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诗 - 韩愈
終南奇峭,天地靈秀
天作終南鎮帝畿,
Heaven shaped Zhongnan to guard the imperial land,
山形崔嵬壯不齊。
Its towering ridges stand in splendid, uneven might.
雲開日出清輝裡,
Clouds part, the sun breaks forth in pristine radiance,
石壁嵯峨更挾溪。
Rocky cliffs soar high, clasping a winding stream below.
驚禽不敢低回度,
Startled birds dare not linger in low flight,
飛閣高懸似絕梯。
A lofty pavilion hangs as if an unreachably steep stairway.
俯視塵間多聚散,
Gazing down at the mortal realm, so full of gatherings and partings,
人心誰識此巔奇。
Who truly fathoms the wonder atop these peaks?
〈南山詩〉取材自終南山的壯闊景致,藉宏偉山勢抒發詩人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人生感悟。韓愈透過細膩的筆觸,將終南山的巍峨形貌、雲霧變化以及飛鳥、崖壁、溪谷等動靜相襯的景觀交織在一起。詩中既可感受到山岳的險峻之美,也能窺見詩人遠眺塵世、思索聚散的內在情懷。
終南山歷來即是文人名士嚮往的風水寶地,既象徵修行與歸隱,也暗含「高處獨觀」的精神涵義。韓愈身處盛唐轉折期,在仕途與人生各種動盪之間,時常以山水寄託情思。詩中的「俯視塵間多聚散,人心誰識此巔奇」特別點出:相較於紛紛擾擾的世俗,山岳亙古長存,凡人眼中短暫的起伏恰似俯瞰時的一瞬變化。
在字句上,韓愈運用富有質感的詞彙,如「崔嵬」「嵯峨」等,刻畫出山石聳立的氣勢,並輔以「飛鳥」「飛閣」等意象烘托高遠。雖然通篇看似側重寫景,實則蘊含著深沉的人生哲理:自然高遠之美,能讓人放下世俗瑣事,洗煉內心的煩憂,也激發對天地靈秀的由衷禮讚。
整首詩篇幅雖不甚長,但所包含的意象與情感卻相當豐富;詩人在描繪「高山仰止」的同時,也流露對人間盛衰的慨歎。這種「以山觀世」的創作視角,是韓愈作品中常見的風格:雄渾之中帶著理性思辨,並將自然景象與人生境遇巧妙結合,令人讀來回味不已。
重點
1. 詩中強調終南山的險峻與莊嚴,呼應古人對雄偉山川的崇拜與仰慕。
2. 透過鳥與山、雲與石的對比,既凸顯自然的動靜之美,也暗示人生聚散無常。
3. 韓愈善於借景抒懷,在看似壯麗的山色背後,實則暗含對世間滄桑與人生短暫的省思。
4. 作品兼具寫景與議論的特色,展現了韓愈古文運動的風格:文字雄奇而蘊藏深意,提醒後世讀者在自然中反思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