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ALIEN]: 「異界之客」

alien

alien

noun (countable)
UK/ˈeɪ.li.ən/US/ˈeɪ.li.ən/

A foreigner or outsider; an extraterrestrial being from another planet.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adjective
UK/ˈeɪ.li.ən/US/ˈeɪ.li.ən/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a foreign country or environment; unfamiliar or strange.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法

指陌生、外來或不同源的存在,可涉外星生物或移民身份。

在不同場合與語境中,「alien」具有多樣含義。首先,在科幻文化裡,人們常用「alien」指代外星生物,敘述地球以外的智慧生命或奇異物種。電影、小說與電視劇,會透過這個概念帶出未知、神秘與對人性的拷問。例如,《E.T.》或《星際大戰》等影視作品,藉外星人形象象徵友好與衝突、合作與侵略,蘊含著人性善惡的省思。此外,「alien」也能套用在人類社會的移民層面,指法律或戶籍上非本國國民的人。比方說,在一些政府文件或移民法中,以「alien」標示外籍人士或沒有該國居留資格的個體。這種用法帶有正式和法律條件意涵。例如,“legal alien” 指在某國合法居住與工作,「illegal alien」則指缺乏合法文件而逗留的外籍人員。然而,在現代政治與社會文化氛圍下,「alien」這個詞有時會顯得帶有排他性或歧視色彩,故許多人更傾向使用「foreigner」、「immigrant」、「non-citizen」等相對中性用語,以降低不必要的負面涵義。在心態或心理狀態中,「alien」意同「陌生」或「格格不入」。若有人在某個團體中感到與眾人疏離,就能說 “I feel alien in that environment.” 這種表述可凸顯彼此差異,或強調缺乏歸屬感。甚至在某些情境下,也能用來形容「與自己過去經驗背道而馳」的事情,如 “The concept of working on weekends feels alien to me.”,意即這種做法深感不適、無法認同。可見,「alien」的涵義相當廣闊,從外太空到社會融入,再到心理認同,都能表現出陌生或與主流差異的訊息。使用時最好留意場合與語境,避免造成誤解或偏見。

替代選項

若想替換「alien」以避免反覆使用,可針對情境靈活選擇近義詞。若強調外星生物,如科幻題材或太空冒險,可用「extraterrestrial」或簡寫「ET」,如 “Humans fear the unknown extraterrestrial life forms.” 這些字更能彰顯太空與外星屬性。談到與當地文化、身份或法律的差異,則可用「foreign」或「immigrant」,如 “He is a foreign student,” 以中性表達外國身份。若想突出陌生感與不熟悉,可用「strange」、「unfamiliar」或「out of place」等,如 “This new system feels strange to me.” 如果語氣需要更偏向正式法律面,能改用「non-citizen」或「non-resident」,如 “Non-residents must register within 30 days.” 在文學或藝術作品裡,如要形容「怪異、超脫日常」,可用「otherworldly」、「exotic」或「unearthly」。此外,在社會或政治評論上,避免不必要的歧視意味時,可謹慎採用更溫和或精準的說法,確保語意不至於刺耳。

寫作

在正式或學術寫作中,使用「alien」時需先明確定義該詞在本文中的範疇與角度。例如,在科幻小說評論或電影研究裡,你或許要分析外星種族角色如何映照人類恐懼與好奇心,可寫道:「The depiction of alien species often mirrors our own cultural anxieties and moral dilemmas.」並引用原作劇情與角色塑造,深入剖析其象徵意義。若闡述移民政策與國際法,則可聚焦法律層面的「alien status」,探討該字詞與權益、歧視或融入問題之間的連動,例如:「The term ‘alien’ in legal contexts can perpetuate a sense of exclusion or alienation.」此時,結合統計資料、專家論點或案例研究,能使論述更具客觀基礎。對於社會學或文化研究論文,若想闡明異質性與歸屬感,可以從「alienation」(疏離感) 延伸出社會心理觀點,如馬克思主義對勞動疏離或現代人生活中的孤獨感;也可探討新移民族群面對經濟與文化壁壘時,如何克服「alien」身份給他們帶來的種種挑戰。文中記得運用清晰論點、搭配引用來自文獻或訪談的事例,以展示該字詞在不同面向的深層意涵。如此能讓文章既嚴謹又生動,使讀者感受到「alien」在社會、科幻與情感層面都有豐富脈絡可供挖掘。

日常對話

在一般閒聊與日常對話中,「alien」或許較常出現在輕鬆的科幻話題或形容陌生的事物。你可以與朋友討論外星傳聞時說:“I wonder if aliens really exist?” 帶著好奇與猜測;或在觀看科幻片時開玩笑:「This alien design looks so cool—like a glow-in-the-dark octopus!」若談到文化差異,也能隨口道:“Everything here feels a bit alien to me,” 說明你對於新環境、飲食或習俗感到不熟悉。同時,你也能在非正式場合裡順勢拓展話題,如和同事輕鬆分享自己的移民背景:“I sometimes feel like an alien in this country, but the people are really welcoming.” 這種講法強調「初來乍到」的疏離感,同時也隱含正面希望。若你想訴說一個荒謬或超現實的事件,可以戲稱:“That experience was so alien—like stepping into another dimension.” 以誇張手法表現難以置信的衝擊力。只要語氣輕鬆、適度幽默,就能順利在日常談話中引入「alien」而不顯得突兀。

詞源

「alien」一詞源自拉丁文的「alienus」,意為「屬於他人」、「外來」、「陌生」之意。在古羅馬時代,此詞主要用於形容非本地出生者或與社群價值相異的外來者。後來,法語將此詞吸收並加以演變,傳入英語後逐漸定型,保留了外來與不屬於當地的涵意。隨著歐洲歷史發展,特別是殖民主義與工業革命,國家之間人口流動增多,「alien」進一步用於法律、移民與外交範疇。尤其在近現代的移民法規中,「alien」成為外籍人士或無合法居留身分人士的專有名詞。而當科幻文學於19至20世紀之交興起,作家與思想家又賦予「alien」另一重含義——外星訪客或超自然存在。從政治、社會到文學創作,「alien」在英語語境中承載了強烈的他者感與疏離色彩,折射出人類對陌生事物的好奇、恐懼與想像,也反映文明互動、文化交融的歷史脈絡。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