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山 - 柳宗元

绝壁登临寄怀江山苍茫
《江郎山》并非柳宗元最广为人知的名篇,但在传统文献及部分传闻中,时常将此山与他寄情山水、抒发胸臆的创作风格相互关联。柳宗元在仕途受挫、被贬谪期间,常以山水寄托怀抱。本诗由山中壮阔与幽深两种氛围交织而成,既有大开大合的高远视野,也有寂静萧瑟的林泉意境。
诗的前四句描绘高耸的山体与初上山时所见的景致:面对绝壁与峰峦、映照在斜阳与白云之下,作者心境在壮美景象的衬托下显得沉郁而又悠远。随后,“幽鸟时惊松径深”一句,以轻微而突然的声响,打破山林的沉默,暗示作者在孤寂心绪中微起涟漪。
中间两句转入更加空灵幽远的意象,“荒烟几度随风散,暮鼓遥传过野林”,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荒烟随风散去,暮鼓声自远方传来,让空间更显辽阔,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氛围。这种外在景物的“疏”与作者内心的“思”互相呼应,表现出对尘世繁华的疏离以及对人生沉浮的静观。
结尾“回首仙踪今不见,江郎犹峙凝余心”点出作者对传说或往昔的追忆:昔日神仙踪迹不再,但江郎山依旧高耸不改,与作者对永恒与坚守的思索相契合。山之常在、仙踪已逝,象征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蕴含了诗人超然独立、视尘寰如过眼云烟的内在态度。
整首诗将雄浑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情感体验相融合,保留了柳宗元一贯的山水诗特点:以简练的语言、含蓄的笔墨,营造出深邃静穆的氛围,让读者在风云变幻中感受到诗人的豁达与淡然。
要点
此诗通过对雄奇山峦与幽谧山林的描绘,塑造出一个超越世俗喧嚣的精神天地。它引导读者在面对高耸山岳与悠远空灵的自然时,反思个人际遇、放下尘虑;同时,也折射出柳宗元对困境中坚守与超然心境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