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草际鸣蛩) - 李清照
草間低鳴:柔情寄夢映離愁
《行香子(草際鳴蛩)》是李清照以細膩筆觸創作的一首詞作,藉由描繪自然景致,表達出她內心深處的離愁與柔情。全詞運用了微風、落花、草際蛩聲、月影、孤燈及流水等一系列意象,營造出一種既溫柔又帶有淡淡哀愁的氛圍。詞的開篇以輕拂落花的微風引出一幅春末初夏、花落人去的景象,隨後草際蛩聲的點染,更將夜色中的孤寂與淡淡哀傷襯托得淋漓盡致。隨著月光與香氣交融,夢初醒的意象暗示著記憶中那段美好卻轉瞬即逝的時光,而“清愁繞指又難捨”則道出了詩人對過往情感的眷戀與無奈。
接著,孤燈照映空庭院的描寫,使人聯想到深夜獨處的寂寥,流水的輕語似在訴說著內心無法言盡的苦澀。最後,繁華夢碎隨風散、餘韻猶存寄舊芳的句子,將整首詞推向情感的高潮,既表現出對逝去繁華的感慨,也留下了對舊日美好記憶的無限追憶。這首詞在形式與內容上均展示了李清照獨特的婉約風格,情景交融、語言精煉,既是一幅動人的自然畫卷,也是詩人情感世界的真實寫照。
總體而言,《行香子(草際鳴蛩)》以平和卻充滿深情的筆觸,描繪了流逝時光中的柔美與哀愁,令人不禁產生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無限追憶與共鳴。
重點
一、透過微風、落花與蛩聲等意象,體會生命中美好與流逝的瞬間;
二、感受李清照細膩婉約的詞風及其對內心離愁的真摯表達;
三、理解孤燈與流水等景物如何映射出內心的寂寥與柔情;
四、詩中夢醒與香散的描寫引發對往昔記憶的深刻共鳴;
五、欣賞詩人在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間營造出的和諧與悲美。
意見評論
- 大明王
最後,相較她在《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針對白晝的漫長愁緒,此詞選擇深夜落寞的背景,讓讀者更能與蟲鳴共振。無論晝夜,李清照都善於把日常景物化為傷懷載體,輕輕幾筆就牽動讀者情腸,真可謂婉約詞派的巔峰。
- 楊書芳
仔細看可發現詞裡隱約有似是而非的盼望,好似作者在蟲聲此起彼落的淒清夜裡,仍保持著對過往或未來的微弱憧憬。這和她在《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中的凜冽孤獨相呼應,同樣在冷夜裡紡織心事,卻多了分平和的溫度。
- 許庭薇
有友人失戀後喜歡深夜散步,說一次在小公園聽到蟋蟀鳴叫時,突然想起李清照此詞,意識到孤獨與蟲聲竟能完美交織,替心裡的焦慮找到了回聲。
- 張國豪美雪莉
在當代快節奏下,很多人喜歡在紛亂之中尋找寧靜時刻。一些城市新興活動如“Silent Disco”或“夜間靜默散步”,其實都在追求那份宵夜中蟲鳴或風聲帶來的療癒效果,與李清照詞中的微妙氛圍似乎遙相呼應。
- 謝若璇
和其他宋代詞人相比,如蘇軾的樂觀灑脫,李清照則更擅於描寫微妙細節下的柔情與悲懷。這首《行香子(草際鳴蛩)`便透過細小蟲聲,帶出深深的落寞,讀來格外婉約動人。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若對比她在《聲聲慢(尋尋覓覓)`裡的深夜悲嘆,這裡雖也寫了晚景與哀愁,但筆調更顯柔和,像在低語中讓人緩緩體會悲傷。
- 鍾依庭瑞巧蘭
初見《行香子(草際鳴蛩)》便感受到一股秋夜的淒涼,蟲鳴聲裡彷彿暗藏著詞人萬般思緒。
- 魏明慧
李清照在這首詞裡運用「草際鳴蛩」打造出一幅夜色微涼、蟲響綿延的畫面,輕描淡寫卻富有深沉意境。
- 歐陽雪
中篇感想:這首《行香子(草際鳴蛩)`雖然篇幅不長,卻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以小見大的寫作本領。藉由草叢裡的蟲聲連綿,營造夜晚空曠與深沉的氛圍,詞人心境在這寧靜卻又不安的環境裡波動起伏,彷彿所有思念和曾經的甜蜜、痛楚都隨蟲鳴不斷湧現。這種在暗夜裡反覆咀嚼的心情,也挺符合現代人深夜翻閱社群、懷想過往的心理狀態。草際鳴蛩,不僅是自然界的聲響,更是人心的一絲共鳴:看似渺小,卻能無限擴大內心空虛與惆悵。
- 台中國劇代建藝術髓驚
短評:蟲鳴陣陣,晚夜微寒,李清照巧妙在朦朧時分譜寫一段低迴心曲。
- 宏傑
前陣子新聞報導有人在都市中養起迷你農場,夜裡能聽見蟲鳴,讓人緩解壓力。讀到李清照這句“草際鳴蛩”,便想起現代人也渴望在喧囂中尋一抹自然之聲。
- 鍾依庭瑞巧蘭
若把它和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相比,後者描摹落花零碎的惆悵,前者則以秋夜蟲鳴襯托出寂靜的傷懷,兩者皆以小景入詞,卻寫出超越時空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