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ling to Byzantium - W.B. Yeats
驶向拜占庭 - 威廉·巴特勒·叶芝
Sailing to Byzantium - W.B. Yeats
驶向拜占庭 - 威廉·巴特勒·叶芝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诗人W.B.叶芝于1928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属于其晚期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衰老、艺术和永恒的深刻思考。叶芝通过对比自然界的青春活力与老年人的衰败,探讨了人类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寻找不朽的意义。
诗歌开篇写道:“那不是适合老人的国度。年轻人/在彼此的怀抱中,鸟儿在树上,/那些濒临死亡的世代——在歌唱,/鲑鱼跳跃的瀑布,鲭鱼拥挤的海洋,/鱼、肉或禽,整个夏天都在赞美/一切被孕育、出生并死去的事物。” 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充满了年轻人的爱情、鸟类的鸣叫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活动。
第二段描述了老年人的状态:“一个年迈的人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一件挂在棍子上的破旧外套,除非/灵魂拍手歌唱,并且为它凡人衣裳上的每一处破损唱得更响亮。” 这里,诗人用“破旧外套”形象地比喻老年人的身体衰败,但强调灵魂可以通过歌唱来超越这种局限。
第三段转向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意象:“哦,站在上帝圣火中的智者们,/如同金色马赛克墙上的图案,/从圣火中出来,在螺旋中旋转,/成为我灵魂的歌唱导师。/消耗掉我的心;因欲望而生病,/并且附着在一个垂死的动物身上,/它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将我聚集/进入永恒的人工制品中。”
最后一段写道:“一旦脱离自然,我将不再以任何自然事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希腊金匠打造的形式,/由锤打的黄金和黄金珐琅制成,/以保持昏昏欲睡的皇帝清醒;/或者栖息在金色树枝上歌唱,/向拜占庭的贵族们讲述过去、现在或将来的种种。”
《驶向拜占庭》是一首关于生命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深刻诗篇。通过对青春、老年、自然和艺术的对比,叶芝表达了他对永恒之美的追求,以及希望通过艺术超越时间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驶向拜占庭》通过描绘老年与青春、物质与精神、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和智慧永恒价值的追求;叶芝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摆脱肉体的束缚,达到灵魂的升华,并呼吁人们珍视内心的精神世界,将个人有限的存在融入到无限的文化传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