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智性之美」※ 一首向內在智慧與靈性之美致敬的詩篇 ※ 經典名詩

A surreal and ethereal depiction of light breaking through clouds over a tranquil lake surrounded by lush greenery, symbolizing the elusive beauty of intellect and spirit.

Hymn to Intellectual Beauty - Percy Bysshe Shelley

讚美智性之美 - 珀西·比希·雪萊

探索智慧之美的靈感頌歌

Hymn to Intellectual Beauty
致智性美的讚歌
The awful shadow of some unseen Power
那看不見的力量的可畏陰影
Floats though unseen among us; visiting
雖不可見,卻在我們之中漂浮;造訪著
This various world with as inconstant wing
這個多樣的世界,以如夏風般不定的翅膀
As summer winds that creep from flower to flower;
像夏天的風,從一朵花爬向另一朵花;
Like moonbeams that behind some piny mountain shower,
像月光灑在某座松山之後,
It visits with inconstant glance
它以不定的目光拜訪
Each human heart and countenance;
每一個人的心靈與面容;
Like hues and harmonies of evening,
像傍晚的色調與和諧,
Like clouds in starlight widely spread,
像星光下廣泛鋪展的雲朵,
Like memory of music fled,
像已消逝音樂的記憶,
Like aught that for its grace may be
像任何因其優雅而變得
Dear, and yet dearer for its mystery.
親愛,且因其神秘而更為珍貴的事物。
Spirit of BEAUTY, that dost consecrate
美之靈啊,你以自己的色彩使一切
With thine own hues all thou dost shine upon
你所照耀的人類思想或形式都顯得神聖,
Of human thought or form, where art thou gone?
你去了哪裡?
Why dost thou pass away and leave our state,
為何你離去,留我們於這
This dim vast vale of tears, vacant and desolate?
昏暗廣闊的淚谷,空虛又荒涼?
Ask why the sunlight not for ever
問為什麼陽光不會永遠
Weaves rainbows o'er yon mountain-river,
在遠處的山河上編織彩虹,
Why aught should fail and fade that once is shown,
為什麼曾經出現過的東西會衰敗和消失,
Why fear and dream and death and birth
為什麼恐懼、夢想、死亡與誕生
Cast on the daylight of this earth
在這地球的白晝投下
Such gloom—why man has such a scope
這樣的陰影——為什麼人類有如此廣闊的範圍
For love and hate, despondency and hope?
用於愛與恨、沮喪與希望?
No voice from some sublimer world hath ever
從更高世界傳來的聲音從未
To sage or poet these responses given—
給予賢者或詩人這些答案——
Therefore the names of Demon, Ghost, and Heaven,
因此,惡魔、幽靈和天堂的名字,
Remain the records of their vain endeavour,
仍然是他們徒勞努力的記錄,
Frail spells—whose uttered charm might not avail to sever,
脆弱的咒語——其言出的魅力無法切斷,
From all we hear and all we see,
從我們聽到和看到的一切中,
Doubt, chance, and mutability.
懷疑、偶然性和變化無常。
Thy light alone—like mist o'er mountains driven,
你的光輝獨自——如薄霧飄過驅動的山巒,
Or music by the night-wind sent
或夜風送來的音樂
Through strings of some still instrument,
穿過某種靜止樂器的弦,
Or moonlight on a midnight stream,
或是午夜溪流上的月光,
Gives grace and truth to life's unquiet dream.
賦予生命不安夢想以優雅與真實。
Love, Hope, and Self-esteem, like clouds depart
愛、希望和自尊,像雲朵般消散
And come, for some uncertain moments lent.
又到來,因某些不確定的時刻所借出。
Man were immortal, and omnipotent,
人類本可不死,且全能,
Didst thou, unknown and awful as thou art,
若你,未知而令人敬畏的你,
Keep with thy glorious train firm state within his heart.
將你那光輝的列車穩固地留在他的心中。
Thou messenger of sympathies,
你是同情的使者,
That wax and wane in lovers' eyes—
在戀人的眼中盈虧變化——
Thou—that to human thought art nourishment,
你——對人類思想而言是養分,
Like darkness to a dying flame!
如黑暗之於垂死的火焰!
Depart not as thy shadow came,
不要像你的影子來時那樣離去,
Depart not—lest the grave should be,
不要離開——以免墳墓成為,
Like life and fear, a dark reality.
如同生命與恐懼,一個黑暗的現實。
While yet a boy I sought for ghosts, and sped
當我還是個男孩時,我尋找鬼魂,並迅速奔走
Through many a listening chamber, cave and ruin,
穿過許多傾聽的房間、洞穴和廢墟,
And starlight wood, with fearful steps pursuing
以及星光下的森林,懷著恐懼的步伐追尋
Hopes of high talk with the departed dead.
與逝去亡靈高談闊論的希望。
I called on poisonous names with which our youth is fed;
我呼喚那些充斥我們青春的有毒名字;
I was not heard—I saw them not—
我未被聽到——我未見到他們——
When musing deeply on the lot
當深思生命的命運
Of life, at that sweet time when winds are wooing
在那甜蜜時刻,當微風輕撫
All vital things that wake to bring
所有甦醒的生命帶來
News of birds and blossoming,—
鳥兒與花開的消息,——
Sudden, thy shadow fell on me;
突然間,你的影子落在我身上;
I shrieked, and clasped my hands in ecstasy!
我尖叫,並在狂喜中緊握雙手!

