时
Of a low dishonest decade:
在一个卑劣而不诚实的十年里:
Waves of anger and fear
愤怒和恐惧的浪潮
Circulate over the bright
在明亮的
And darkened lands of the earth,
以及被黑暗笼罩的大地上传播,
Obsessing our private lives;
困扰着我们的私人生活;
The unmentionable odour of death
死亡那难以启齿的气息
Offends the September night.
冒犯了九月的夜晚。
Accurate scholarship can
精确的学术研究能够
Unearth the whole offence
揭示整个罪行
From Luther until now
从路德至今
That has driven a culture mad,
让一种文化疯狂,
Find what occurred at Linz,
查明林茨发生了什么,
What huge imago made
是什么巨大的意象造就了
A psychopathic god:
一个心理病态的神:
I and the public know
我和公众知道
What all schoolchildren learn,
所有学童学到的,
Those to whom evil is done
那些遭受邪恶对待的人
Do evil in return.
也会以恶报恶。
Exiled Thucydides knew
流放中的修昔底德明白
All that a speech can say
一场演讲所能说的一切
About Democracy,
关于民主,
And what dictators do,
以及独裁者的行为,
The elderly rubbish they talk
他们对冷漠的坟墓所讲的老生常谈;
To an apathetic grave;
Analysed all in his book,
他在书中分析了一切,
The enlightenment driven away,
启蒙被驱逐,
The habit-forming pain,
习惯成自然的痛苦,
Mismanagement and grief:
管理不善与悲伤:
We must suffer them all again.
我们必须再次承受这一切。
Into this neutral air
进入这片中立的空气
Where blind skyscrapers use
盲目摩天大楼矗立其中
Their full height to proclaim
用它们的全高宣告
The strength of Collective Man,
集体人类的力量,
Each language pours its vain
每种语言倾泻其徒劳的
Competitive excuse:
竞争借口:
But who can live for long
但谁能长久地生活在
In an euphoric dream;
一种欣快的梦中;
Out of the mirror they stare,
他们从镜子里凝视,
Imperialism's face
帝国主义的面孔
And the international wrong.
以及国际性的错误。
Faces along the bar
酒吧边上的面孔
Cling to their average day:
依附于他们平凡的日子:
The lights must never go out,
灯光绝不能熄灭,
The music must always play,
音乐必须永远播放,
All the conventions conspire
所有的惯例合谋
To make this fort assume
使这座堡垒成为
The furniture of home;
家庭的家具;
Lest we should see where we are,
以免我们看到自己身处何地,
Lost in a haunted wood,
迷失在闹鬼的树林中,
Children afraid of the night
害怕黑夜的孩子们
Who have never been happy or good.
他们从未快乐或善良。
  • 这首诗翻译时尽量保持原句式和标点符号,但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不同,部分句子结构略有调整。

诗歌背景与概述

《1939年9月1日》是英国诗人W.H.奥登在二战爆发之际创作的一首长诗。这首诗写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当天,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危机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力感。

第一段:社会氛围与个人感受

诗人在纽约一家酒吧里观察世界,感受到"聪明的希望正在消逝"。这里提到的"低劣而不诚实的十年"指代1930年代,这十年间法西斯主义崛起,民主制度受到威胁。诗人用"愤怒和恐惧的浪潮"来形容当时国际局势的紧张,而"死亡的气息"则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灾难。

第二段:历史反思与文化批判

诗人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严谨的研究可以揭示从马丁·路德到希特勒上台(林茨是希特勒成长的城市)这段历史中的问题。他指出,那些遭受不公的人往往会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他人,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历史的重复性警示我们要正视过去的错误。

第三段:政治现实与历史教训

通过引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诗人分析了民主制度和独裁政权的本质。他认为历史已经证明,当启蒙精神被压制,管理不善和痛苦成为常态时,人类必将重蹈覆辙。这一段反映了诗人对政治制度的深刻理解。

第四段:现代都市景象与国际关系

诗人描绘了纽约摩天大楼林立的景象,这些象征着集体力量的建筑背后,是各国为自身利益寻找借口的现实。"帝国主义的面孔"和"国际性的错误"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第五段:日常生活与逃避现实

酒吧里的顾客们过着平凡的生活,试图通过保持灯光和音乐来逃避现实。诗人将这种状态比作迷失在闹鬼的森林中的孩子,既害怕黑暗又无法面对真相。这种逃避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第六段:人性弱点与欲望

诗人指出,即使是看似荒谬的政治口号,也不如人们内心真实的愿望来得粗俗。通过尼金斯基和佳吉列夫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渴望被独一无二地爱着,而不是追求普遍的博爱。这种人性中的矛盾导致了种种问题。

第七段:日常誓言与体制束缚

每天通勤的人们重复着对家庭和工作的承诺,而掌权者也不得不继续玩着他们被迫参与的游戏。这种体制化的生活中,个人的选择和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

第八段:真理之声与社会谎言

诗人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声音来揭穿各种谎言:包括普通人的浪漫幻想和权威机构的虚假宣传。他强调不存在抽象的国家概念,每个人都相互关联。在饥饿面前,无论是平民还是警察都别无选择。最后的警句"我们必须相爱或者死亡"成为全诗的核心思想。

第九段:希望之光

尽管世界处于麻木状态,但仍然有正义之士在传递信息,发出点点光芒。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在绝望中展现出肯定的火焰。这种微弱但坚定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在黑暗时期仍保持的理想主义精神。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政治、社会和人性的多维度思考,展现了二战前夕的复杂局势。诗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诗中交织着悲观与希望、批判与同情,体现了奥登作为一位重要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

要点

这首诗通过描绘二战爆发时的世界局势和个人内心的不安,探讨了人类在面对集体危机时的恐惧、无力感以及对爱与理性的渴望,启发读者反思战争的本质和人性中的复杂性。

意见评论
    分享
    学习时间时真的飞逝!
    可用的语言
    推荐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