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He Killed - Thomas Hardy
他所殺的那人 - 托馬斯·哈代
The Man He Killed - Thomas Hardy
他所殺的那人 - 托馬斯·哈代
《The Man He Killed》 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創作的一首短詩,描繪了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射殺敵人的內心獨白。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和直白的敘述方式,探討了戰爭的荒謬性以及人性中矛盾的情感。詩人透過士兵的視角,揭示了戰爭如何將原本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人變成了敵人,並質疑戰爭背後的意義。
第一段:
「Had he and I but met / By some old ancient inn, / We should have sat us down to wet / Right many a nipperkin!」
詩的開頭設想了一個假設的情境:如果這位士兵和被他射殺的人在一家古老的酒館相遇,他們可能會坐下來一起喝酒,度過愉快的時光。「nipperkin」是一種小酒杯,象徵著輕鬆、友好的社交場合。這段文字暗示了兩人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反而可能因為相似的背景或興趣而成為朋友。
第二段:
「But ranged as infantry, / And staring face to face, / I shot at him as he at me, / And killed him in his place.」
然而現實卻截然不同,他們作為步兵在戰場上對峙,彼此成為敵人。詩中的「staring face to face」生動地描繪了兩人面對面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一方死亡。這種冷酷的描述突顯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第三段:
「I shot him dead because — / Because he was my foe, / Just so: my foe of course he was; / That's clear enough; although」
士兵試圖解釋自己為何射殺對方,理由是「他是我的敵人」。但這句話的重複與猶豫表明,這個理由其實並不充分,甚至帶有一絲自我辯解的意味。這種邏輯上的薄弱進一步強調了戰爭本身的荒謬性。
第四段:
「He thought he'd 'list, perhaps, / Off-hand like — just as I — / Was out of work — had sold his traps — / No other reason why.」
這裡士兵開始反思對方參軍的原因,認為他可能只是因為失業、生活所迫才選擇加入軍隊,就像他自己一樣。這段文字揭示了戰爭參與者的平凡身份——他們不過是普通人,被推入戰爭機器之中,而非天生的敵人。
第五段:
「Yes; quaint and curious war is! / You shoot a fellow down / You'd treat if met where any bar is, / Or help to half-a-crown.」
最後一段總結了整首詩的核心思想:戰爭是一件奇怪且令人困惑的事情。你射殺的人,如果是平時在酒吧遇到,或許會成為你的朋友,甚至還會慷慨解囊幫助他。這段文字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即戰爭剝奪了人類最基本的同情心與理性。
1. 簡潔的語言: 詩歌使用通俗易懂的詞彙和口語化的表達方式,使讀者更容易進入士兵的內心世界。
2. 對比手法: 詩中多次運用對比,例如酒館中的友好氛圍與戰場上的生死對決,凸顯了戰爭對人性的扭曲。
3. 反諷效果: 詩人在結尾處巧妙地運用反諷,讓讀者意識到戰爭的非理性與不必要性。
《The Man He Killed》是一首簡短但富有深意的詩作,它不僅批判了戰爭的荒謬,也呼籲人們重新思考和平與人性的重要性。哈代透過士兵的自白,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被歷史洪流捲入戰爭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與反思。
這首詩深刻地探討了戰爭中人性的矛盾,描述一名士兵在戰場上射殺敵人後,對自己行為產生的困惑和愧疚。詩中揭示了戰爭荒謬性以及人類之間無謂的對立,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反思暴力背後的意義。透過簡潔的文字,作者喚起讀者對生命價值的重視,並質疑那些將殺戮正當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