詩歌詳解:〈讚美智力之美〉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讚美智力之美〉是一首哲理深刻的抒情詩,探討了智力之美(Intellectual Beauty)這一抽象概念。這首詩以七節詩段構成,每一段都揭示了作者對於智力之美的存在、作用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的思考。

第一段:智力之美的本質與流動性

詩的第一段開篇便描繪了一種「未見之力」(unseen Power)的神秘存在。這種力量如同夏日的微風或月光般飄忽不定,時而出現在人心之中,時而消失無蹤。雪萊使用了一系列自然意象,如「夏季的風」、「月光」和「雲層」,來表達智力之美在世界中的流動性和不可捉摸的特質。這些意象不僅增強了詩的美感,也暗示了智力之美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難以完全掌握的。

第二段:智力之美與藝術和思想的關係

在第二段中,雪萊將智力之美稱為「美之靈魂」(Spirit of BEAUTY),並指出它能賦予人類的思想與形式以神聖的色彩。然而,他同時提出了疑問:為什麼這種美麗的力量會離去,留下人類處於「淚水的幽暗深谷」(dim vast vale of tears)?這裡反映了雪萊對於智力之美短暫性的困惑,以及人類在失去它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空虛。

第三段:對永恆的追問

第三段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探討了為什麼美好的事物不能永遠持續。雪萊提到了彩虹、陽光等自然現象,並以此比喻智力之美在人間的短暫停留。他還列舉了恐懼、夢想、死亡和誕生等生命的基本元素,說明它們如何為地球的光明投下陰影。這些問題體現了詩人對於宇宙秩序和人類命運的深刻反思。

第四段:對超自然世界的懷疑

在第四段中,雪萊承認,無論是智者還是詩人都未能從「崇高世界」得到答案。因此,人類創造了「惡魔」、「幽靈」和「天堂」等概念,試圖解釋那些無法理解的事物。這些詞彙被視為脆弱的咒語,無法真正消除我們對於懷疑、偶然性和變化的感受。

第五段:智力之美作為生命的恩賜

第五段再次強調了智力之美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雪萊用霧氣、夜風吹奏的音樂和月光下的溪流等意象,來形容智力之美如何為生命的不安定之夢帶來優雅與真實。這一部分突出了智力之美作為一種啟發性力量的作用,它能夠使混亂的世界變得有意義。

第六段:個人經歷與誓言

第六段回顧了雪萊年輕時尋找幽靈的經歷,並描述了他第一次感受到智力之美降臨時的震撼。他提到自己曾向毒害青年的名字呼喚,但沒有得到回應。直到某一天,在星夜森林中沉思時,智力之美的影子突然籠罩了他,讓他激動得尖叫起來。這段敘述充滿戲劇性,展現了詩人對智力之美虔誠的信仰。

第七段:終極祈願與人生觀照

最後一段總結全詩,雪萊表達了他希望將自己的能力奉獻給智力之美,並相信它能夠解放世界,使其擺脫黑暗的奴役。他還提到秋天的寧靜與光輝,認為這正是智力之美對他早年生活的影響延續到成年後的結果。通過這樣的祈願,雪萊傳遞出對智力之美的無限敬仰,以及對人類未來的深切期望。

總結

〈讚美智力之美〉是一首融合哲學思考與藝術表達的傑作。雪萊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語言,探索了智力之美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意義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詩歌的核心在於對美好事物短暫性的惋惜,以及對其背後隱藏的永恆真理的追求。 這首詩不僅展示了雪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才華,也引發讀者對於自身存在價值的深刻思考。

重點

雪萊透過這首詩探討了人類心智與宇宙真理間的聯繫,強調知識、美感及靈性的力量如何引導我們超越世俗,尋找生命深層意義;他認為唯有理解並擁抱這種『智性之美』,才能真正獲得內心平靜與啟發。

意見評論
  • 南台灣情放光海活充沛

    詩中所謂的Intellectual Beauty,其實不僅局限於理智之美,更包括對真、善、美全方位的嚮往,彷彿在指出心靈昇華的路徑。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那種謙遜又盛大的語氣,好像作者在向無形的宇宙獻上祈禱。

  • 柯佳穎

    想到最近越來越多人關注心靈成長與內在平衡,便覺得這首詩正能呼應我們對精神性與美的渴盼。

  • 宜蘭童玩節夏日子戲地

    短短幾句,就能讓人覺得自己彷彿站在幽靜湖邊,水面映出一抹微光,讓平日塵囂的心突然安寧。

  • 雅芳

    不單單是浪漫,也帶著一絲嚴肅思辨,像在細細鞭策讀者去省察自我靈魂的深度。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有種從喧囂世界中抽離,僅僅與自己或更高意識對談的感覺,整個詩境讓人神思昇華。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夜深再看此詩,更能感受到雪萊化理性與神祕為詩的獨特魅力。

