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 - 李贺
銅仙辭漢:王朝變幻與遺世嘆息
《金銅仙人辭漢歌》是李賀著名的瑰奇詩作之一,詩題中的“金銅仙人”被視為象徵歷經滄桑的漢朝文明或宮殿遺跡。詩人透過一系列超現實又富神話色彩的意象(如秦皇、魯班、蚩尤等),為作品注入特殊的浪漫與史詩氛圍。全詩結合了王朝榮枯、神異想像和悲壯情懷,營造出一種遠古傳說與現實交織的詭譎美感。
詩中的「天子按劍夜玉堂」以及「銅仙對殿立幢幢」揭示了深夜宮闕的肅穆,並以煙霧繚繞的畫面映照出一種人神相交、陰陽不分的宏大背景。秦皇、魯班等古代傳說人物的出現,象徵著古往今來對不朽霸業與工藝奇技的嚮往;然而,最終依舊要「赴泉變龍虎」,一切勳業都只能化作塵煙。詩句中有古帝王的遺跡、神祇的旌旗,也有王朝交替、命運興衰的嘆息。
李賀素以鋪陳奇譎、筆勢瑰麗見稱;本詩則將這種風格推向極致:透過「黑夜宮廷、銅仙矗立」的激烈對比,襯托出王朝幻滅的悲壯情懷,也揭示了文人對歷史興亡的深層省思。最後兩句「墜淚西風多少恨,金銅仙人辭漢宮」既畫龍點睛,又收束了整個神幻氛圍,仿佛見證一個巨大時代的謝幕。詩人站在歷史廢墟之上,將其幻化為哀絕的樂章,既展現對逝去輝煌的惋惜,也蘊含「盛世不再、英雄不見」的無奈沉痛。
在形式與內涵上,此詩既有華美誇張的場景描述,也不乏對末世蒼涼的深刻體察。李賀將情感、神話、時代象徵交織一起,塑造出令人震撼的意境,充分展現了唐代詩歌將浪漫主義與宏大歷史觀融會的特色。
重點
一、金銅仙人象徵王朝與權力的盛衰更替。
二、神話人物與歷史意象相互融匯,增添詩歌奇幻氣質。
三、詩末「墜淚西風」營造強烈悲涼,突顯對漢室滅亡的唏噓。
四、李賀以瑰麗誇張的筆法訴說人事無常,呈現唐代浪漫詩風的高峰。
意見評論
- 忠毅
最近各地致力推廣考古與文物保護,特別是對銅器與雕像的修復;這就跟詩中想表達的「金銅仙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保存的不僅是器物,也是一段往昔的記憶與興衰啟示。
- 采蓉
細細品味,彷彿能感受到古代王朝在煙塵中走向沒落的步調,像是一位年邁國君不甘心地望向遠方,卻只能緩緩放下手中的權杖。那種無可挽留的無奈,被李賀化成仙人低聲告別的心境。覺得這和杜甫在某些作品裡展現的家國悲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李賀筆觸更偏向魔幻與象徵,不直接抒寫悲痛卻在字裡行間令人心頭發緊。
- 段依婷宥心芳
讓我想到最近一些國家政局動盪,新聞上的畫面也呈現斷壁殘垣之苦,正如李賀把盛極一時的漢朝透過「金銅仙人」來訴說衰敗,這種歷史輪迴實在令人警醒。
- 小英
當我讀到「金銅仙人辭漢歌」時,腦海裡立刻浮現一尊沉睡千年的古銅像,帶著沧桑想跟世界告別。
- 洪偉忠雅燕如
每次讀完,都感到彷彿聽到銅像在黑暗中緩緩開口,控訴著年華與帝國一同離去的悲嘆。這種淒涼之美,或許正是李賀被譽為「詩鬼」的最好註解。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這首詩的深邃感來自於把朝代更迭與神話傳說巧妙結合,像是從廢墟裡聽到銅像慢慢拂去身上的灰,說道「時代已逝」的淒楚心聲。
- 崔佳恩琳雅綠
李賀在這裡既寫仙人之姿,更寫朝代興亡,透過一首短歌勾勒出歷史巨變的震撼感。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有時會拿它跟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一起讀,後者多了沙場和殺伐,這裡則是王朝斷裂與神器哀鳴的烏雲籠罩。兩首皆顯示李賀對盛衰之境的濃厚想像力,以及文字裡的強烈衝擊感。
- 方子柔
比起他另一首〈蘇小小墓〉的幽婉,〈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顯厚重蒼涼,好像把滄桑歲月都凝聚在金銅的光澤裡。
- 志偉
我常把它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交互對照,後者著重樂音的異世界氣息,而這首詩則聚焦在人與王朝的告別,都是李賀慣用的濃烈筆法,卻各有意象重心。
- 許文婷彤桂芝
對比李白的壯麗飄逸,李賀的作品似乎更帶著陰鬱和奇譎,卻不失詩歌的華美,尤其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猶如一場古代歌劇的終幕,帶著神話般的絢爛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