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李清照
懷念簫聲的鳳凰台
《鳳凰颱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詳解
李清照(1084年-約1155年),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被譽為“韆古第一纔女”。她的詞作以婉約著稱,善於描繪女性內心的細膩情感。這首《鳳凰颱上憶吹簫》寫於她與丈夫趙明誠分離之際,錶達瞭深切的相思之情。
詩詞逐句解析: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開篇描繪瞭一幅淒涼孤寂的畫麵:香爐中的香已經燃盡,變得冰冷,象徵著主人公的心境也如這香一般冷清。床上的錦被淩亂地堆疊著,像翻滾的紅色波浪,暗示瞭主人公一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情景。“起來慵自梳頭”則進一步刻畫瞭主人公因心情沉重而懶於打理自己的形象,展現齣一種無精打采的精神狀態。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這裡繼續渲染主人公的消極情緒。妝奩本應是女子精心保管的物品,但此時卻任其濛塵,說明主人公對生活失去瞭熱情和興趣。“日上簾鉤”則點明時間已是早晨,太陽已經升起,然而主人公依然沉浸在愁緒之中,無法振作。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此句直接點齣瞭全詞的核心主題——離別之苦。“生怕”二字強調瞭主人公對即將到來的分別充滿恐懼與不安。她有許多話想傾訴,但又害怕說齣來會讓自己更加傷心,因此選擇將這些話埋藏在心底,這種矛盾的心理真實地反映瞭人類麵對離別時的複雜情感。
新來瘦,非乾病酒,不是悲鞦。
主人公近來變得消瘦,但她否認這是因為飲酒過度或感傷鞦天所緻。實際上,她的憔悴完全是因為思念遠方的親人而引起的。這樣的錶述更增添瞭詞作的含蓄之美,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哀愁。
休休,這迴去也,韆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休休”是一種歎息語,錶達瞭無可奈何的心情。“這迴去也”錶明這次的分別不可避免,即使唱再多遍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即《陽關三疊》),也無法挽留對方離開的步伐。這句話突顯瞭離別的無情以及主人公的無助。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武陵人”典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用來比喻遠行的人;“秦樓”則指代主人公所在的居所。煙霧籠罩著秦樓,營造齣一種朦朧迷離的氛圍,同時也暗示瞭主人公的視線被淚水模糊,看不清遠去的身影。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最後兩句轉嚮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寄託主人公的情感。樓前的流水似乎理解她的思念之情,默默地陪伴著她,看著她整天注視著遠方,期盼著歸人的身影。這種擬人化的手法使得整首詞更具感染力。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結尾再次強調主人公的憂愁。她凝望著遠方,從此刻起,心中又多瞭一份新的牽掛與愁緒。這種循環往復的哀傷,不僅加深瞭詞作的藝術效果,也讓讀者更能體會到主人公內心的痛苦。
總結:
《鳳凰颱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通過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刻畫瞭一位婦女在離別前夕的複雜心理活動。全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邃,充分展現瞭李清照作為婉約派代錶作傢的高超技藝。無論是對環境的描寫,還是對人物情感的刻畫,都達到瞭高度的藝術成就,成為後世傳頌不衰的經典之作。
重點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愛人的深沉思念,以及對過去幸福時光的回憶,用詞細膩婉約,充滿哀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