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 柳永
桐花正豔時,離人折柳的深婉嘆息
這闋〈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承襲柳永在長調裡的慣用筆法,以春日景象與離情愁緒交織成密織的感傷意境。開篇「拆桐花爛熳,春色侵階」勾勒出桐花盛放時節——花事至絢爛之刻,卻往往也是繁華將逝的瞬間,暗喻人生中多少美好稍縱即逝。
上半闋以「憑欄獨敘離情」凸顯人物的孤獨姿態,回溯昔日畫堂歡聚、燈影歌吹,營造濃郁的溫馨記憶。隨著「醉眼朦朧」的描述,場景自歡聚轉向淒清,讓讀者感受從盛到衰、從熱鬧轉為形單影隻的對比。
下半闋的「西園萋草漫漫,今番又晚」則宣示春光難留、年華易逝;並在「一曲陽關,離緒如織,誰為剪斷?」裡,將恆久不絕的離愁比作交纏不休的線,無人能理清、無人能割斷。詞中結尾更點出「燕來」也敵不過「月掛疏欄」的淒寥,寫盡了整場春日離情的餘韻。柳永藉著繁複的時空轉換與豐富意象(桐花、燈影、燕子、疏欄),塑造出多層次、婉轉綿長的傷別氛圍。
重點
一、以繁盛桐花象徵短暫絢爛,為離愁添一層春末惆悵。
二、過去歡聚與當下孤獨強烈對比,凸顯人事轉變不可挽回。
三、“一曲陽關”呼應古代送別傳統,突顯離情不斷、愁緒難消。
四、鏗鏘長調結構中,柳永工於鋪敘與情景交融,展現婉約詞深厚內涵。
意見評論
- 廖可欣
長評:柳永屢屢在詞中以自然景物塑造情感基調,而《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是他以明豔花景衬托離愁的佳作。一句“拆桐花”已勾勒出繁花爭艷的場景,並於字裡透現出花期短促的暗示。全文詞意緩緩鋪展,如清風拂過,將春天的香與惜意都灑在紙上。若比較他在《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著重秋冬悲涼,此篇則以春日盛放烘托人事無常,詩人對此既心醉又無奈,使讀者在繁華背後隱約感到一絲若即若離的傷懷。這種“先歡後悲”的情緒轉折,正是柳永婉約詞的魅力所在。
- 段依婷宥心芳
最近看到很多花季節目一下子結束,讓人懷念那場盛開得猶如童話的桐花或櫻花盛景,我想起這首詞裡“爛熳”二字,就像提醒我們所有盛放都有期限,既然如此,唯有把握當下。
- 周立翔
中篇感想:我覺得《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可以說是柳永擅長描繪繁華易逝的代表作之一。他並沒有大書特書悲苦,而是用鮮明花景來蘊含細膩感情。聽著詞句,我彷彿置身春日暖陽下,花香瀰漫,美不勝收,卻又有種快要結束的惆悵。就像生活裡的歡聚,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尾聲,徒留心底複雜滋味。這種表面華麗與內裡落寞的對比,更能讓人咀嚼出人生酸甜。
- 謝君柔詩蘭香
不需要冗長敘述,只用“拆桐花爛熳”就讓人感到滿園繽紛,仿佛真的伸手就能拾起落花一瓣,聽見春天正在訴說別離。
- 葉書安
短評:花開爛漫,自帶絢麗,可柳永卻能在這繁華背後注入淡淡憂傷,深得人心。
- 林國華
舉頭望見桐花飄落,有人可能會開心拍美照、發社群,可不經意想到柳永對“爛熳”之美的詮釋,就會倍感人生短暫,珍惜當下。
- 士哲
相比於《定風波(自春來)`的惆悵,這首詞多了幾分豪華的花色與浪漫氛圍,恍若在春日園林裡輕嘆一聲,便飄散在花叢之中。
- 陳小美
他在詞裡不僅書寫花開,也寫人心的柔軟纏綿,就如同繁華轉瞬即逝的花朵,愛與惆悵也互相交織。
- 旭東
喜歡這首的結尾,不是咆哮或悲痛,而是微微的一聲歎息,像夜裡忽然吹來的涼風,將爛漫的花香捲走只留下隱約餘味。
- 曾柏毅麗雪芬
初讀《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就覺得柳永將細膩的春意寫得極其鮮活,彷彿看到桐花紛落如雪。
- 劉雅婷
通讀下來,桐花不光象徵春日盛放,也蘊含著難以挽留的美;讓人記起人生中那些來去迅速的絢爛時刻。
- 忠毅
有時想到杜牧的《清明》,雖也是寫春景帶愁緒,但杜牧更尖銳、短促,柳永這裡則情味綿長,像繾綣不散的雲霧。
- 張志強
如果對照歐陽修在《蝶戀花》裡的春殘意象,歐陽修較刻意營造深深的歎息,而柳永此作更透過花團錦簇的表面,暗示盛極必衰的道理,風格差異也體現了詞人不同的憂愁深度。
- 郭華倫
短評:華麗如是,卻終將散去;柳永從不吝惜華美描述,也從不掩蓋終焉的惘然,使全詞更顯深刻。
- 謝若璇
若跟他在《雨霖鈴(寒蟬淒切)`裡的淒厲離別相比,《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顯得溫柔婉約,像是緩緩訴說一段春日幻夢。
- 何彥勳
整首詞中,我特別喜歡那種桐花飄落的氛圍,意象雖美卻又暗藏一絲惆悵,好似柳永習慣的離情基調在最美季節裡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