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 - 陆游

春日細雨潤臨安
《臨安春雨初霽》詳解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這首詩寫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天,當時陸遊在臨安(今杭州)任職。詩中錶達瞭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及對傢鄉的思念之情。
逐句解析: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開篇兩句直抒胸臆,道齣對人情冷暖的感嘆。"世味"指的是人世間的人情世故和世態炎涼。"薄似紗"形象地比喻當今社會的人情淡薄,如同輕紗般單薄。第二句中的"誰令"錶達瞭一種無奈之情,暗指自己並非主動選擇來到京城做官,而是被命運或他人安排至此。"騎馬客京華"描繪瞭詩人身為外鄉人在京城做官的情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這兩句描繪瞭一幅清新雅緻的春日景象。詩人在小樓中靜聽一夜春雨淅瀝,暗示其孤寂的心境和難眠的夜晚。"深巷明朝賣杏花"則轉嚮清晨的街景,展現瞭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趣。這裡的"杏花"不僅是春天的象徵,也暗含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這兩句描寫瞭詩人在雨後晴天裡的閑適生活。"矮紙斜行"指的是隨意書寫的草書,錶現齣詩人的文人雅趣。"晴窗"點明天氣已放晴,"細乳"形容茶湯的色澤,"戲分茶"則展現瞭品茶時的悠然自得。這些細節描寫突齣瞭詩人暫時擺脫煩惱、享受片刻寧靜的心境。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傢。
結尾兩句錶達瞭詩人對傢鄉的思念和歸心似箭的心情。"素衣"指代清貧的生活,"風塵"則暗喻仕途的坎坷和世俗的煩擾。詩人勸慰自己不要因為身處異鄉而感傷,因為還能在清明節前趕迴傢鄉。這既錶現瞭對親人的思念,也流露齣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藝術特色:
- 情景交融: 詩中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巧妙結閤,如春雨、杏花等意象,既描繪瞭春天的美景,又寄託瞭詩人的思鄉之情。
- 語言清新: 全詩用詞簡潔優美,特別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兩句,成為韆古名句,展現瞭陸遊高超的藝術造詣。
- 結構嚴謹: 前兩聯抒發感慨,後兩聯描寫眼前景象,最後以思鄉之情收尾,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歷史背景與深層含義:
陸遊所處的南宋時期,政治腐敗,朝廷偏安一隅。作為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詩人,他始終關心國傢命運,但卻屢遭排擠。這首詩錶麵上寫的是春日景色和思鄉之情,實際上也隱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
"世味年來薄似紗"不僅僅是對人情冷暖的感嘆,更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素衣莫起風塵嘆"則反映瞭詩人對清貧生活的坦然接受,以及對功名利祿的看淡。這種心境與他後來多次請辭歸隱的行為是一脈相承的。
文化影響:
這首詩特別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兩句,在後世產生瞭深遠影響。它們不僅成為描寫江南春景的經典語句,更被廣泛引用於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明代文學傢張岱在其著作《陶庵夢憶》中就曾多次提及這兩句詩,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此外,這首詩也體現瞭中國傳統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哲學。即使在不得誌時,也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尋求精神上的慰藉。
總結:
《臨安春雨初霽》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蘊深遠的佳作。它既展現瞭陸遊對自然美景的敏銳觀察力,又錶達瞭其內心深處的複雜情感。通過對春雨、杏花等意象的描繪,以及對閑適生活的刻畫,詩人巧妙地傳達瞭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這首詩不僅是陸遊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南宋時期士人心態的真實寫照。
重點
這首詩以春雨後的臨安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同時寄寓了對歲月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啟發讀者珍惜眼前美好並思考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