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诗] 在学童中间 - 一首关于教育、成长与人生意义的哲理诗篇

A thoughtful elderly man walking through a vibrant schoolyard filled with children playing and learning, surrounded by trees swaying gently in the breeze, soft golden sunlight casting warm tones over the scene, evoking nostalgia and contemplation.

Among School Children - W.B. Yeats

在学童中间 - 威廉·巴特勒·叶芝

叶芝笔下的童年与成长思索

I walk through the long schoolroom questioning;
我走过长长的教室提问;
A kind old nun in a white hood replies;
一位和蔼的老修女戴着白头巾回答;
The children learn to cipher and to sing,
孩子们学习计算和唱歌,
To study reading-books and histories,
学习阅读书本和历史,
To cut and sew, be neat in everything
学习剪裁和缝纫,在一切事上整洁
In the best modern way—the children's eyes
以最现代的方式——孩子们的眼睛
In momentary wonder stare upon
瞬间的惊奇凝视着
A sixty-year-old smiling public man.
一个六十岁的微笑的公众人物。
I dream of a Ledaean body, bent
我梦见一个丽达般的身躯,弯腰
Above a sinking fire, a tale that she
在渐渐熄灭的火焰之上,她讲述的一个故事
Told of a harsh reproof, or trivial event
关于一次严厉的责备,或一件琐碎的小事
That changed some childish day to tragedy—
将某个童年的日子变成了悲剧——
Told, and it seemed that our two natures blent
讲完后,似乎我们的两种天性融合了
Into a sphere from youthful sympathy,
因青春的同情而成为一个整体,
Or else, to alter Plato's parable,
或者,改动柏拉图的寓言,
Into the yolk and white of the one shell.
成为同一蛋壳中的蛋黄与蛋白。
And thinking of that fit of grief or rage
想到那次悲伤或愤怒的发作
I look upon one child or t'other there
我看着这里或那里的一个孩子
And wonder if she stood so at that age—
想知道她是否在那个年龄时也那样站着——
For even daughters of the swan can share
因为即使是天鹅的女儿也能分享
Something of every paddler's heritage—
每个划桨者的遗产——
And had that colour upon cheek or hair,
脸颊或头发上有那样的色彩,
And thereupon my heart is driven wild:
于是我的心变得狂野:
She stands before me as a living child.
她站在我面前,像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Her present image floats into the mind—
她现在的形象浮现在脑海中——
Did Quattrocento finger fashion it
是十五世纪的手指塑造了它吗
Hollow of cheek as though it drank the wind
面颊凹陷,仿佛喝下了风
And took a mess of shadows for its meat?
并把一堆阴影当作食物?
And I though never of Ledaean kind
而我虽然从未属于丽达一族
Had pretty plumage once—enough of that,
也曾有过美丽的羽毛——够了,
Better to smile on all that smile, and show
最好对所有微笑的人报以微笑,并展示
There is a comfortable kind of old scarecrow.
有一种舒适的稻草人。
What youthful mother, a shape upon her lap
什么样的年轻母亲,膝上抱着一个形状
Honey of generation had betrayed,
世代的甜蜜背叛了她,
And that must sleep, shriek, struggle to escape
而那必须睡觉、尖叫、挣扎逃脱
As recollection or the drug decide,
取决于记忆或药物的作用,
Would think her Son, did she but see that shape
若她看到那形象,会认为她的儿子
With sixty or more winters on its head,
头上已有六十多个冬天,
A compensation? Would she not reckon past laws,
是一种补偿吗?她不会回顾过去的法则吗,
And find some cause to choose, to dare refuse?
并找到某种理由去选择,敢于拒绝?
Both nuns and mothers worship images,
修女和母亲都崇拜形象,
But those the candles light are not as those
但那些被蜡烛照亮的形象不同于
That animate a mother's reveries,
激发母亲遐想的形象,
But keep a marble or a bronze repose.
而是保持大理石或青铜的静止。
And yet they too break hearts—O Presences
然而它们也会令人心碎——哦,存在
That passion, piety or affection knows,
激情、虔诚或情感所知的存在,
And that all heavenly glory symbolise—
象征着所有的天堂荣耀——
O self-born mockers of man's enterprise;
哦,自生的嘲弄者,嘲弄人的努力;
  • 翻译保留了原诗的标点符号及句式结构,尽量贴近原文表达风格。

