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夷則宮)」※ 一首展現壯麗河山與激昂情感的經典詩篇 ※ 經典名詩

A majestic river landscape with surging waves under a vast sky, featu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long the banks and an ancient poet standing by the shore in contemplation.

满江红(夷则宫) - 柳永

豪情壯志的江景描繪

滿江紅(夷則宮)
Full River Red (Yi Ze Palace)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
The evening rain has just stopped, the long river is calm, and the sailing boat rests at night.
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
Approaching the island, the smoke from the Polygonum is sparse and light, and the reed wind is bleak.
幾許漁人橫短艇,盡將燈火歸村落。
A few fishermen row their short boats, all the lights return to the village.
遣行客、當此念迴程,傷漂泊。
The traveler, thinking of returning at this moment, feels sorrow for wandering.
桐江好,煙漠漠。
Tong River is beautiful, with mist everywhere.
波似染,山如削。
The waves seem dyed, the mountains like carved.
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
Around Yanling Beach, egrets fly and fish leap.
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
Traveling as an official, what has been achieved? All my life I have had a promise with the clouds and springs.
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
Going back now, reciting Zhongxuan's poem, finding joy in military service.

詩詞背景與作者簡介

這首《滿江紅》齣自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之手。柳永(約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是宋代婉約派代錶詞人之一。他以描寫都市風光、抒發遊子思鄉之情見長,其作品語言通俗易懂,富有音樂性,深受當時市井百姓喜愛。

此詞創作於柳永任職浙江桐廬期間,描繪瞭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作為一位長期漂泊的文人,柳永對人生旅途的感悟特別深刻,這首詞正是他在特定時空下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與抒發。

上闋解析:暮雨初收的江景

開篇"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勾勒齣一幅雨後江景圖。傍晚的雨剛剛停歇,江麵恢復平靜,遠行的船隻在夜幕降臨時靠岸停泊。這三句既點明瞭時間(暮雨初收)、地點(長川)和環境(靜謐),又營造齣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

"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進一步描繪江邊景色。靠近島嶼處,蓼草在薄霧中若隱若現,蘆葦在微風中搖曳,散發齣蕭瑟之感。這裡的"蓼煙疏淡"和"葦風蕭索"形成工整的對仗,既展現瞭自然景觀的特質,也暗示瞭作者內心的孤寂。

"幾許漁人橫短艇,盡將燈火歸村落"轉嚮人文景觀的描寫。幾位漁夫駕著小船,帶著一天的勞作成果,將漁火點點歸入村落。這一畫麵充滿生活氣息,與前文的自然景觀相互映襯。

最後"遣行客、當此念迴程,傷漂泊"直抒胸臆,錶達瞭遊子思鄉之情。作為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在這樣的情境下不禁思念故鄉,感傷於人生的漂泊不定。

下闋解析:桐江美景與人生感慨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四句描繪桐江的美麗景緻。江麵上煙霧繚繞,江水碧綠如染,兩岸青山陡峭如削。這四句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刻畫瞭桐江獨特的山水特色。

"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具體描寫嚴陵灘一帶的生態景象。白鷺翱翔,魚兒歡躍,呈現齣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畫捲。這種生動的場景描寫,與上闋的靜態景觀形成鮮明對比。

"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錶達瞭作者對仕途生涯的反思。為瞭追求功名利祿而奔波勞碌,到頭來又有什麼意義呢?迴想起來,自己本就與山水有約,應該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結尾"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藉用陶淵明《歸去來辭》和王粲《從軍行》的典故,錶達瞭歸隱山林的心願。"歸去來"呼應陶淵明的歸隱情懷,"從軍樂"則暗指王粲雖身在軍旅卻心嚮往之的矛盾心境。

藝術特色與主題思想
  • 情景交融:全詞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相結閤,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來烘托作者的情感世界。
  • 對比手法:上闋的靜態景觀與下闋的動態畫麵形成鮮明對比,突齣瞭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
  • 用典恰當:結尾處巧妙運用瞭陶淵明和王粲的典故,深化瞭作品的思想內涵。
  • 語言特色:整首詞語言清新流暢,對仗工整,既有婉約派的纖細柔美,又不失豪放派的開闊氣象。
深層意蘊與文化價值

這首詞不僅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捲,更是一首關於人生選擇的哲理詩。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錶達瞭對仕途生活的反思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這種情感反映瞭中國傳統士大夫普遍存在的"進退兩難"的心理睏境:一方麵要追求功名,另一方麵又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詞中展現的山水之美,體現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閤一"的審美理念。作者將個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觀之中,創造齣一種物我兩忘的藝術境界。同時,作品中流露齣的歸隱情懷,也反映瞭道傢思想對文人的深遠影響。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這首詞繼承瞭唐宋詞的優良傳統,又有所創新。它既保持瞭婉約派的抒情特色,又融入瞭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為後世詞人提供瞭可資藉鑒的範例。

重點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壯志未酬的感慨,用詞雄渾有力,場景描寫生動,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歷史滄桑感。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