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其二) - 柳宗元
高樓俯瞰群山,客子羈懷未盡
此詩延續了柳宗元在《登柳州城樓》題材中慣有的憂思與廣闊意象。雖冠名“(其二)”,實際上可能是後世文人或收藏者依據詩意風格或傳世片段而做的整理與命名。整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在於「登樓遠望」的視角:透過寒雲、亂石、蜿蜒江水等大自然景觀,映射出詩人的孤旅與憂思。
開篇兩句先以「亂石」「雲氣寒」設定沉鬱冷峻的基調,凸顯城樓周圍地形多變,意象與氣溫皆暗示詩人的困境與心寒。第二聯轉到「他鄉城郭客衣單」,輕描淡寫中帶出客居異地的孤獨與難耐,僅薄衣在身,更顯淒冷。第三、四句中,月亮與中原交織成強烈的鄉愁:「獨立」表明形單影隻的處境,而「何日還」一語,坦露長期被貶或遠離故土的巨大失落。
後四句進一步鋪陳江水與暮色,以「江水蜿蜒連客夢,羈心浸透暮山顏」將人與自然巧妙聯繫:江流綿延不絕,宛如詩人思鄉的長流;暮山陰影也彷彿映照在他內心,兩相交融,透射出強烈的精神折射。終結句則以「煙波天際闊」和「故國山」形成對比,展現視野一望無際,心卻被思鄉之情束縛;在地理的遼闊與情感的無窮之間,浮現一股悲壯。
這種「登高」「臨水」「望鄉」的結構正是柳宗元山水抒情詩的常見模式:借宏大自然景觀來表現人生遭遇的坎坷。在唐代貶謫文化中,高樓遠眺往往成為士子抒發胸臆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將孤高自守與不甘失意融合在一起的情感宣洩。就文學價值而言,《登柳州城樓(其二)》將山水的蒼茫與人的思歸之情交疊成一幅意境深遠的風景畫,延續了柳宗元純淨卻悲涼的創作色彩。
重點
一、以「登樓」為視角,詩人借高處遠眺宣洩離愁與思歸之情。
二、善用冷色調意象:雲氣寒、亂石、暮山等,強化悲寂氛圍。
三、江水與月亮:一動一靜,映襯詩人的心靈漂泊與彷徨渴望。
四、唐代貶謫文化:透過高樓俯瞰的象徵,展現貶臣對故鄉、對朝廷的牽絆不斷。
意見評論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柳宗元把城樓之高寫成俯瞰紅塵,卻也藉此遙想北國,真是筆筆含憂。
- 承恩
短短幾行卻延伸出無限餘韻,宛若一陣寂靜之風,從高處呼嘯而過,讓人瞬間失落。
- 林詩涵夢竹君
很喜歡這首詩的節奏感,沒有多餘渲染,像秋風拂過落葉般,乾淨卻令人微微心酸。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城樓象徵權力與視野,此時卻是囚禁詩人的所在,他的靈魂在高處但不得自由,這種反差惹人歎惋。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在稀薄空氣裡,城垣外山光水色朦朧浮現,詩人卻不見欣喜,彷彿風景再美也難以撫平創痕。
- 蔡佩真雅竹鳳
最後一合詩卷,腦中仍浮現城樓風聲嗚咽的空洞感,感慨他半生坎坷,却仍用簡潔文字記錄一場內心風雲。
- 鐘品妍
我彷彿看到他屹立於高處,任憑風掃過衣襟,卻無法吹散胸中鬱結。這種對照令全詩滲著淡淡苦澀。
- 玉婷
和他在〈江雪〉裡的純白孤絕相比,此作顯示城樓既是高度,更是一種遠觀眾生的角度。(比較詩作1)
- 曾俊偉
登高本該開闊心境,作者卻在滄茫天際裡看出人生無常,教人心生一絲悵惘。
- 張志強
與杜甫那種激昂的登樓詩截然相反,柳宗元向來溫潤中帶著堅硬,似冷光的寶劍,不易展露鋒芒卻可透骨沁寒。
