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noun (countable)
A very small amount or part of something.
同義詞典
同義詞
使用方式
最小化學單位,含原子核與電子。在英語語境中,「atom」指的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化學單位,通常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所組成。當你需要在學術論文或科技文件中提到物質結構、化學反應或物理現象時,「atom」就是最基本的元素;舉例來說,要說明分子結構時,可以先提到分子是由多個原子組成,進而延伸到鍵結方式及其能量變化。若在日常場景中,例如科普演講、教學或閒談,你想簡單解釋「為什麼不同材料性質各異」,就可以從「原子組成與排列」切入,讓聽者明白「atom」是一切物質特性的起始點。在更精密的敘述中,強調「atom」的電子層排布或原子核內的質子、中子數量,也常用以解釋元素化性、放射性或核反應等現象。比如,核能發電的運作原理便是利用鈾等元素原子核不穩定性所導致的核分裂,進而釋放龐大能量。生物學領域中,各種生命現象也最終可追溯到原子的交換或結合,如水分子(H₂O)在細胞中的角色與生化反應都與原子的組成密切相關。「atom」一詞因此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普遍運用,也連結到工程、醫療、環境等層面,是科學基礎的核心概念之一。
替代選項
若你想描述與「atom」相近或更精細的概念,可以使用以下幾個相關詞彙。第一,「element」代表的是「元素」,強調化學性質與週期表上的分類,如「氧(O)」、「氫(H)」等都可被視為元素;這些元素是由同一種類型的原子所構成。第二,「molecule」指的是「分子」,表示兩個或更多原子以化學鍵結的方式組合而成,如水分子(H₂O)、二氧化碳分子(CO₂)等。此外,「ion」則強調原子或分子在失去或獲得電子後產生的帶電狀態;對於了解電解質、電化學、細胞作用機制相當重要。若論及更微觀的領域,可探討「subatomic particles」,即原子核中的質子(proton)、中子(neutron)以及繞行的電子(electron)。這些次原子粒子還能進一步分解,探究夸克(quark)等更深層結構。若要談論「原子」在不同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可以使用「nuclear physics」或「quantum mechanics」來強調核能、量子行為、粒子間作用力等理論層面。綜合運用這些詞彙與觀念,不僅能使討論更精準,也能對各種物理、化學及交叉科學議題有更深度的探究。
寫作
在書寫科學文章或報告時,「atom」常被用作論證的基礎概念。為凸顯文本的邏輯性與條理性,你可以在文中先引用定義,如「An atom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ordinary matter.」,並結合實驗數據或圖示。接著,循序漸進地介紹原子的結構、電子排布與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將論點與化學鍵結、物質性質等主題串連起來。為了使內容更容易被讀者消化,你可以使用舉例法,像是說明「金屬元素具有自由電子,因而導電性較佳」,或「惰性氣體原子最外層電子已填滿,所以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撰寫過程中,也要留意避免過度技術化或過於簡化。若目的是科普文章,建議適度運用比喻或插畫來讓讀者理解「atom」的體積極小且肉眼無法直接觀測。如果是面向學術圈的文獻,可以透過引經據典或較深入的理論推導來強化專業度。最理想的方式是在知識深度與易讀性之間取得平衡,確保文章既有科學嚴謹度,也能讓讀者跟得上論述節奏。
日常對話
在日常聊天中,你或許會提到「atom」,主要是為了好奇或趣味,或用來解釋一些生活小現象。像是談到「為什麼鐵會生鏽」,可以簡單描述「鐵原子與氧原子形成氧化鐵」,讓對話聽起來更有科學色彩。若有人對化學反應、元素符號或材料特性感興趣,你可以輕鬆提到「一切都可以從原子結構了解」,將話題帶到更廣闊的科學領域。對於沒有深入理科背景的人,也可以用較通俗的方式說:「原子好比積木,是組成所有物質的大自然小方塊」。這樣的比喻能讓對方快速抓住重點,而不至於陷入太多技術細節。無論是討論新型材料的發明(如奈米技術)或是好萊塢電影的科幻情節(像原子武器或超級英雄的超能力),都能圍繞在「atom」主題展開有趣對話。
詞源
「atom」一詞源自古希臘語 “atomos”,意指「無法再被切割」的最小單位,反映古代哲學家如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等人對世界本質的思考:認為所有物質都是由極為微小且不可分割的顆粒所構成。到了近代,科學家逐漸透過化學實驗與物理觀測,証實了原子的存在,但也發現原子其實還能再拆分出質子、中子和電子,顛覆了「atom」原本不可分割的定義。從道爾頓(John Dalton)提出近代原子論,到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的金箔散射實驗,再到玻爾(Niels Bohr)的原子模型與量子力學的發展,人類對「atom」的理解不斷深入。原子已成為解釋化學、物理及交叉領域研究的核心概念。雖然我們現今知道原子並非真正的最小粒子,但其在自然科學史和人類思想史中扮演了重要關鍵角色,象徵人類對世界微觀奧秘的終極追尋,同時也為後續的核能發展、材料科學與生命研究提供了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