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一首描繪自然之美與變幻無常的雲之頌歌 ※ 經典名詩

A dynamic and surreal depiction of a massive, glowing cloud floating in the sky at sunset, with golden and pink hues reflecting off its soft curves. The scene should evoke a sense of awe and timelessness, capturing both serenity and power, while subtle imagery like faint outlines of mountains or oceans beneath suggests the vastness of nature.

The Cloud - Percy Bysshe Shelley

雲 - 珀西·比希·雪萊

天上漂浮的詩意:雪萊筆下的雲

I am the daughter of Earth and Water,
我是大地和水的女兒,
And the nursling of the Sky;
也是天空的乳養之嬰;
I pass through the pores of the ocean and shores;
我穿過海洋與海岸的毛孔;
I change, but I cannot die.
我改變,但我不能死亡。
For after the rain when with never a stain
因為雨後,當毫無污點
The pavilion of Heaven is bare,
天堂的亭閣空曠無垠,
And the winds and sunbeams with their convex gleams
風與陽光以其凸起的光芒
Build up the blue dome of air,
建構起藍色的天穹,
I silently laugh at my own cenotaph,
我靜默地嘲笑自己的空墓,
And out of the caverns of rain,
並從雨的洞穴中,
Like a child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from the tomb,
像孩子離開母胎,像幽靈離墓穴,
I arise and unbuild it again.
我升起,再次拆解它。
I bind the Sun's throne with a burning zone,
我用燃燒的環帶綁住太陽的寶座,
And the Moon's with a girdle of pearl;
而月亮則以珍珠腰帶繫縛;
The volcanoes are dim, and the stars reel and swim,
火山黯淡,星星搖曳游移,
When the whirlwinds my banner unfurl.
當旋風展開我的旗幟時。
I am the beautiful giant,
我是美麗的巨人,
Who makes the rivers his raiment,
以河流為衣,
And the mountains his throne;
以山巒為王座;
I am the spirit of wander,
我是流浪的精神,
Of diffused silver slumber,
是瀰漫銀色睡眠的精魂,
And the phantom of fear alone.
也是唯一的恐懼幻影。
I sift the snow on the mountains below,
我在下方的群山上篩落雪花,
And their great pines groan in their sleep;
他們巨大的松樹在睡夢中呻吟;
I rest on the arms of the headlands warm,
我歇息於溫暖的海岬臂彎,
And the peaks of the clouds where they steep.
以及雲層的峰巔之上。
  • 翻譯保留了原詩的句式與標點,並力求表達意境忠實於原文。

詩名與作者

這首詩的名稱是《雲》(The Cloud),由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創作。這是一首充滿想像力和象徵意義的抒情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從「雲」的角度出發,描繪了它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及其永恆的存在。

主題與核心思想

《雲》的核心主題是自然界的循環不息以及雲作為自然界中一個重要元素的變幻無常。詩中的雲被賦予了生命和靈魂,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角色。它既是地球與水的女兒,也是天空的養子,代表著自然界中各種元素的相互作用。

詩歌通過雲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哲學思考:儘管一切都在變化,但本質上卻是永恆的。雲雖然不斷改變形態,但它不會真正消失,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

段落解析

第一段:

詩的開頭表明雲的身份——它是地球與水的女兒,也是天空的養子。這種身份的描述暗示了雲是由多種自然元素共同孕育而生的。接著,詩人用「我穿過海洋和海岸的毛孔」來形容雲的流動性和滲透性,進一步強調其無處不在的特質。「我改變,但我不能死」則揭示了雲的永恆性,即使形態發生變化,它依然存在。

第二段:

這裡描寫了雨後天空的景象。當雨水洗淨大地,天空變得清澈明亮,風和陽光交織在一起,構築起藍色的穹頂。雲在這樣的場景中靜默地嘲笑自己的紀念碑(cenotaph),因為它知道紀念碑只是暫時的,而自己會再次出現,重新塑造世界。

第三段:

