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野火燒不盡的堅韌草葉與別離感懷
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著名的送別詩,以「原上草」為主題,蘊含對生命韌性與離情別意的多重象徵。首句「離離原上草」勾勒出茂密草原的鮮活意象,緊接著「一歲一枯榮」則點出草每年循環枯萎與再生,顯示在自然之中有著反覆榮枯的規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尤為醒目,不僅直接刻畫出草的頑強生命力,更蘊藏人們面對困境時的堅韌態度。
後四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引領讀者體會春草無處不在的蔓延,以及古道、荒城的寂寥氛圍。結尾「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更將整首詩的離愁與情懷推向深處:茂盛的草莖纏繞著對友人的不捨,象徵人生聚散無常之際難以割捨的思念。透過自然景物與情感的結合,白居易將草的韌性、春天的朝氣,以及人世別離的傷感完美融合,形成一種既有生命力又帶著淡淡憂傷的詩歌氛圍。此詩平易近人、意境深遠,向來廣受後世喜愛與誦讀。
重點
• 草象徵生命週而復始,隱含人們堅韌不拔的精神
• 春風與野火對比,彰顯生命力與無法避免的變遷
• 結尾以離情作結,將送別之憂與草之興衰交織出淒美意境
意見評論
- 曾雅茹涵秋陽
白居易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將依依不捨之情融入自然景物,仿佛朋友離去後,草依舊生長不息,象徵了希望與悵惘同在。
- 陳力偉
詩人在草地送別故人,讓我想起自己在機場目送好友遠去,情景頗有相通之處。(現代事件2)
- 盧靜惠雨映白
古原草,送朋友,字裡行間彷彿都在低語人生聚散難測。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生命就像這原野草,一年又一年循環,看似重複卻富含期望,正如我們一次次送別、一次次相聚。
- 柯語嫣
每次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都能感到那股春野裡的淡淡哀愁。
- 思穎
有時候想著古人送別,憑一馬一舟,離別就是天各一方;現代交通再便利,分別時那份情感卻仍如草般不滅。(現代事件4)
- 柯語嫣
記得曾有論者說,白居易看似輕描淡寫,其實蘊含無限人情味,也難怪此詩千年不衰。
- 謝若璇
和他的《長恨歌》相比,這首更貼近日常,沒有王侯將相的浮華,卻同樣動人。(比較詩作1)
- 願一心人白頭偕老可好
草色連天,送別情更深,有種難以割捨的酸楚。
- 吳巧柔真意心
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那股深情卻猶如根根草苗,紮在我心中。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世間送別何其多,有了這首詩,就像多了個溫暖陪伴,可以在柔綠草香中稍作停留。
- 曹俊彥惠靖君
相比杜牧寫離情的豪邁,白居易的筆調柔和而綿長,就像一縷春風拂過草地。(比較詩作2)
- 士哲
總有些人會在告別之時硬裝堅強,但讀了這詩,就彷彿被其中的柔情所融化。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讀到最後一句,總帶著一股清涼感,像是草香還在鼻尖蕩漾。
- 許庭薇
詩中草的意象貫穿全篇,似有永不凋零的信念,讓人相信再遠的分離也終有重逢之日。
- 花蓮海洋公園東觀光去
細讀詩句後,我才明白詩人把無盡思念寄託在草的旺盛生機中,豈止是悲傷,更有未來的期待。
- 蔡明峰
感受最深的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股頑強的生命力,像對離愁的一種回應。(現代事件6)
- 正雄
想到此詩的背景,彷彿能看見古代原野上,朋友並肩而行,最後踏入各自人生的遠方,令人黯然神傷與敬畏並存。
- 士豪
看著詩中長長的綠草,彷彿人生的路也延伸到看不見的遠方,叫人思緒萬千。
- 雅雯
比起《琵琶行》的深情悲嘆,這首送別詩更溫暖,透過草原書寫無盡思念。(比較詩作3)
- 芳瑜
如今網路世界發達,再遠的距離也能聯繫,但送別的傷感仍未減半分。(現代事件3)
- 汪柏岳真詩瑤
或許是簡單的幾行詩,但能把送別的苦澀與希望全然表露,實屬難得。
- 方怡華
現代許多地區因為都市開發,原野早已不見昔日綠意,不禁令人懷念詩中那廣袤草地。(現代事件1)
- 賴昀真璐香菱
白居易的語言極為流暢,卻暗藏情感波瀾,讓人欲語還休,默默神傷。
- 芳瑜
文字無華麗雕琢,卻深深牽動心靈,宛如春草,纖細卻無處不在。
- 謝若璇
偶爾翻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總想到生命輪迴與歲月流轉。
- 韓莉君慕曦欣
再次閱讀時,莫名想起近日讀到的新聞:大片草原被工業區取代,更顯得詩中草色的珍貴。(現代事件5)
- 紀文豪
白居易用草的綿延隱喻人生離合,總讓人想起那些走遠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