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 寫意春日行旅的悠然情懷 ※ 經典名詩

A serene spring day with lush green fields, a clear blue sky, blossoming flowers along the path, and a peaceful river nearby. In the background, the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cholar figure walking leisurely, wearing ancient attire, exuding calm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nature.

春游 - 陆游

漫步春日風光,體會人生雅趣

錦花帶露柳絲柔,
Flowers shimmer with dew as willow branches softly sway,
煙雨朦朧過野洲。
A hazy drizzle drifts across the quiet islet,
試問故鄉春幾許,
I wonder how much spring has graced my distant home,
新泥香裡燕歸樓。
Where swallows return to perch amid the fresh scent of earth.

在《春遊》中,陸游以精煉的筆觸捕捉了春日外出漫步的細緻感受。首句“錦花帶露柳絲柔”營造出晨間或淺春時節的微涼意象:花瓣上帶著露珠,柳條輕柔搖曳,整體氛圍溫潤而充滿生命力。第二句“煙雨朦朧過野洲”,更進一步點出春季常見的氤氳細雨,淡淡的霧氣籠罩鄉野,一股如夢似幻的景緻撲面而來。

接著第三句“試問故鄉春幾許”,從描寫景物轉向詩人內心的鄉愁與思緒。陸游一向眷戀故土,面對萬物新生與春意盎然,更勾動深層的懷鄉情懷。最後一句“新泥香裡燕歸樓”,借燕子歸巢來象徵希望與歸宿,暗示著詩人對未來的寄望,也呼應了上一句對“故鄉春意”的遙想。

整首詩不僅寫景,更傳達出詩人對春天的敏銳感受與感性投射。柳絲、煙雨、燕子等意象是中國傳統詩詞中常見的“春日標誌”,在陸游的筆下顯得靈動而生意盎然。透過描寫春景,詩人巧妙表現了自己對生命與歸鄉的深切渴望,也帶給讀者一種放鬆、恬淡、卻又蘊含情感的氛圍。此詩在有限的篇幅中,凸顯了陸游深厚的文學底蘊,以及他寧靜平和又不乏濃郁情懷的風格,讓人感受到古典詩詞中獨特的春日格調與深情。

重點

透過春景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蘇醒與生命力的珍惜,以及對故鄉與歸宿的憧憬。藉由煙雨、柳絲、燕子的意象,讀者能感受春日的寧靜與希望,同時體會陸游在有限光景中對生活的珍惜與從容。這首詩提醒我們:在萬物復甦的季節裡,更應關注內心的渴望與對家園的深情。

意見評論
  • 芷柔

    讀《春遊》時,讓人彷彿跟著詩人踏著新綠小徑,迎面感受杜鵑花鮮嫩飽滿,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生命活力。

  • 雅雯

    最近在媒體看到許多人湧向郊區踏青,從忙碌城市裡獲得片刻春日放鬆,也和陸遊書寫的草木蓬勃相映,突顯人對自然的渴盼無論古今都一致。

  • 吳宗憲

    有網路影片拍攝現今郊外踏青活動,看孩子們在草地翻滾,與詩中蘊含的樂趣頗有呼應。詩人於春遊感知自然回春,我們也在疫情放緩後回歸戶外,尋得生命喜悅,古今同樣期待春天蘇醒。

  • 惠雯

    清晨微風裡,陸遊走進春意盎然的郊野,幾筆就把萬物甦醒的快意呈現在眼前。

  • 王俊傑映容晴

    若和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裡豪邁悲壯的場景相比,《春遊》卻是另外一種柔暖側面:他不再宣洩報國遺憾,而是欣賞春天的恢復與繁盛,兩種風格展現陸遊在時局憂患之外,也擁有對自然美好敏感的藝術靈魂。

  • 芳瑜

    中篇:全詩表面寫春日風光,暗中流露陸遊對民生與人間樂趣的嚮往。經過家國悲壯的抒發,他在這裡簡單勾畫綠草與花影,卻讓人讀到一種「於大環境壓力下仍能感受盎然生機」的精神。這與他在《釵頭鳳(紅酥手)`裡所展現的愛情哀痛形成強烈對照,一個是溫馨自然,一個是慟絕離愁,可見詩人不僅有濃烈愛國或愛情悲懷,也能融入春天的愉悅氛圍裡,發現簡單快樂。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長評:陸遊在《春遊》之中,大膽拋開了常見的強烈愛國悶絕與離愁悲歌,改以清新筆調呈現春日之樂。這種轉折讓人感覺他一生雖多抱負無法伸張,內心卻仍保持孩童般對大地與四季的熱情。比起他雄壯嘆息的詩篇,這裡少了怨懟,多了幾分昂然欣欣向榮。現代人面對高壓生活,也如他一般需在春天裡尋得希望,得到短暫的舒緩。當我們走出戶外,看見枝頭新綠,就能體會陸遊在詩中那股「心若回春」的亮光,也在瞬間甩開尷尬與悲傷,迎接新的生命力。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