- 士林官邸瑰展芳香鼻漫
每回重讀,都覺得心裡陣陣空蕩,好像跟著他一同站在高處,看著遠方灰濛濛的天邊,無處可投。
- 春眠不覺曉處聞啼鳥聲
倘若有誰能讀懂他在城樓遠眺時的黯然,或許就能感受貶謫官員內心最深處的嘆息。
- 美美
同樣是登樓,李商隱常寫得朦朧纏綿,柳宗元則更尖銳地顯示孤高姿態,一種帶刺的清冷。
- 許京翔柔希玲
作者沒有重覆強調貶謫苦楚,卻用天空與原野的遼闊來烘托“人之渺小”,更加顯得他的境遇孤單。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這首詩保留了柳宗元一貫的簡練風格,每一句像清晰的刀刻,直接劃進讀者心底。
- 曾雅茹涵秋陽
我欣賞它的留白,讓讀者自行填補詩人無奈或堅忍,彷彿在夜空裡接收無聲電波,激盪無限聯想。
- 柯佳穎
在柳州這般邊城,人事相對冷清,柳宗元於是借登樓思緒紛飛,也帶出被貶謫者的落寞。
- 蕭孟辰愛雪妮
一瞥《登柳州城樓(其二)》,便感到風雲淺淡中夾雜著靜默孤愴。
- 嘉玲
城樓並非鮮艷舞台,而是一座空寂的瞭望台。作者眼中無喧囂人群,只有黯黯長空,猶如一面投射內心的孤獨之鏡。
- 俊豪
讀完忽然想到:或許他看似無表情地眺望,其實思緒百轉千回,正如我們身處繁華卻時感空虛。
- 楊書芳
那風呼嘯而過,帶走什麼、又留下什麼?詩裡沒有明說,卻讓人撿起一顆憂愁的心。
- 佩玲
想起現代不少旅者也喜愛登上高樓拍照俯瞰城市,但喧鬧燈火不一定能減輕內心寂寞,或許和詩人處境有幾分共鳴。(今昔對照)
- 思穎
登臨處雖海闊天高,但詩人無法擺脫束縛,那深層喟嘆如遠處陰雲聚集,似撕不開也擋不住。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和白居易的《問劉十九》那種溫暖酒意相比,柳宗元明顯更寂寥,如同在高處感嘆世路崎嶇。(比較詩作3)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若論名氣,此詩不如〈江雪〉廣為人知,但它卻更能顯示柳宗元“身在高處、心在低穀”的矛盾美學。
- 歐維嘉淑麗晴
高樓之上,時光似乎停滯。詩人僅以幾筆便呈現寂然而廣闊的天際,好像把一切情緒都放大到無邊。
- 蘇小梅
有人說登樓詩多半是壯懷激烈,但這首詩顯得十分冷靜克制,像遠遠地看著塵世,沒有大聲感嘆,卻更強調一種難言的苦澀。
- 洪嘉傑靈雪儀
城樓之上,或許他想起故鄉、想起未竟抱負,也想起曾經春風得意的一切。眼下只有無盡蒼茫。
- 北台灣光越來越多好好
相較於杜甫登樓時往往憂國憂民、情懷沉重,柳宗元此刻更接近個人心緒的靜觀與反省。(比較詩作2)
- 佳蓉
若把它和柳宗元的《漁翁》相比,《漁翁》帶著歸隱氣息,這裡則是一種身不由己的遠眺,更顯矛盾。(比較詩作4)
- 劉雅婷
他不寫山川秀麗,也不寫人煙繁榮,偏偏聚焦“登高”,象徵絕境中仍努力一探究竟,或是徒勞的逡巡。
- 楊書芳
縱觀作者多首寫景詩,常有空曠或荒涼之感,此作更從“城市高處”切入,呼應他異鄉客的心境。
- 阿國林
詩意雖悲涼,但並非沉淪,反而折射出一絲頑強,就如風可以捲起衣袂,卻卷不走詩人的思索。
- 怡君
許多詩人喜愛以古城樓訴說興亡故事,柳宗元卻似在自我對話,將歷史風雲換成內心潮起潮落,別具一格。
- 建宏
比起有些詩人的離情別緒,柳宗元更具自身的孤絕特質,城樓揚塵讓他顯得更寂寥,是種深沉的個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