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et 18 -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第18首 - 威廉·莎士比亞
Sonnet 18 -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第18首 - 威廉·莎士比亞
這首詩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十四行詩之一,題為《第18號十四行詩》,屬於他的154首十四行詩的一部分。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對愛人或所愛之人的無盡讚美與永恆的愛意,並探討了時間、自然和美的主題。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開篇便以一個問題開始:“我能否將你比作夏天?”這裡的“夏天”象徵著美麗、溫暖與豐饒,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然而,詩人隨即指出: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和。”詩人認為,雖然夏天美好,但它無法完全代表他所愛之人的完美。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狂風會吹落五月的花蕾”,暗示夏天並非毫無瑕疵,它有時顯得粗暴,甚至破壞自然的美好。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而且夏天的租期過於短暫”,說明夏天的美麗稍縱即逝,無法持久。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有時天堂的眼睛(太陽)照耀得太過炎熱”,這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夏天的酷熱,進一步凸顯其不完美。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而它的金色面容常常變得暗淡”,指陰天或暴風雨遮蔽了陽光,使得夏天失去了光彩。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每一份美好終究都會衰敗”,強調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難逃時間的侵蝕。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因意外或自然變遷而不復從前”,表明無論是偶然事件還是自然規律,都會讓美麗消逝。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但你的永恆夏天不會凋零”,詩人在這裡轉向對所愛之人的直接讚頌,認為對方的美麗超越了自然界的限制。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也不會失去你擁有的那份美麗”,指出這種美麗是內在且永恆的。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est in his shade,
“死亡也不能誇耀你徘徊在他的陰影中”,意思是即使肉體消亡,靈魂與精神仍將長存。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因為你將隨著這些永恆的詩句成長”,詩人相信自己的文字能夠跨越時間,使愛人的形象永遠留存。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只要人類還能呼吸,眼睛還能看見”,這是對生命延續的肯定。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這首詩就會存在,而它賦予你生命”,最後一句揭示了詩歌的力量——通過藝術創作,可以實現某種形式的永生。
《第18號十四行詩》不僅是一首愛情詩,也是一首關於時間、自然與藝術的哲理詩。詩人藉由對比自然界中的缺陷與愛人完美的形象,表達了對後者的極致讚美。同時,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思想:儘管時間會摧毀一切,但文學和藝術卻有能力保存那些珍貴的瞬間,使之成為永恆。
1. 藝術和文字擁有超越時間的力量,能讓美永恆留存。
2. 自然之美雖然壯麗,但終究難逃衰敗;唯有真摯的情感才能不朽。
3. 《十四行詩第18首》展示了莎士比亞對語言的精妙運用及深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