雲將太陽的寶座綁上燃燒的腰帶,為月亮披上珍珠般的束帶,這些比喻展現了雲在宇宙間的裝飾作用。火山黯淡、星辰搖曳,當旋風展開雲的旗幟時,整個世界都受到它的影響。這段文字突出了雲的力量和威嚴。

第四段:

雲自稱為美麗的巨人,河流是它的衣裳,山脈是它的王座。它還提到自己是流浪的精神,是銀色沉睡的化身,也是恐懼的幽靈。這些形象化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雲的多樣性和神秘感。

第五段:

在這一節中,雲描述了自己如何篩選山上的雪,使巨大的松樹在睡眠中呻吟。它停留在岬角的懷抱中,漂浮在雲端的高峰之上。這些細膩的描寫呈現出雲與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繫。

第六段:

雲揮舞著冰雹的連枷,將綠色的平原染白,然後又將冰雪溶解成雨水,伴隨著雷聲大笑著離開。這種動態的描寫展示了雲的破壞性與創造性並存的雙重性格。

第七段:

雲穿梭於赤道附近的區域,與空氣中的同伴們一起編織陰影,直到閃電在愛與歡笑中跳躍。這段文字充滿了活力與動感,表現了雲在高空中的自由與狂野。

第八段:

最後一段回歸到開頭的主題,重申雲的身份和特性。它盤旋於廣闊的海洋之上,在潮汐中沐浴,漂浮於紫色的夜空,並迎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結尾再次強調雲的永恆性:「我改變,但我不能死」。

藝術特色
  • 擬人化: 雲被賦予了人類的情感和行為,如「笑」、「建造」、「解構」等,使其更加生動具體。
  • 豐富的意象: 詩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海洋、天空、太陽、月亮、火山、閃電等,營造出壯麗的畫面感。
  • 音樂性: 雪萊善用押韻和節奏,使整首詩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讀起來朗朗上口。
  • 哲學思考: 詩歌不僅僅是在描述雲,還隱含了對生命、時間和永恆的深刻反思。
總結

《雲》是一首兼具美感與哲理的詩作,通過雲的形象,雪萊成功地捕捉到了自然界中永恆與變化的辯證關係。詩中的雲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超越自然的存在,象徵著生命的循環與不朽。這首詩提醒我們,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真正的本質永遠不會消逝。

重點

雪萊透過〈雲〉這首詩,以浪漫主義手法賦予雲生命與情感,象徵自然界恆久不息的循環與自由精神,啟發讀者欣賞大自然的奧妙與力量,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並體會生命中瞬息萬變的美感。

意見評論
  • 李雅雯思敏安

    詩裡的雲具備毀滅與再生的雙重角色,像是洗禮萬物,也可能帶來災害,強調了自然的矛盾性。

  • 徐怡真

    每一段讀來都像在看一場繽紛的幻燈秀,雲的身姿變幻莫測,讓人驚嘆自然之奇妙。

  • 歐陽雪

    初次讀《The Cloud》,就像走進天空的大劇院,見證雲朵一場盛大的變幻表演。

  • 曾育全

    詩中把雲描繪成自然精靈,恣意翻飛,帶來雨、雷與彩虹,如同生命的循環。

  • 藍心怡薇光成

    每次空汙報告出來,都期待下場好雨洗滌空氣,恰如詩裡雲豪邁地帶來降雨,給人希望。

  • 蘇小梅

    與《Ode to the West Wind》的磅礴氣勢相比,《The Cloud》更偏向溫柔卻依舊壯麗,像在雲端裡漫舞。

  • 嘉文

    滿溢詩意的景象,卻能勾勒出大自然最原始的神祕力量,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 建宏

