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其一)」※ 陸游於晚年重遊故地沈園,觸景生情追憶與前妻唐琬的淒美愛情故事。 ※ 經典名詩

A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with a small pond, arched bridge, and weeping willows in autumn colors. An elderly man in Song dynasty scholar attire stands alone on the bridge, looking melancholic as he gazes at falling leaves on the water surface.

沈园(其一) - 陆游

南宋愛痕:重遊沈園的深情回憶

城上斜陽畫角哀,
The slanting sun on the city wall fills the painted horn with sorrow,
瀋園非復舊池颱。
Shen Garden is no longer the old pond and terrace.
傷心橋下春波綠,
Under the bridge of heartbreak, the spring waves are green,
曾是驚鴻照影來。
Once, it was where the startled swan reflected its shadow as it came.

陸遊《瀋園(其一)》詳解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所作,描寫瞭他重遊瀋園時的感慨。陸遊與前妻唐琬之間有一段令人唏噓的愛情故事,而瀋園正是他們昔日相會之處。這首詩通過今昔對比,抒發瞭詩人對逝去愛情的無限惆悵。

逐句解析:

城上斜陽畫角哀

  • "城上"指紹興城牆之上,點明地點。
  • "斜陽"暗示黃昏時分,營造齣一種淒美的氛圍。
  • "畫角"是古代軍中用來報時或傳令的樂器,其聲悲涼。
  • 開篇即以視覺(斜陽)和聽覺(畫角)相結閤,渲染齣一種哀傷的情境。

瀋園非復舊池颱

  • 直接點明主題:瀋園已非昔日模樣。
  • "非復"二字錶達瞭物是人非的感歎。
  • 這裡的"池颱"不僅指具體的建築景觀,更象徵著往昔美好的迴憶。
  • 此句承上啟下,從環境描寫轉入情感抒發。

傷心橋下春波綠

  • "傷心橋"是瀋園中的具體景點,也是詩人情感的投射。
  • "春波綠"描繪齣春天的景象,但卻暗含著"春如舊,人空瘦"的感傷。
  • 綠色的春水本應充滿生機,但在詩人眼中卻成瞭觸動傷痛的媒介。
  • 此句情景交融,以樂景襯哀情。

曾是驚鴻照影來

  • "驚鴻"典齣曹植《洛神賦》,常用來形容女子輕盈優美的姿態。
  • 這裡暗指唐琬當年的美麗身影。
  • "照影"形象地描繪齣當年佳人臨水顧盼的情景。
  • 結尾不言悲而悲意自見,含蓄委婉地錶達瞭對往事的追思。
藝術特色:

1. 時空交錯的藝術手法

  • 詩中將眼前景象與往昔記憶相互交織。
  • 現在的"斜陽"、"春波"與過去的"舊池颱"、"驚鴻"形成鮮明對比。
  • 這種時空交錯的手法使情感錶達更加深沉。

2. 含蓄蘊藉的抒情方式

  • 全詩未著一字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傳達情感。
  • 藉景抒情,寓情於景,達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效果。
  • 特別是結尾處,以"驚鴻照影"的優美畫麵收束,餘味悠長。
歷史背景與情感內涵:

陸遊與唐琬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頗為著名。兩人原是恩愛夫妻,但因傢庭壓力被迫分離。多年後,陸遊重遊瀋園,觸景生情,寫下瞭這組著名的《瀋園》詩。

  • 詩中流露齣對逝去愛情的深切懷念。
  • 錶現瞭人生無常、美好難再的哲理思考。
  • 也摺射齣封建禮教對個人幸福的壓抑。
總結:

這首詩雖然短小,但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它不僅記錄瞭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更展現瞭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詩中那種淡淡的哀愁,穿越時空,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陸遊以簡練的語言,精巧的構思,將個人的情感升華為普遍的人生感觸,使這首詩成為韆古絕唱。它提醒我們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時也讓我們理解,有些遺憾或許正是生命中最深刻的記憶。

重點

透過陸游對沈園景色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詩人對逝去愛情的無限思念與遺憾,體會到人生中有些錯過將成為永恆的痛,提醒我們珍惜眼前人與時光。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