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殺的那人」※ 一名士兵對殺戮行為的內心掙扎與反思 ※ 經典名詩

A somber battlefield scene at dawn with a lone soldier standing amidst the haze, looking down at the silhouette of another fallen soldier lying on the ground. The atmosphere should feel heavy yet contemplative, evoking themes of regret and shared humanity.

The Man He Killed - Thomas Hardy

他所殺的那人 - 托馬斯·哈代

戰場上的矛盾心聲

Had he and I but met
要是他和我能相遇
By some old ancient inn,
在某個古老的客棧旁,
We should have sat us down to wet
我們應該坐下來暢飲
Right many a nipperkin!
不止一杯小酒杯!
But ranged as infantry,
但排列成步兵,
And staring face to face,
彼此面對面凝視,
I shot at him as he at me,
我向他開槍,他也向我開槍,
And killed him in his place.
並把他殺死在原地。
I shot him dead because —
我射殺了他,因為 —
Because he was my foe,
因為他是我的敵人,
Just so: my foe of course he was;
沒錯:他當然是我的敵人;
That's clear enough; although
這很清楚;儘管
He thought he'd 'list, perhaps,
也許他以為自己會『入伍』,
Off-hand like — just as I —
一時衝動 — 就像我一樣 —
Was out of work — had sold his traps —
失業了 — 賣掉了他的東西 —
No other reason why.
沒有其他原因。
Yes; quaint and curious war is!
是的;戰爭真是奇特又怪異!
You shoot a fellow down
你把一個人擊倒
You'd treat if met where any bar is,
如果在任何酒吧遇到,你會好好款待他,
Or help to half-a-crown.
或者幫忙給他半克朗。
  • 詩中的語氣和情感在翻譯中盡量保留,但部分詞語如 'nipperkin' 和 'half-a-crown' 無法直譯,因此根據上下文進行意譯。

詩作背景與概述

《The Man He Killed》 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創作的一首短詩,描繪了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射殺敵人的內心獨白。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和直白的敘述方式,探討了戰爭的荒謬性以及人性中矛盾的情感。詩人透過士兵的視角,揭示了戰爭如何將原本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人變成了敵人,並質疑戰爭背後的意義。

逐段解析

第一段:

「Had he and I but met / By some old ancient inn, / We should have sat us down to wet / Right many a nipperkin!」

詩的開頭設想了一個假設的情境:如果這位士兵和被他射殺的人在一家古老的酒館相遇,他們可能會坐下來一起喝酒,度過愉快的時光。「nipperkin」是一種小酒杯,象徵著輕鬆、友好的社交場合。這段文字暗示了兩人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反而可能因為相似的背景或興趣而成為朋友。

第二段:

「But ranged as infantry, / And staring face to face, / I shot at him as he at me, / And killed him in his place.」

然而現實卻截然不同,他們作為步兵在戰場上對峙,彼此成為敵人。詩中的「staring face to face」生動地描繪了兩人面對面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一方死亡。這種冷酷的描述突顯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第三段:

「I shot him dead because — / Because he was my foe, / Just so: my foe of course he was; / That's clear enough; although」

士兵試圖解釋自己為何射殺對方,理由是「他是我的敵人」。但這句話的重複與猶豫表明,這個理由其實並不充分,甚至帶有一絲自我辯解的意味。這種邏輯上的薄弱進一步強調了戰爭本身的荒謬性。

第四段:

「He thought he'd 'list, perhaps, / Off-hand like — just as I — / Was out of work — had sold his traps — / No other reason why.」

這裡士兵開始反思對方參軍的原因,認為他可能只是因為失業、生活所迫才選擇加入軍隊,就像他自己一樣。這段文字揭示了戰爭參與者的平凡身份——他們不過是普通人,被推入戰爭機器之中,而非天生的敵人。

第五段:

「Yes; quaint and curious war is! / You shoot a fellow down / You'd treat if met where any bar is, / Or help to half-a-crown.」

最後一段總結了整首詩的核心思想:戰爭是一件奇怪且令人困惑的事情。你射殺的人,如果是平時在酒吧遇到,或許會成為你的朋友,甚至還會慷慨解囊幫助他。這段文字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即戰爭剝奪了人類最基本的同情心與理性。

主題與意義
  • 戰爭的荒謬性: 詩中通過士兵的內心獨白,揭示了戰爭如何將本無仇恨的兩個人推向對立面,並迫使他們互相殘殺。
  • 人性的矛盾: 士兵對於射殺敵人的行為感到矛盾,一方面遵循命令履行職責,另一方面又無法完全接受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 普通人的命運: 詩中提到雙方都是因生活困境而參軍,這反映了戰爭往往是由權力者發動,而真正承受痛苦的是底層的普通人。
藝術特色

1. 簡潔的語言: 詩歌使用通俗易懂的詞彙和口語化的表達方式,使讀者更容易進入士兵的內心世界。

2. 對比手法: 詩中多次運用對比,例如酒館中的友好氛圍與戰場上的生死對決,凸顯了戰爭對人性的扭曲。

3. 反諷效果: 詩人在結尾處巧妙地運用反諷,讓讀者意識到戰爭的非理性與不必要性。

結語

《The Man He Killed》是一首簡短但富有深意的詩作,它不僅批判了戰爭的荒謬,也呼籲人們重新思考和平與人性的重要性。哈代透過士兵的自白,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被歷史洪流捲入戰爭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與反思。

重點

這首詩深刻地探討了戰爭中人性的矛盾,描述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射殺敵人後,對自己行為產生的困惑和愧疚。詩中揭示了戰爭荒謬性以及人類之間無謂的對立,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反思暴力背後的意義。透過簡潔的文字,作者喚起讀者對生命價值的重視,並質疑那些將殺戮正當化的理由。

意見評論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