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小墓」※ 蘇小小的香消玉殞與詩人筆下的淒美意象 ※ 經典名詩

Su Xiaoxiao’s Tomb

苏小小墓 - 李贺

訴盡紅塵名妓短暫芳魂的深邃悲懷

幽蘭露,如啼眼
Dew on the hidden orchids glimmers like tearful eyes,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No token can tie hearts as one; fleeting blossoms resist any severing,
草如茵,松如蓋
Grass spreads like a lush mat, pine boughs shelter like a canopy,
風為裳,水為珮
Wind becomes her flowing robe, water her graceful ornament,
傾城兒女不可及
No worldly beauty can rival her overwhelming allure,
丹青人畫相思入
Yet painters attempt to render her longing in their colored brushwork.

《蘇小小墓》是李賀以傳奇名妓蘇小小為題,借墳塚氛圍描繪出一曲哀婉淒清的絕唱。傳說中的蘇小小姿容絕世、情深義重,但生命匆促易逝,後世文人常以她的短暫芳華對照紅塵縹緲。本詩起首即點出“幽蘭露,如啼眼”,暗示淚水般晶瑩的晨露,營造出微寒而深沈的感覺。接續的“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更進一步強調蘇小小留不住的情愛與繁華,猶如輕煙般一瞬即散。

李賀善於運用瑰奇的意象,本詩中“草如茵,松如蓋”一筆,既繪出墓地周遭清幽的綠意,也象徵著蘇小小身後世界的恬靜與超然。接著“風為裳,水為珮”,將自然元素幻化為她的衣飾,宛如一抹孤絕的靈魂,與周圍環境密不可分。最後兩句“傾城兒女不可及,丹青人畫相思入”則傳遞出對蘇小小傾國容顏與柔情的追念:雖然她已逝去,但那段柔腸百轉的愛恨情仇,依舊深深縈繞,吸引後世無數文人想要留住她絕代風華的身影。

李賀在詩中以精煉的語言,描繪了蘇小小「絕世而孤」的生命縮影,凸顯短暫芳魂在時間長河中的深沉哀歎。整首詩既有細膩的情感,又洋溢著神秘雅致的氣息,充分展現李賀豐富的想像力與藝術表現力。詩人利用對自然物象的刻畫,烘托出人物的靈動與喪失,形成獨特的蒼涼美感。這種以花影、露水、風松映襯芳魂的寫法,讓讀者仿佛看見一抹歷史長河裡輕盈閃動的身影,又彷彿聽聞淺吟低訴的情意,正是李賀「奇幻瑰麗」風格的典型代表。

重點

一、藉蘇小小的墓地場景,呈現紅顏薄命、芳魂長眠的淒婉。
二、以自然意象突顯情境:露水、煙花、松風皆烘托出詩中人的淡泊與殘酷美。
三、李賀擅長以奇幻瑰麗手法書寫傳奇人物,展露濃厚浪漫風格。
四、詩人對蘇小小的追憶,也包含對人世情愛與短暫人生的深刻感懷。

意見評論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我常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一起讀。李白的懷古多了放達之氣,李賀則將詩意融入陰森與幻象,更能勾起對時光不復的深沉感受,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懷古視角。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若不是李賀獨到的筆觸,很難在短短幾行間,就讓墓園成為一個既浪漫又帶點森然的舞台。

  • 柯曜任

    有人拿它與杜牧的《泊秦淮》相提並論。前者寫淒迷古墓,後者寫燈火輝煌的都市夜景,兩者皆弔古懷舊,只是李賀更偏向陰冷與幻象,而杜牧則暗含對時局的憂思。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李賀善於營造神祕氛圍,這首〈蘇小小墓〉用低沉的調子蘊藏著浪漫詭譎的美學。和他另一首〈李憑箜篌引〉相比,後者以樂音襯托深幽,而這首詩則聚焦在墓園夜色下的蒼涼情緒,讓人讀來心頭微顫。

  • 江妍欣

    文字沒有大篇幅鋪陳,卻處處透出李賀的「詩鬼」風格,將愛與死帶進暗夜的朦朧裡。

  • 胡佩慈

    反覆品讀後,才發現李賀用如此陰柔的方式紀念一位紅顏女子,其實背後蘊藏的是對世事無常的哀歎,也是對美好消逝的無奈。

  • 林國華

    讀到最後,心裡不免浮現「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惆悵,好像蘇小小的絕代風情只有透過詩人才得以存留。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前陣子在網路看到一則關於城市文創開發古蹟的新聞,讓我不禁聯想到詩中蘇小小墓在現代文旅浪潮下恐會化為觀光焦點。或許詩裡的幽靜與神祕,也會隨著商業化而漸漸淡去。

  • 蘇麗華

    幾句讀來,彷彿看見蘇小小幽靈般的身影在夜月下輕嘆。

  • 趙子淇佩玲妙

    蘇小小本是西湖名妓,於是乎李賀用這樣的筆鋒描述她的墓,將浪漫與淒厲糅合在一起,格外帶著淒美的情調。

  • 郭華倫

    整首詩帶著失落與暗示,猶如從畫中走出的青衣女子在嘆息,讓人對蘇小小的傳奇生涯多了幾分想像。

  • 惠琳

    李賀對死亡的描寫往往帶有詭譎之色,這首更將一位風華女子的墓地披上微光,不僅感傷,也多了幾分靈異神韻。

  • 大明王

    感覺李賀一筆落下,就將夢與現實揉雜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衰草凄凄、花影婆娑的場景,讓讀者深陷其中。

  • 嘉文

    有種淡淡的哀愁,像夜風撫過古墓,一切都顯得靜謐又神秘。

  • 紀文豪

    墓前草木搖曳,彷彿蘇小小的一縷幽魂仍在夜裡悄聲敘說過往,令人心神怵動。

  • 歐陽妮妮拍戲主持方展

    和他的〈雁門太守行〉相比,〈蘇小小墓〉沒有戰爭的悲壯,卻有哀絕的美感,同樣展現李賀對陰鬱場景的高超描繪能力。

  • 趙子淇佩玲妙

    對照他另一首〈南園〉,那邊的落花傷春更平易近人,這裡卻是深入地底的寂靜與神秘,兩首詩都展現了李賀深厚的情感張力。

  • 曾柏毅麗雪芬

    我想起有些都市最近大舉整修古墓區,引發保存與開發的爭論。若在蘇小小墓前也遇到同樣局面,不知是否還能保有詩中那股神祕與淒美。

  • 阮靜宜

    短短詩意卻能感受到青春凋謝與歷史流逝的矛盾,仿佛在幽暗墓園裡仍殘留一絲粉紅記憶,帶著無言的悲歎。

  • 杰倫

    詩中運用鮮明意象:微涼夜色、孤冢斷魂,教人彷彿踏進霧中墓園,與蘇小小隔著時空相望。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