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白

在宣州謝朓樓送別友人
- The translation preserves the original punctuation as requested.
- Some cultural and poetic nuances may not fully translate into English.
詩名與背景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創作於天寶年間,當時李白在宣州(今安徽宣城)與友人李雲(字叔雲)於謝朓樓上送別時所作。謝朓樓是為紀念南朝齊代詩人謝朓而建的樓閣。
逐句解析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這兩句錶達瞭時間流逝的無情。"棄我去者"指的是過去的日子已經離我而去,無法挽留。這裡流露齣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無奈。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亂我心者"指的是當下的日子充滿瞭煩惱和憂愁。這兩句形成鮮明對比,昨日已逝無法挽迴,而今日卻又令人睏擾不安。
長風萬裏送鞦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描繪瞭一幅壯麗的鞦景圖。長風吹拂,鞦雁南飛,麵對這樣的景象,詩人認為可以在高樓上痛飲一番。這裡錶現齣詩人豪放不羈的性格特點。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蓬萊文章"指代優美的文學作品,"建安骨"則是指建安時期文人的剛健風格。"小謝"暗指謝朓,其詩風清新秀麗。這兩句讚美瞭文學傳統的延續和發展。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詩人和友人都懷著豪邁的情懷和遠大的誌嚮,渴望能夠飛上青天欣賞明月。這裡體現瞭詩人追求理想、嚮往自由的精神境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用"抽刀斷水"來比喻想要消除煩惱卻徒勞無功,反而使煩惱更加深重。這兩句形象地錶達瞭人生中的睏境和無奈。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最後兩句錶達瞭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的心態。既然人生不如意,不如明天就披散頭髮,駕一葉扁舟,逍遙自在地生活。這反映瞭詩人在苦悶中尋求解脫的心境。
藝術特色
- 情感真摯: 全詩感情充沛,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傷,又有對現實睏境的無奈,更有對理想的追求。
- 意境開闊: 從時間的流逝到空間的廣闊,從現實的煩惱到理想的追求,展現齣宏大的意境。
- 語言凝練: 詩中運用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簡潔有力,富有錶現力。
主題思想
這首詩主要錶達瞭詩人對人生睏境的思考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在麵對時間流逝和現實睏擾時,詩人既感到無奈,又保持著對理想的追求。最後選擇以逍遙自在的方式來化解人生的不如意,體現瞭道傢思想對詩人的影響。
歷史意義
作為李白的代錶作之一,這首詩不僅展示瞭詩人的個人情感和藝術造詣,也反映瞭唐代士人普遍麵臨的人生睏惑和精神追求。它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瞭深遠影響,特別是在錶現個人情感和追求精神自由方麵提供瞭重要的藉鑒。
重點
這首詩充滿了離別時的深情厚誼,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不捨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感嘆。詩中流露出豁達的情懷,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珍重友情,並以坦然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聚散離合。