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 陆游

抒發壯志未酬的悲憤情懷
詩名與背景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所作。這首詩寫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當時陸遊已經六十二歲。作為一位終生緻力於抗金復國的愛國誌士,他迴顧自己一生的坎坷經歷,抒發瞭壯誌未酬的悲憤之情。
逐句解析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開篇兩句迴憶年輕時的豪情壯誌。"早歲"指年輕時候,"世事艱"道齣人生道路的艱難麯摺。年輕時血氣方剛,對現實的艱難缺乏認識,滿懷著收復中原的雄心壯誌。"中原北望"錶達瞭對北方失地的思念和關注,"氣如山"形象地描繪齣當年意氣風發、壯誌淩雲的精神狀態。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鞦風大散關。
這兩句迴憶往昔的戰鬥經歷。"樓船"指高大的戰船,"瓜洲渡"在今江蘇揚州附近,是長江重要渡口。"鐵馬"形容披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是重要的軍事關隘。通過具體的地名和場景描寫,展現瞭詩人在不同季節、不同地點參與抗金戰鬥的經歷。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這兩句轉入現實的感慨。"塞上長城"原指邊防要塞,這裡比喻守衛國傢的將士,也暗指自己的抱負。"空自許"錶達瞭理想未能實現的遺憾。"鏡中衰鬢"描寫年華老去,"已先斑"說明白髮早生,暗示歲月蹉跎,壯誌未酬。
齣師一錶真名世,韆載誰堪伯仲間。
結尾兩句藉古喻今,以諸葛亮自比。"齣師一錶"指諸葛亮的《齣師錶》,錶達瞭對諸葛亮忠誠報國精神的讚賞。"真名世"稱讚其文章和精神流芳百世。"韆載誰堪伯仲間"則錶達瞭對當世無人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感慨,也暗含瞭對自己境遇的不平之鳴。
藝術特色
- 情景交融:詩中既有具體的戰鬥場景描寫,又有深沉的情感抒發,情景交織,感人至深。
- 對比手法:年輕時的豪情與晚年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突齣瞭壯誌未酬的悲愴。
- 用典巧妙:引用諸葛亮《齣師錶》的典故,既錶達瞭對前賢的敬仰,又寄託瞭自己的抱負。
主題思想
這首詩主要錶達瞭三個層麵的思想感情:
- 對年輕時抗金復國理想的追憶和懷念;
- 對現實中壯誌未酬、年華老去的無限感慨;
- 對忠誠報國精神的推崇和嚮往。
整首詩情感真摯,格調悲壯,充分體現瞭陸遊作為愛國詩人的高尚情操和藝術造詣。詩中流露齣的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重點
詩人回顧年輕時不知世事艱辛,滿懷報國之志,卻因現實困境而壯志未酬,表達了對時局的無奈與個人境遇的悲憤,激勵讀者珍惜青春、堅持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