  • 胡宇威演技氣到粉絲愛

    雖然全詩帶著莊嚴色彩,卻並非居高臨下,反而像溫柔敲擊靈魂深處的音符。

  • 怡如

    和《Prometheus Unbound》裡的激烈反叛不同,這首詩顯得格外內斂,將焦點聚集於個體心靈與宏大的精神力量交匯上。

  • 趙子淇佩玲妙

    有些句子雖然短,但意境深遠,猶如暗夜中閃爍的繁星,指引著某種不易言說的方向。

  • 鐘品妍

    最後的那股餘韻,縈繞在思緒裡,好像盪起微微的回聲,提醒我們在喧囂中也能尋覓到靈魂的光。

  • 梁宥涵銘姿蓮

    仿佛跨越紅塵,來到一處寂靜山巔,專注傾聽天籟。

  • 方文琳演戲歌唱很精彩

    詩句帶有一絲神祕主義色彩,彷彿作者透過雲霧去捕捉那虛幻卻又真實的神聖之源。

  • 俊豪

    比起《To a Skylark》的雀躍,《Hymn to Intellectual Beauty》多了幾分沉澱,更多思索與內在光芒。

  • 江妍欣

    回味片刻,那脈脈流動的思想之美,像是留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 洪詩婷

    讀多次後才發現,雪萊想傳達的或許是:當人能領悟這股Intellectual Beauty,就能擺脫人世混亂,找到精神依歸。

  • 家豪

    有時候會想,若我們也能如詩中般去感受世界的神祕與美好,或許就更懂得珍惜自身存在。

  • 子豪

    不僅是對“美”的吟誦,也像對人類精神的鼓勵,讓人相信內心自有無窮可能。

  • 方怡華

    隱約有種宗教般的崇敬感,但又跳脫了傳統信仰,轉而崇尚自由思考和心靈之美。

  • 曾俊偉

    與《The Cloud》那種繽紛自然氣息不同,這裡更著墨於抽象的心靈境界,卻同樣彰顯雪萊對生命奇蹟的讚嘆。

  • 佳蓉

    猶如觀賞曙光破曉,瞬間就有了想飛昇的衝動。

  • 劉雅婷

    字裡盡是對高尚情操的景仰,令人萌生“人或許能更好”的信念。

  • 高佩蓉子筠柔

    像清晨的寒露,滴落在心湖,透著淨化人心的神祕力量。

  • 怡芬

    相比他在《Ode to the West Wind》裡的熱烈呼喊,這首詩更顯內省,將注意力放在靈性與心靈的微妙轉折。

  • 郭承宇玟志鳳

    雪萊在《Hymn to Intellectual Beauty》中,彷彿為抽象的靈光寫下一曲深情頌歌。字裡行間洋溢著對人性與美的追尋,帶有一種既神聖又憂愁的氛圍。通篇讀來如同被一縷縷光影牽引,時而感到沉靜,時而被神祕力量撼動。

  • 方怡華

    整體節奏沉穩優雅,卻又不失雪萊對自由與生命的理想呼應,這種並存的張力很迷人。

  • 梁宥涵銘姿蓮

    有時候社群媒體充斥浮誇與表象,看完這首詩後,彷彿重新找回追尋內在本質的力量。

  • 采蓉

    每每讀到“Spirit of BEAUTY”之類的呼喚,就好像感受到從詩句中散發的柔光,將人心悄然提攜到更高層次的領域。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若要品味心靈的美好,這首詩絕對是個絕佳起點,帶領我們穿越人間的塵霧,抵達更純粹的境界。

  • 洪芷晴

    讀到後半段,覺得作者透過“Intellectual Beauty”引導出一種深層反思:人究竟能否真正觸及、擁抱那不可見的真理?這種質問使詩整體更具哲學色彩。縱然字句間充盈浪漫氛圍,實際卻是在讓讀者面對自身信仰、價值與內心的真實渴望。

  • 汪青柔麗雅雯

    一首優雅的讚美詩,卻又帶著一絲憂傷,讓人回味不已。

  • 宏傑

    雖然有點哲學味,但處處散發詩意,讓人不會感到生硬,反而沉醉其中。

  • 張志強

    讀著讀著,心靈像被柔光包圍,讚嘆不已。

  • 高佩蓉子筠柔

    文字流露出一種超脫感,好像把世俗苦痛都融化在詩句之中,化成對更高理想的呼喚。

  • 惠雯

    感覺這不只是詩,還是一則敲響心靈的鐘聲,讓我們暫且脫離物質的汙濁。

  • 采蓉

    讀完就像接受了一次安靜的洗禮,整個人都被一種溫潤光輝所籠罩。

  • 柯佳穎

    當下紛亂時局讓許多人心浮氣躁,但我在詩中重新找回那份寧靜與對美的堅信,或許正是它的力量所在。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