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诗 - 韩愈
讚頌山川秀麗與天地交融的沉思
《南山詩》是韓愈藉由山景抒發對天地之壯闊、生命之寂寥的觀照。詩中首句即凸顯南山的高峻與視野遼闊,象徵人站在山腳下對自然之畏敬與神聖感;次句以雲霧籠罩山巔的景象,暗示山與天似乎無限延伸、融為一體,流露出詩人對宇宙浩瀚的感嘆。第三句則在落日餘暉與煙靄間營造出昏黃、飄渺的氛圍,仿佛時間緩慢流動,一如山岳亙古長存,卻也突顯了人事變遷的短暫。結句以山禽淒然的啼聲作收,將整個環境烘托得更加幽靜而略帶悲涼,呼應韓愈文風中時常展現的莊嚴與疏遠氣質。此詩雖然句數不多,卻蘊含豐富的情感與深思,透過對景物的層層描繪,進一步映照出詩人對自然之崇敬以及對人生無常的省思。韓愈一向以雄健的筆勢與深邃的思考著稱,本詩也充分體現了他觀察自然、感悟人生的獨特視角,同時繼承並發展了唐代詩人在山水之間求索人文意義的創作傳統。全詩氣勢開闊而又帶一絲隱隱的悲懷,令人感受到山的雄偉與人的渺小,從而在對天地山川的讚歎中,激發讀者對生命價值與時空永恆的進一步反省與思考。
重點
一、山川雄偉中蘊含對人間無常的感慨。
二、以自然為鏡,體悟自我與天地的相對位置。
三、景中有情,借山色雲霧傳達心靈深處的思考。
四、韓愈的雄渾筆力,展現唐代詩風的博大與深邃。
意見評論
- 何煥仁
剛讀到詩題,就能想像他跨越崇山,細品雲霧擁抱山腰的壯麗景致。
- 楊書芳
這首並不算很長,卻像一股雄渾山風,帶給讀者振奮和清醒,猶如站在山脊瞭望無邊天地。
- 淑華
詩裡並沒用過多情感字眼,但那種對山的敬與對自我的期許,都蘊藏在每個句子中,堅定且有力。
- 芷柔
想像在山腰處雲霧緩緩散去時,韓愈抬頭望見峰頂隱約如天際,心中激盪著對自然的謙卑與傾慕。
- 阮靜宜
讀起來氣勢十足,沒有堆砌詞藻,卻能讓人仿佛在冷冽山風中感受那無限力量。
- 北台灣光越來越多好好
若對比杜甫寫峽谷或泰山的雄渾,韓愈少了那份愁緒,多了些陽剛朗闊之風,彷彿更自信、更硬朗。(比較2)
- 曾雅琪
文辭不華麗,卻自有一股峻拔之勢,好像每個字都在敲擊讀者心靈,提醒你大自然的無窮力量。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比起他的〈馬說〉強烈批判,這首更側重景物與自我對話,透過山勢雄偉治癒心靈。(比較3)
- 承恩
据說韓愈在仕途中屢經挫折,或許登臨南山時,看山巒連綿,好似看見人生起伏,也更加深刻。
- 美美
很多人覺得在城市裡面壓力山大,若能如韓愈一樣親近高山,也許能像詩中體會到大自然帶來的豁達。
- 魏佑琪葳翠蘭
和他在〈祭十二郎文〉裡釋放的悲痛不同,此詩給人的是磅礴氣韻,像從峰巔俯視人間,胸懷更顯廣闊。(比較1)
- 麗華
在詩中,他或許以雄渾山勢象徵一種堅定,無論外在風雲如何變幻,山仍穩如泰山。
- 國華
山影疊疊,韓愈透過《南山詩》將群峰的雄渾凝刻入眼,宛如人在畫中。
- 雅雯
詩裡沒直言“艱辛”,卻能讀出作者上山跋涉的辛苦,如同人生路途,每一步都需堅忍。
- 家豪
短短幾行,就把高山雲海的莊嚴氣象呈現眼前,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感。
-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
小小篇幅裡,山的層次、雲的飄邈、風的呼嘯都寫得簡煉,卻能讓讀者腦中立刻出現壯觀畫面。
- 薛依宸子惠洋
猶記得李白常用浪漫筆調寫山水,韓愈卻更著重大山的強烈氣勢,兩者都各具震撼之美。(比較4)
- 魏心怡
最後合上詩卷,腦海仍浮現那疊疊山巒與磅礴雲海,彷彿替韓愈也替自己找回了重新出發的勇氣。
- 解承恩
現在提倡“國土保育”,強調山林環境要永續,正如韓愈不自覺地告訴我們:對自然心懷敬畏才能擁抱其壯麗。(今昔對照4)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有人在新聞上提到近年戶外活動盛行,不少人選擇登高健行拍攝山野美景,和韓愈這首《南山詩》裡的驚歎如出一轍。(今昔對照1)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陡峭山勢與雲霧交融處,或許也象徵他在官場上迎難而上的精神,毫不退縮。
- 段依婷宥心芳
有人在論壇上聊如何“重返山林”,擺脫都市束縛,現代人開始想回歸天然,有如韓愈在詩中所彰顯的自然召喚。(今昔對照3)
- 曾俊偉
如今也常有人在社群貼上“登山攻略”,強調回歸自然療癒身心,其實千年前韓愈就以詩文傳遞了相似體悟。(今昔對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