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卖炭翁 - 卖炭翁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批判
《卖炭翁》是白居易著名的讽喻诗,通过老翁的卖炭经历,折射出唐代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不公。诗歌从卖炭翁的艰辛出发:他冒着寒风大雪,以满面尘灰、两鬓苍苍的形象示人,却只能勉⋯ 阅读全文
《卖炭翁》是白居易著名的讽喻诗,通过老翁的卖炭经历,折射出唐代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不公。诗歌从卖炭翁的艰辛出发:他冒着寒风大雪,以满面尘灰、两鬓苍苍的形象示人,却只能勉⋯ 阅读全文
《采地黄者》刻画了农家在春末夏初时节,采挖地黄的繁忙与艰辛,亦侧面展现了唐代百姓在自然与苛税夹击下的生存困境。开篇的“麦陇青青、桑叶肥”看似风调雨顺,然而“田家渐作无年计”却⋯ 阅读全文
白居易的《观刈麦》通过对初夏农家生活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与劳动人民的辛苦。诗的开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强调了农忙时节劳动者的繁重日常,暗示读者关⋯ 阅读全文
《大林寺桃花》写于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贬谪期间,据传是他在大林寺游玩时所作。诗人巧妙地通过时空对比,将“人间四月”与“山寺桃花”两种不同的季节风貌并置:当世间花卉几近凋⋯ 阅读全文
《花非花》是一首仅短短四句却意蕴深厚的小诗,也体现了白居易在简短篇幅中凝练大智慧的能力。诗名“花非花”之“非”与“雾非雾”之“非”,都在暗示一种似有若无、似真似幻的状态。夜半而来⋯ 阅读全文
《暮江吟》是白居易借夕照与夜色交融之景,表达内心情怀的名作。全诗短小精炼,却巧妙地通过光影、色彩与时间的衔接,将“暮”这个特殊时段里的江边美景生动再现。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 阅读全文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借草抒情、托物言志的五言律诗。诗歌以“离离原上草”开篇,将在原野上无处不在、生生不息的青草形象与送别时的离情别绪紧密相连。作者观察到草的季节⋯ 阅读全文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描绘初春西湖景色的名作,全诗以轻快流畅的笔调,将时序由冬末向早春过渡时的万物复苏写得生机盎然。诗人身处杭州西湖边,通过“孤山寺北贾亭西”的地理坐标点出⋯ 阅读全文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代中期,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动荡与社会现实。诗中前半部分极力铺陈杨贵妃得宠、承受万千⋯ 阅读全文
《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因政治因素被贬至江州(今九江)后所作。诗前“并序”讲述了创作背景:作者送客时,江中忽闻琵琶幽响,探得弹者竟是同样沦落的前朝歌女,由此引发两⋯ 阅读全文
《忆梅》虽是短短四句,却寄托了诗人对梅花与往昔的深切怀念。首句“定定住天涯”点出身处远方的怅惘境地,突出一种被流放或自我疏离的感受。“依依向物华”承接前一句,对照外界春回大地⋯ 阅读全文
这首《独游》以一幅傍晚入夜的森林石径图景开篇,用“深林石径暮云收”勾勒出深幽而微寒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诗人远离尘嚣、独自徘徊的情境。全诗处处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如“久别尘⋯ 阅读全文
《筹笔驿》以历史掌故为背景,李商隐借蜀汉旧地、英雄故迹来抒发对兴亡盛衰的慨叹。诗题“筹笔”,据传与诸葛亮曾在此挥笔筹划国政有关,故而此地象征智慧与谋略的发端,也寄托了对蜀汉⋯ 阅读全文
这首《送千牛李将军》以短短四句浓缩了李商隐对久经沙场的将军生涯和功过宿命的深切叹惋。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先声夺人,以刀光剑影、尘土飞扬的画面凸显征战之惨烈,暗示将军的威武⋯ 阅读全文
李商隐的这首《柳》,仅四句便将柳树在春与秋两个不同时节的迥异风貌,以及由此投射的人生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曾逐东风拂舞筵”直绘出柳丝在春风中随着宴乐轻拂的场景,既有对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