    近來全球氣候暖化影響,水循環加速造成極端天氣,詩裡所描述的雲彷彿象徵著無可避免的改變。

  • 宏傑

    讀完有種渴望走到戶外,仰望天空,親自追尋那呼嘯而過的雲影。

  •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

    雲在詩裡有神祕的靈動感,看似輕盈卻蘊含巨大能量。

  • 汪柏岳真詩瑤

    相比起雪萊的《Adonais》那般哀愁輓歌,《The Cloud》更像是高歌狂舞,呈現對生命力的極度讚揚。

  • 小紅豆

    雪萊賦予雲意識與情感,好像在告訴我們大自然並非死物,而是與人類同樣擁有靈魂。

  • 邱建華薇若真

    詩裡強調大自然循環不息,讓我想起最近讀到的生態報告:即使在衝擊之下,自然依舊具備強韌的再生能力。

  • 歐陽雪

    偶爾坐在窗邊,看著湧動的雲層變化,就能體會詩裡深藏的浪漫與豪情。

  • 廖晨熙

    極喜歡詩裡描寫閃電與雷鳴,那種壯闊感讓我腦中不斷閃過洶湧澎湃的畫面。

  • 紀文豪

    雪萊用雲象徵著生命循環與大自然的無窮力量,詩詞中蘊含著浪漫主義對天地間法則的崇敬與探索。

  • 王子洋

    有時候看到世界局勢變幻莫測,就像雲朵在空中翻滾,帶著未可知的風雨。

  • 郭華倫

    當代許多國家正面臨乾旱與洪災交替,看到詩中雲的翻雲覆雨手段,讓我對天候越發敬畏。

  • 葉書安

    那種將閃電、微風與彩虹都融合在詩裡的描寫,讓我讀來彷彿置身高空,自由自在又略帶懾人之感。

  • 簡琳語

    文字簡練卻令人彷彿看見天空舞台,聚光燈下的雲朵輪番上陣,一幕幕精彩無比。

  • 曾柏均青蘭秋

    看到新聞報導全球極端氣候肆虐,讓我更加體會雲朵的威力與不可預測性。

  • 吳美婷參加校園歌唱賽

    細讀雲的變化,能體悟生命的各種轉折,時晴時雨,忽飄忽落,就像人生的無常。

  • 冠廷

    覺得詩中閃電與雲密不可分,就像靈感與創作一樣,瞬間的碰撞能迸發耀眼火花。

  • 傅軒容怡映玉

    輕讀數行,便覺耳邊雷聲隱隱,似乎一場驟雨正要來臨。

  • 蔡明峰

    相較於雪萊的《Ozymandias》,這首詩展現了自然不僅是毀滅的象徵,更是更新與蘊育的力量。

  • 惠雯

    雲在詩中彷彿帶著調皮的靈性,時而溫柔為萬物灑水,時而憤怒投下滂沱大雨,讓人讀來欲罷不能。

  • 郭承宇玟志鳳

    雨過天晴時,詩中雲朵又化作彩虹,給大地留下燦爛,教人不禁讚嘆希望總在風雨之後。

  • 簡君莉

    「I change, but I cannot die」這一句讓我感悟到雲的永恆,本質改變形態卻不會真正消失,如同某種生命輪迴。

  • 願一心人白頭偕老可好

    最近聽說某地連日暴雨造成水災,讀完詩裡天際翻滾的雲,我不禁反思大自然的力量不可小覷。

  • 魏佑琪葳翠蘭

    文字節奏如同陣雨忽來忽去,不時交織閃電般的驚喜。

  • 曾雅茹涵秋陽

    整首詩就像一本奇幻的自然說明書,從雲的誕生到消散都在其中隱含寓意。

  • 鄭嘉英

    輕描淡寫的雲,卻能翻動巨浪,造成晴轉驟雨。短短幾行就感受力量的萌動。

  • 潘信諾

    結尾收在雲的無盡流轉中,讓人意識到一切都不會停留在現在的狀態,生命與世界也永遠在變化之中。

  • 北台灣光越來越多好好

    如果說《To a Skylark》是對天空音韻的讚頌,那《The Cloud》便是對空中奇觀的豪邁禮讚,都展現了雪萊對大自然的浪漫想像。

  • 阿國

    最近網路上流行各種壯觀雲彩照片,對照雪萊的描寫,更能感受到人類對天象的驚奇從未消退。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那句「I am the daughter of Earth and Water」深深刻畫出雲朵的矛盾本質:既飄然無所屬,又離不開大地與水分的供養。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