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BIOGRAPHY]: 人物軌跡與生命書寫

biography

biography

noun (countable)
UK/baɪˈɒɡ.rə.fi/US/baɪˈɑː.ɡrə.fi/

An account of a person’s life, describing the series of events that shaped them, typically written by someone else.

同義詞典
同義詞

使用方式

描繪個人生平與成就,剖析其影響與精神,以文字紀錄完整生命軌跡。

在撰寫或閱讀 biography(傳記)時,往往能體會到一個人物從平凡到不凡的心路歷程。對作者而言,寫 biography 不只是單純羅列事實與年份,而是必須深入研究和訪談,整合第一手資料與旁證文獻,才能傳神地呈現傳主的背景、個性、貢獻與局限。透過對關鍵事件或轉折點的描述,我們可揭示這些經歷如何塑造出一位個體的價值觀與未來發展方向。譬如談到科學領域的傳主,通常會著墨其研究過程、重大發現與行業影響;若談及政治或文學領袖,則會凸顯其在社會脈絡中的挑戰與突破。 而對讀者而言,閱讀 biography 能幫助我們更貼近瞭解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歷史環境及思想脈絡,進而思考自身與外界的連結。許多人通過閱讀傳記汲取能量,模仿傳主的動力與堅持,或從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訓。這種「與名人對話」的過程,也能開啟自我省思:我們是否也能抓住生命中的某個契機,去翻轉原本的局限?因而,biography 不僅是一部個人小史,更蘊含了在人文與時代洪流中的啟迪性。無論是親筆撰寫或以讀者身分研讀,都可以從中獲得新的靈感與學習。

替代選項

在不同場合或主題脈絡裡,若要替代 biography 或補充其涵義,仍可運用數種相近詞彙與表現形式:首先,memoir 偏重作者本人的回憶與私密心境,雖屬傳記一類,但更具個人情感色彩。其次,autobiography 指作者自撰的生平故事,從第一人稱視角剖白自己的成長與遭遇。若想強調歷史人事交織,可採用 historical account 或 life story,除個人經歷外,亦納入同時代環境。 此外,profile、portrait 等詞則著力於刻劃人物精髓,未必以時間順序為經緯,而是透過一系列片段或特質,拼湊出人物的形象與風貌。也有一些較創意的形式,例如 docudrama 或 creative nonfiction,將真實經驗與文學敘事技法結合,形成更具感染力的生命故事。若只想介紹人物生平重點,則可運用 capsule biography 或 brief biography 進行簡介。根據寫作目標與受眾需求,靈活選用這些詞彙或形式,不僅能展現人物多面向,也能讓整篇作品更能引發讀者共鳴與思考。

寫作

在寫作 biography 時,需要兼顧事實性與敘事性。若只是羅列大量年表與事跡,容易流於枯燥;而若過度誇張渲染,則失去傳記應有的真實與可信度。因此,一份好的 biography 通常在「研究取材」與「文字表現」之間拿捏得宜。首先,研究取材階段宜收集多元來源,包括傳主本人的訪談筆記、親友同事的回憶紀錄,以及媒體報導或學術研究等。唯有掌握足夠素材,才能從容運用對照與比較方法,指出同一事件的多重觀點或爭議。而在正式執筆時,撰寫者可先採用大致的時間順序,用小章節呈現重要階段;或透過主題分類(如家庭、事業、信念),彼此交錯補充,使整體脈絡更豐富有層次。當描述到人生重大轉折時,要善用敘事技巧,把關鍵時刻的氛圍、心理掙扎、外界反應具象化,引導讀者進入傳主的情境。此處可以穿插適度的對話、回憶片段,或象徵物的細節描述,提升故事感。同時,要保有對觀點的批判性,僅此強調偉大或傳奇,往往無法完整展現人物全貌;而若能列舉各方不同立場與評論,呈現人物的衝突與困境,則能更準確地刻畫出其獨特性。透過如此兼具事實深度與文學表現的方式, biography 不僅能傳達個人經歷,也能喚起讀者更廣泛的情感與思辨。

日常對話

在日常生活裡,傳記往往是人們閒暇時的一種精神糧食。可能朋友推薦你某本具有啟發性的政治家 biography,你抱著好奇心翻開,發現對方也經歷過與你類似的迷惘或痛苦,因而從書中獲得共鳴和鼓勵。或是你讀到音樂巨星的成長史,看著他如何在家境不佳、條件有限的背景下,憑藉熱情與努力闖出一片天,讓你充滿動力想重新面對學習或挑戰。這些都是 biography 在日常中展現魅力的例子。除了閱讀外,你也可能在社群平台或短片中接觸到人物傳記的簡縮版。某些 Youtuber 或部落客會製作「XX 名人的一生精華」影片,三到五分鐘概括呈現該人物的成長歷程與成就,讓一般觀眾更快速地了解故事核心。雖然這種精簡形式不如完整傳記般詳實,但在零碎的時間裡,也是一種有效的吸收方式。若真的對某個人物產生濃厚興趣,就能進一步找到正式出版的 biography 進行深度閱讀。透過這樣的循序探索,日常中時常萌生新啟發,幫助我們把人物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勇氣與想法。

詞源

biography 源自希臘文,由 bio-(生命)與 -graphy(書寫)結合而成,意即「對生命的書寫」。在古希臘與羅馬時期就已有簡單的人物記述,不過多半與史詩、神話或英雄傳說交織。真正系統化的 biography 始見於西方中古與文藝復興時期,當時不少宗教領袖、帝王將相的生平傳記,旨在彰顯其聖潔或偉業,傳達教化與敬佩之意。進入近代後,社會結構與思想多元化,biography 的範圍也更加廣泛,不再侷限於統治者或偉人傳奇;平凡人的故事、社會改革者、科學家等都逐漸受到重視。隨著印刷術與閱讀文化的普及,市面上出現大量傳記文學,鼓舞人們汲取成功者的經驗或從失敗者的教訓中得到警惕。二十世紀以降,自傳(autobiography)與回憶錄(memoir)等形式也豐富了傳記的形態與深度,兼容個人視角與文學創作。到了網路時代,數位平台出現許多圖像化、影音化的生平整理,更進一步讓 biography 超脫紙本侷限,以更豐富的方式紀錄和傳遞人物故事。這種結合歷史演進與個人生命脈動的書寫形式,不論在哪個年代,都扮演著連結過去、啟發未來的關鍵角色。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