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到拜占庭」※ 探討靈魂、藝術與不朽的人生旅程 ※ 經典名詩

A serene seascape with an ancient ship sailing towards a golden, radiant city under a twilight sky. The city is filled with domes and spires glowing in warm hues, symbolizing timeless beauty and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In the foreground, an elderly figure stands near the shore, gazing longingly at the distant city.

Sailing to Byzantium - W.B. Yeats

航行到拜占庭 - 威廉·巴特勒·葉慈

追求永恆藝術之旅的深刻詩篇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
那不是適合老人的國度。
The young In one another's arms, birds in the trees,
年輕人在彼此的懷抱中,鳥兒在樹上,
—Those dying generations—at their song,
——那些垂死的世代——在它們的歌聲中,
The salmon-falls, the mackerel-crowded seas,
鮭魚躍起的瀑布,鯖魚擁擠的海洋,
Fish, flesh, or fowl, commend all summer long
魚類、肉類或禽類,整個夏天都在讚美
Whatever is begotten, born, and dies.
凡是被孕育、出生並死亡的一切。
Caught in that sensual music all neglect
沉溺於那感官音樂的人全都忽視了
Monuments of unageing intellect.
不朽智慧的紀念碑。
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
一個年邁之人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 unless
像掛在棍子上的破爛外套,除非
Soul clap its hands and sing, and louder sing
靈魂拍手歌唱,並且唱得更加響亮
For every tatter in its mortal dress,
因為它凡人衣裳上的每一處破損,
Nor is there singing school but studying
沒有歌唱學校,唯有學習
Monuments of its own magnificence;
自身壯麗的紀念碑;
And therefore I have sailed the seas and come
因此我航行過海洋而來
To the holy city of Byzantium.
到達神聖的拜占庭之城。
O sages standing in God's holy fire
哦,站在上帝聖火中的智者們
As in the gold mosaic of a wall,
如同牆壁上的金色鑲嵌畫,
Come from the holy fire, perne in a gyre,
從聖火中走出,在螺旋中盤旋,
And be the singing-masters of my soul.
並成為我靈魂的歌唱導師。
Consume my heart away; sick with desire
燃燒我的心;因渴望而生病
And fastened to a dying animal
並束縛於垂死的動物
It knows not what it is; and gather me
它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並將我聚集
Into the artifice of eternity.
進入永恆的人工造物之中。
Once out of nature I shall never take
一旦脫離自然,我將永不採用
My bodily form from any natural thing,
任何自然事物作為我的身體形態,
But such a form as Grecian goldsmiths make
而是希臘金匠所打造的形態
Of hammered gold and gold enamelling
由鍛造的黃金與金質琺瑯製成
To keep a drowsy Emperor awake;
用以讓昏昏欲睡的皇帝保持清醒;
Or set upon a golden bough to sing
或者放置在金色枝頭上歌唱
To lords and ladies of Byzantium
為拜占庭的貴族和貴婦們
Of what is past, or passing, or to come.
述說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事物。
  • 此翻譯力求忠實表達原詩意境,並保留原始標點符號。

詩名與作者

這首詩的名稱是《Sailing to Byzantium》,中文譯名為《航向拜占庭》,作者是愛爾蘭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慈(W.B. Yeats)。這首詩創作於1926年,收錄在葉慈的詩集《The Tower》中。該作品被認為是葉慈晚期最具代表性的詩作之一,反映了詩人對於生命、藝術、永恆以及靈魂追求的深刻思考。

背景介紹

《航向拜占庭》寫於葉慈晚年,當時他已年過六十,面對身體的老化與死亡的逼近,他開始反思人生的意義與靈魂的歸宿。詩中的「拜占庭」並非指現實中的地理地點,而是一個象徵性的理想國度,代表著藝術、智慧與永恆的精神世界。葉慈選擇拜占庭作為詩的核心意象,因為它在歷史中曾是藝術與文化的中心,擁有輝煌的建築、馬賽克藝術和宗教精神。

詩的結構與主題

全詩共分四段,每段八行,採用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的韻律形式,展現出古典詩歌的嚴謹與優美。詩的主題圍繞著對青春與衰老、自然與藝術、短暫與永恆之間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越肉體限制、進入精神永恆的渴望。

逐段解析
第一段:青春的世界與自然的循環

開篇一句「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世界並不屬於老年人。年輕人在彼此懷抱中享受愛情,鳥兒在樹上歌唱,魚類在海洋中繁衍,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慶祝生命的誕生與消逝。然而,這種「感官的音樂」卻忽略了那些不朽的智慧與藝術成就(「Monuments of unageing intellect」)。詩人在此表達了對自然世界短暫性與局限性的批判。

第二段:老年的困境與靈魂的覺醒

第二段描繪了一個老人的形象——「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象徵著衰老的身體如同破舊的衣服掛在一根棍子上,毫無生命力。然而,詩人強調,如果靈魂能夠「拍手歌唱」,那麼即使肉體衰敗,也能因靈魂的昇華而獲得意義。因此,詩人決定離開自然的世界,前往拜占庭,尋求精神的永恆。

第三段:拜占庭的聖火與靈魂的轉化

第三段描繪了拜占庭的神聖景象,智者們站在上帝的聖火中,如同金色馬賽克牆上的圖案般莊嚴美麗。詩人祈求這些智者從聖火中降臨,成為他靈魂的導師,幫助他擺脫肉體的束縛,進入永恆的藝術境界。他希望自己的心能被「聖火」燃燒殆盡,從而擺脫對世俗欲望的依附。

第四段:超越自然,進入永恆

最後一段,詩人表示一旦他超越了自然的限制,便不再需要任何自然形態的身體,而是希望擁有一個由希臘金匠打造的黃金形象,成為一件藝術品。這樣的形態可以讓他在拜占庭的宮殿中歌唱,向貴族們述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成為永恆的一部分。

核心意象與象徵
  • 拜占庭:象徵藝術、智慧與永恆的精神世界。
  • 自然界的循環:如鳥兒、魚類等,代表生命的短暫與有限。
  • 聖火與馬賽克:象徵靈魂的昇華與藝術的不朽。
  • 黃金形象:代表詩人對超越肉體、進入藝術永恆的渴望。
結語

《航向拜占庭》是一首關於靈魂追求永恆的詩篇,葉慈通過對自然與藝術、衰老與青春的對比,表達了他對超越肉體限制、進入精神永恆的渴望。這首詩不僅展現了葉慈對生命哲學的深刻思考,也彰顯了他對藝術價值的崇高信仰。

重點

這首詩表達了對青春和肉體歡愉的短暫性的反思,並強調追求精神層面及藝術的永恆之美;葉慈認為唯有透過藝術創作才能超越時間限制,達到靈魂的昇華與不朽。

意見評論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