诗歌背景与主题

《在学童中间》(Among School Children) 是爱尔兰诗人 W.B.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创作的一首哲理深刻的抒情诗。这首诗写于1926年,当时叶芝已经六十岁,作为一名参议员访问一所学校时触发了他对生命、教育、爱情和艺术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学校中的观察与联想,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个体的成长过程以及美与智慧的关系。

逐段解析
第一诗节:学校场景的描绘

诗歌以一个具体的场景开始:“我走过长长的教室提问;/ 一位戴着白头巾的仁慈老修女回答。” 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学校的环境中,与孩子们和老师互动。他观察到孩子们学习算术、唱歌、阅读历史书、剪裁缝纫等技能,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然而,当这些孩子用“瞬间的好奇目光”注视着这位六十岁的公众人物时,诗人不禁感到一种时间流逝的对比。这种对青春与衰老的对照贯穿全诗。

第二诗节:回忆与幻想

接下来,诗人转向内心世界,进入梦境般的遐想。“我梦见了一个丽达般的人体”,这里提到的“丽达”源自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为天鹅与丽达结合的故事。这个意象暗示了一种原始而神秘的美感,同时也象征着创造力的源泉。诗人联想到某个严厉批评或微不足道事件如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童年,使它变得悲惨。更重要的是,这种回忆让他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仿佛他与那个讲述故事的人合二为一。

第三诗节:个人经历的投射

诗人继续深入自己的记忆,试图从眼前的孩童身上寻找过去某位女性的影子。他问道:“她是否也曾这样站着,在那个年纪?”这里的“她”可能指代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可能泛指所有女性共同拥有的特质。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永恒美的追求。

第四诗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随后,诗人反思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并承认尽管自己从未达到完美的标准,但依然拥有过某种魅力。他调侃地称自己为“舒适的稻草人”,表明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这种自嘲式的幽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第五诗节:母性与牺牲

诗人在这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如果年轻的母亲能够预见她的儿子未来会变成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她是否会认为这是一种补偿?这个问题揭示了生育与养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无法控制他们的命运。

第六诗节:崇拜的不同形式

诗人指出,无论是修女还是母亲,她们都崇拜某些形象。然而,修女所敬奉的圣像通常是静止不动的大理石或青铜雕塑,而母亲心中的形象则充满活力,是她们梦想的产物。尽管两者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能触动人心,成为激情、虔诚或爱的象征。

第七诗节:劳动与艺术的本质

最后,诗人讨论了劳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劳动应该像花朵绽放或舞蹈一样自然流畅,而不是通过痛苦换取灵魂的满足。他用栗树作为比喻,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树叶、花朵还是树干?”这个问题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性,即每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

结尾升华:舞者与舞蹈

诗歌以一句经典的话结束:“我们如何能区分舞者与舞蹈?”这句话寓意深远,暗示了主体与行为、存在与表现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正如舞者的动作构成了舞蹈,人的生命也与其创造的艺术密不可分。

总结

《在学童中间》是一首多层次、多维度的诗歌,融合了哲学思考、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通过对教育、爱情、母性、艺术等主题的探讨,叶芝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既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蕴含普遍的人生哲理。

要点

《在学童中间》通过描述一位年长者在学校观察孩童时的沉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爱与痛苦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智慧和完美的历程;叶芝借助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理解人生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同时反思教育和社会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激励读者去寻找生命中的平衡与和谐。

意见评论
    分享
    学习时间时真的飞逝!
    可用的语言
    推荐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