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别 - 白居易
東風拂柳送別千里,春盡難捨卻強留杯
這首〈南浦別〉以送別情境開展,僅四句卻凝縮了白居易對離情的精準捕捉。第一句「東風柳線長」勾勒出春日柳絲搖曳的景象,既呈現春光明媚,也與送別時心緒相呼應;第二句「送君千里傷」將「離愁別緒」點明,暗示兩人之間的感情深遠,以致送行之路顯得無比漫長、令人感懷。
第三句「回頭不是春將盡」則巧妙地轉折:不一定是春天真的走到了盡頭,而是在離別的氛圍中,一切美景都顯得淒涼。最後「強向南浦更留觴」將情感張力推向高潮:在南浦這個常見於古詩中的送別之地,詩人試圖再延續片刻相聚時光,用一杯酒來挽留友人的腳步。全詩既有季節轉換的傷感,也以「南浦」「柳絲」等古典意象展現傳統送別詩的典型氛圍;既含蓄,又能讓人感同身受。
重點
• 柳絲與東風的春意背景,烘托出離情的深刻
• 以「回頭」和「不是春將盡」微妙轉折,突顯惆悵心境
• 「南浦更留觴」象徵詩人想盡力延長道別時刻
• 全詩四句短小,情境鮮明,體現白居易簡練含蓄的詩風
意見評論
- 旭東
現在的網路時代雖然能隨時通訊,但真正面對別離,眼淚依舊是控制不住的,像詩中那股掙不脫的憂緒。(今昔對照2)
- 郭華倫
我喜歡詩裡的安靜氛圍,沒有過度渲染或華麗詞藻,就像一曲低沉的弦音,讓離別的滋味更顯悠長。
- 洪德偉彩若瑄
細想之下,這種依依惜別的情感不只發生在古代,如今人們送機、送車時,那種不捨其實也一樣濃烈。
- 廖可欣
詩中蘊含的別離之感,正如江水悠悠,縈繞不散,讓人輕輕嘆息。
- 嵇雪柔欣沛藍
初讀《南浦別》,心頭像飄起淡淡的離愁,似春日裡最後一抹餘暉。
-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
若看李商隱的離愁詩,多了些雲裡霧裡的朦朧;白居易則是在樸實筆調中蘊藏深情,兩種風格都令人動容。(比較詩作2)
- 阮欣柔
若將此詩與杜牧的某些短小離別詩相比,白居易的筆法更溫和細膩,彷彿不忍就此分開,愈顯不捨。(比較詩作4)
- 正雄
每每讀到這首詩,我腦中便浮現江岸邊微亮的燈火,送行者相對默默,誰都說不出口那句再見。只聽得見水聲涓涓,如同此刻心意的無法挽留。彷彿所有言語都變得多餘,只能在離情中尋找一絲安慰。詩的節奏並不急促,而是帶著一種悠悠的延續感,好似提醒著我們:人生許多相聚,都將在如煙的時光裡成為記憶。
- 張家豪要努力向前衝嗎
比起他在《錢塘湖春行》洋溢的春光明媚,這首《南浦別》顯得情意婉轉哀傷,猶如夜雨敲窗,兩種不同筆調反映了白居易更全方位的創作面貌。(比較詩作3)
- 雅雯
與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南浦別》顯然短小許多,但同樣在簡短文字裡蘊含豐富情緒,兩首都能讓人感受他對別離的獨特洞悉。(比較詩作1)
- 曾芷瑜
有人說從《南浦別》可以看到詩人的不捨與深沉,實際上更能窺見他對人生無常的感慨——那種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的悲涼,深藏在字裡行間,讀來宛若江水寒煙般淺淺卻揪心。
- 章炳維柔惠欣
白居易用簡潔的詞句,將南浦送別的場景寫得朦朧又深刻。那似有若無的風,彷彿在訴說人生中數不盡的離合。尤其結尾的情緒收束得恰到好處,使人留下深深的惆悵。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放在現代來看,許多背井離鄉的遊子出國打拼,心中那種在機場匆匆一別的心情,和詩中氛圍有著微妙相似。(今昔對照1)
- 謝若璇
這首詩或許沒有特別強烈的悲痛,卻在簡淡平實中醞釀出讓人回味的苦澀,像夜晚看著漸行漸遠的燈火。
- 蔡佩真雅竹鳳
即使在現代聲光繽紛的時代,也仍然無法逃過離別帶來的低迴與黯然,《南浦別》點出那種無可挽留的遺憾,足以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