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rm
noun (countable)
a feeling of fear or anxiety caused by the awareness of danger or a sudden sense of distress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式
指用於提醒人們警惕或通知緊急狀況的裝置或訊號,也可表示焦慮不安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alarm」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包括了防盜警報、鬧鐘,以及心理層面的警覺與焦躁。若就具體用法來看:第一,防盜或火災警報時,我們會說「The alarm went off when someone broke the window.」,表示當有人闖入或發生意外時,警報器發出響聲,提醒周遭人提高警覺。第二,鬧鐘的使用則常見於「I set my alarm for 6 a.m.」,方便你在指定時間內被喚醒。第三,若想呈現心理上的「焦慮或驚慌感」,可以用「Her sudden scream triggered an alarm in my mind.」,表達對某情況的恐懼或不安。在實用層面,面對「alarm」設計與使用時,需特別考量其響度、持續時間,以及對環境與人員的影響。例如,一些辦公室和住家會配有防災或防盜系統,當煙霧偵測器感應到可疑狀況或門窗感測器被觸發時,警報器就會發出響亮且急促的聲音,提醒住戶或管理人員即刻采取行動。在公共場所,則需制定相關規範,確保「alarm」的設置位置與音量皆符合法規標準,以便緊急情況下能有效疏散人群。同時,提醒操作人員要定期檢測與維護,避免發生誤報或失效的風險。心理層面的「alarm」則與情緒密切相關,特別是在過度壓力或焦慮的狀況下,我們腦中仿若拉響了「警鈴」,不斷提醒自己即將面對挑戰,進而出現緊張或不安。面對這種狀況,可以透過情緒管理與自我覺察來減少「alarm 狀態」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預先練習呼吸放鬆,或分解目標以降低焦慮。此外,也可建立明確的時間計畫,讓大腦清楚知道何時該「拉響警報」、何時能夠放鬆,避免持續緊繃影響身心健康。若能妥善運用「alarm」,不論是物理設備還是心理警覺,都能讓人更懂得掌控生活節奏,在關鍵時刻迅速作出反應。
替代選項
當需要表達「警報、提醒或焦慮」時,可依情境採用下列詞彙與語句:1. "alert":較著重提醒或預警,例如「The alert notified everyone of the incoming storm.」,提示人們即將迎來暴風雨。2. "warning":偏向正式或官方的告誡,如「A warning was issued to evacuate the area.」,多用於公共安全公告或文件。3. "warning sign" / "red flag":指示狀況可能不妙或有潛在危機時,如「That behavior is a red flag for possible issues.」。4. "anxiety" / "panic":著重心理層面的緊張或慌張,如「She felt anxiety rising when the lights went out.」。依情況挑選不同詞語,可使表達更具針對性:如談論公共安全、緊急狀況可用「alert」、「warning」;若想凸顯焦慮情緒,則可採用「panic」、「anxiety」。此外,「signal」、「indicator」等字也常見於技術領域,表示警訊與指示。
寫作
在正式或學術文章中,如果想要闡述警報系統或情緒預警機制的運作原理,「alarm」是個相當直觀的關鍵詞。例如,你可以在報告中探討火災或地震警報的偵測方式、傳感器技術,以及聲光訊號如何協助人員迅速反應,從而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論文若涉及心理層面的研究,也可引用「alarm」來形容人類面對恐懼、壓力或危機時的大腦活動模式,如戰或逃(fight-or-flight)反應等。撰寫過程中,建議先明確指出「alarm」的定義或功能,再結合研究數據或理論支持,如感測技術的精準度、誤報率分析或防災系統的成效評估。若討論現實案例,如某地區如何完善警報系統並因此成功減少損失,也能為論點增添說服力。最後,在結論或建議階段,可提出未來改善方向,如智慧物聯網整合、跨區聯防等,讓「alarm」在日常與專業領域皆能發揮最大效用。
日常對話
在日常對話或朋友間閒聊時,「alarm」可涵蓋多種情境。舉例來說,若你最近總是睡過頭,可以向同住好友抱怨:「My alarm didn’t go off this morning.」,表示鬧鐘失靈而造成遲到。當談到工作或學業壓力大時,也可半開玩笑地說:「My mind has an alarm whenever a deadline is near— I start panicking!」,指大腦遇到期限就自動拉響「警鈴」。若閒聊內容轉向人際互動,則可用「She raised an alarm when she noticed suspicious activity.」,表示某人看見可疑事情便立刻提醒他人;或是「That rumor set off alarms in the office.」,暗喻突然傳出的流言引發眾人恐慌與關注。即使是較輕鬆的語境下,也可以藉由「alarm」來表達各種「警惕」或「焦慮」,讓對話更富戲劇性或帶點幽默氛圍。
詞源
「alarm」源自中世紀義大利語「all’arme」(字面意為「拿起武器!」),主要用於戰爭或緊急情況時的呼喊,要求人們立刻準備迎敵。此呼喊被法語吸收後演變為「alarme」,再傳入英語並形塑為現代拼寫「alarm」。在歐洲封建時期,村莊或城堡若遭受外敵或盜賊入侵,需要人們快速聯防,因此出現各種「警訊裝置」與「警報口令」,如敲響教堂鐘聲或大聲呼喊,召喚大家防禦。後來,工業革命與城市化興起,災害或事故型態更趨複雜,於是研發了各種機械與電子的「alarm」,如火災警報、防盜系統、汽車警報等,同時廣為運用於人員與財產的保護。現代社會裡,「alarm」的角色除了承擔實務層面的警示,也暗示人們在心理上對突發狀況的本能反應,反映人類面對未知風險時的警覺與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