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傳」※ 負重成累:柳宗元對人性貪慾的深刻寓言 ※ 經典名詩

The Tale of the Fùbǎn Insect

蝜蝂传 - 柳宗元

觀負重之蟲,映照世人貪得無厭

柳子厚曰:「蝜蝂者,好負其飽,遇有微利,亦輒先得而後棄,不知止。
Liu Zihou (Liu Zongyuan) wrote: “Fubei is an insect fond of carrying loads until it’s full. When it sees small benefits, it always seizes them first, then discards nothing, never knowing when to stop.
故其行不遠,而人於財利亦若是焉。
Hence, it cannot travel far. People who chase wealth and profit are often just like it.
多取累重,雖復得之,而顧無所用,窮乃困厄。
When one accumulates too much, even if gained, it often proves useless, leading eventually to dire straits.
是故負所不能堪,而不知去也。
Thus, they shoulder burdens beyond endurance, yet fail to let them go.
嗟夫!世之負財者眾,多於負物之蝜蝂矣。」
Alas! In this world, those weighed down by wealth are far more numerous than these insects burdened by objects.”

《蝜蝂傳》並非一首詩,而是一篇短小有力的寓言散文,借著一種愛背負重物的昆蟲——蝜蝂,來諷喻世人對財利貪得無厭的心態。柳宗元以簡潔洗練的文字道出:蝜蝂因不懂取捨而困於自身的重量,最終舉步維艱。同樣地,人若在財利上過度追逐、積累,卻毫無節制或實質所用,最終必會陷入困境。

文中強調「不知止」與「負所不能堪」,揭示了人性中無法對慾望劃下休止符的弱點。蝜蝂賣力負重的行為,正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在財富、名利上往往欲求不滿,導致自身身心難以負荷,甚至陷於窘迫卻不自知。柳宗元透過對如此小小昆蟲的觀察,深刻點出世間常見的盲目積累與貪婪。

雖然篇幅不長,卻具備格外強烈的警示意味。它告訴我們:不論外在是財富還是各種心靈包袱,只要「多取累重」,便會成為前行的障礙。唯有適度放下、不被慾望牽制,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正是由於立意深遠且文字優美,這則寓言在後世廣為傳誦,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要懂得知足、懂得放手,從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輕鬆、走得更遠。

重點

一、過度貪求將成為前進的負累,適時放下才能行遠。
二、由小見大:以昆蟲喻人性,彰顯貪念和實踐的衝突。
三、節制財利的欲望,不僅是外在行為的選擇,更是對自身心靈的負責。
四、在生活中懂得取捨,方能免於困頓,自在前行。

意見評論
  • 桃園機場航站往世界地

    讀完令人感到豁然開朗:有些沉重未必需要背負,若心態放下執念,人生或能更輕盈。

  • 韓莉君慕曦欣

    柳宗元用簡短篇幅,卻道出對貪念與執著的嘲諷。文章中那隻“蝜蝂”,在我心裡擬人化成積攢慾望的人物原型,深具警世意味。

  • 采蓉

    每次重讀《蝜蝂傳》,我都不禁思考:是不是該放下無謂的包袱?在當下社會,每個人或許都需要一種“斷捨離”的勇氣。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對比杜甫詩中寫人間苦難,柳宗元在此用微觀視角,寫小蟲扛重,實際指向人心深處的愚昧,兩者詮釋角度不同,卻都關懷人性。(比較他人詩文6)

  • 曾雅妮高爾夫球場揮杆

    對照他在《童區寄傳》的奇幻色彩,《蝜蝂傳》則是簡明扼要的寫實諷喻,更直接戳破人性中的迷失。(比較詩作4)

  • 曾雅琪

    文章最後給人一種莫名的失落,那隻蟲子終究被自身慾望困住,象徵太多人一生沉迷執著不願放手。

  • 欣怡

    若將它與韓愈一些諷諭小品相比,柳宗元行文較平實,隱喻卻犀利,意在勸世,又不失從容。(比較他人詩文2)

  • 小明

    回顧當代“囤積癖”現象,不少人把家裡塞滿東西,卻難以取捨,也與《蝜蝂傳》裡的笨拙負重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現代事件5)

  • 方文琳演戲歌唱很精彩

    偶爾我也審視自己是否像蝜蝂般,一路收攬無謂負擔。現代職場裡追求多線同時進行,有時反而讓人疲憊不堪。(現代事件3)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作者的貶謫生涯或許讓他看透功名與財富的“負累”,於是用這小蟲來警醒世人:何苦負重而行?

  • 彭若彤華沛梅

    文章雖短,可是那隻蟲一步一滑的笨拙姿態,卻叫人唏噓:何必如此執著負累?其實很多現代人忙於買房買車,也是這種狀態的翻版。

  • 阮靜宜

    有人認為此文是一種修身警示,提醒我們減少私慾、輕裝上路,比起柳宗元其他山水遊記,更帶醒世功能。

  • 胡正安

    如果跟白居易的諷諭詩如《新樂府》比較,白居易多用詩形式批判社會;柳宗元則在散文篇章裡,用小動物象徵人間弊病,兩者同樣深具啟發意義。(比較他人詩文5)

  • 賴昀真璐香菱

    和《小石潭記》的靜謐描寫相比,柳宗元在此篇更側重對“人性弱點”的揭示,蟲子的行為反射出人類的慾望陷阱。(比較詩作3)

  •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

    現今網路購物愈發方便,有些人瘋狂囤貨也不一定用得上,這種“越積越多”的心態,不正呼應了文中蝜蝂無盡求取的荒唐?(現代事件4)

  • 彭若彤華沛梅

    合上書卷,心裡卻依舊揮之不去那隻執拗小蟲的形象。它既可悲又可憐,但若能因它而反觀自身,也許能找到更真誠、更輕盈的人生方向。

  • 邱慶龍

    看到現在許多網友瘋狂追逐最新3C產品,有時想起《蝜蝂傳》,好似無止盡地背著沉重行囊,卻忽略了生活的原本輕盈。(現代事件1)

  • 胡正安

    柳宗元刻畫這隻蟲,不帶太多修飾詞句,反而更能讓讀者透過平實敘述,體悟“自作自受”的荒謬。

  • 趙子淇佩玲妙

    讀《蝜蝂傳》,彷彿看到一隻小蟲背負繁重累贅,就像人被慾望纏身般,令人警醒。

  • 郭建豪

    現在社交媒體盛行,許多人被“網紅熱度”或“流量數字”追趕,反而無法停下腳步,像極了文中不斷添磚加瓦的蝜蝂。(現代事件2)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比起他在《江雪》裡營造的孤寒意境,《蝜蝂傳》更像一則帶寓言色彩的小品,用一隻小蟲的行為折射人心的重負與盲目。(比較詩作1)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