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其一) - 白居易
民生疾苦,寄情詩語訴憂懷
《新樂府》是白居易為了反映社會現實、批判時政而創作的一系列詩歌,致力於將文學與民生結合,講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此首〈新樂府(其一)〉以簡練的筆觸,描述黎民百姓在動盪年代裡所遭受的饑寒交迫、流離失所之苦。在短短四句間,詩人通過「世路紛紜」、「民號哭」等鮮明意象,凸顯人間疾苦;「饑寒交迫」更是將困厄境地寫得淋漓盡致。接著,詩人呼籲仁政的重要性,「懇盼天聽施仁政」表達了對最高統治者的期望,希望能以仁愛之心改善百姓生活。
透過此詩,白居易強調人民是國之根本,若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天下就難有太平。詩人立意深遠,不只停留在哀嘆,而是用詩歌的形式發出警示,提醒執政者正視民間疾苦。這不僅是文學創作,更帶有社會關懷與教化意義。在詩行之間,讀者能強烈感受到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憐憫與對政治清明的嚮往。這也正是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精髓:以文學為利器,喚醒社會良知。
另一方面,詩中呈現了對生命與命運的叩問,藉由刻畫受苦受難的眾生,讓人意識到個人在時勢中所扮演的角色。全詩以淺顯易懂的字句,卻蘊含深刻的社會批判與人文關懷,將詩歌的公共性推向更高層次,也成為後世評論、效法的重要里程碑。
重點
一、白居易以簡煉筆法聚焦百姓苦難,展現對時政的批判與憂懷。
二、透過「饑寒交迫」等意象凸顯社會不公,號召仁政以解民困。
三、本詩深具公共性與教化意涵,開創了文學直面現實的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