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 一首寫盡徵戍苦痛與家國動盪的沉重詩篇 ※ 經典名詩

The War Chariots

The War Chariots - Du Fu

/兵车行 - 杜甫/

兵馬征伐下的長嘆與民間憂痛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犂,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是杜甫早期反映社會現實的代表作品,透過親歷或觀察徵戍場景,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痛苦和動盪。詩歌一開篇就以「車轔轔,馬蕭蕭」的聲響刻畫出大軍開拔的悲壯場面,後文更寫到百姓在咸陽橋邊跪哭,將送別親人的淒慘境遇推至極致。徵夫年紀尚輕時就被派往邊境,待回來之日已是鬢髮斑白,邊地血流成海,卻仍未見休兵之兆。

杜甫不僅訴說前線將士的艱辛,更深入刻畫後方百姓被沉重兵役與賦稅壓迫的困境。詩中刻意強調「生男埋沒隨百草」的慨嘆,暗示男兒一生幾乎都耗在無休止的戰事裡,連埋骨之地也無人問津,悲涼之情令人動容。最後提及「新鬼煩冤舊鬼哭」的淒厲景象,不但映襯出邊關長期死傷不斷,也反映出整個國家徹底陷於生靈塗炭之中。

全詩結構嚴謹、情感急湧奔放,既有對兵役繁重與連年戰亂的譴責,也蘊含對百姓苦難與生計窘迫的深切同情,充分展現杜甫「詩史」的社會關懷特質。作品以直白而沉痛的語調,控訴戰亂帶來的悲劇,從百姓角度出發,以小見大,讓後世讀者深刻體會民生艱辛和戰爭可怖。

重點

1. 戰爭不僅消耗戰場上的生命,更導致民生凋敝、百姓苦難。
2. 徵夫長年戍邊,反映古代兵役的苛酷與家庭破碎的悲劇。
3. 詩中「生男惡」「生女好」等語句,強烈顯示戰亂對男性命運的摧殘,以及民間對「休兵」的渴望。
4. 作品正面呈現杜甫對時局不滿及憫世憂民的深沉情懷,證明其「詩史」稱號之所以然。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